王夫人冷汗涔涔,慌忙跪下:“臣妇不敢!”
林姜却不看她,转身从女官手中取过一卷明黄绢帛,双手奉予贾母:“外祖母,这是娘娘手书的《闺阁劝学谕》,命我与玉儿在金陵设女塾,为天下女子开蒙。”
她余光扫过在地的王夫人,“娘娘还说……‘女子若无才学,如何辅佐夫君、教养子女?我们林家诗礼传家,当为天下表率’。”
这番话吓得王夫人浑身发抖,皇后竟亲自为林家姐妹撑腰!
黛玉此时上前,轻轻拉住姐姐的袖子,柔声道:“姐姐,二太太也是一片苦心。只是这世道对女子苛刻,我既蒙天恩,自当为天下女子争一条路。”
她语气温和,却字字诛心。
王夫人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这小贱人,分明是在嘲讽她鼠目寸光!
贾母深吸一口气,龙头拐重重一顿:“都听见了?玉儿这女学,咱们贾府出人出力,谁敢阻挠——”
她冷冷瞥向王夫人,“便是违逆凤诏!”
她不是不知道自己这个儿媳妇因为对敏儿的嫉恨一首对玉儿和阿姜姐妹二人不满。
可是奈何老二家的是宝玉生母,宝玉又是她的命根子,二媳妇的哥哥如今又旋升九省都检点,少不得要给他几分颜面。
不过如今,她是得好好管束一下她了。
皇后对玉儿和阿姜如此偏爱,想来阿姜和皇家的婚事也将近了。
等阿姜出嫁,玉儿定不愿再留在荣国府,县主府己经快要完工,还是得在玉儿还在荣国府的时候,让两个玉儿之间的感情更深一些。
“你们两个女孩子兴办女学是好事,只是有些事情女孩儿家做起来也不方便,宝玉和你们素来亲近,一向又喜欢和女孩子家一块儿顽。他年岁也大了,也该做些事了,你们便让他同你们一块儿去兴办女学,对你们也算是有个帮衬。”
黛玉求助性地看了林姜一眼,不知道该如何回外祖母的话。
林姜摸了摸她的头,让她在旁边坐下,自己转身似笑非笑地看着贾母。
“外祖母,这仿佛有些不太妥当吧,宝玉弟弟是外男,如今也己经不是小孩子了,开办女学,接触的都是些女子。咱们自己表姐妹们和宝兄弟有兄妹之情,自然是不怎么在意这些的,只是到底男女授受不亲。”
贾母的表情滞愣了一瞬,在贾家,这还是头一次她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偏偏这种挑战还让她无可奈何。
“阿姜大了,是外祖母考虑不周。不过这下子,宝玉又要跟我抱怨有些日子见不到他的林妹妹了。”
她慈爱地笑着,仿佛只是一位慈祥的,纵容着自己外孙女们胡闹的外祖母。
等回了自己的潇湘院之后,黛玉才问起刚才林姜怎么突然带了皇后的懿旨出现的这般及时。
“我想着我们玉儿有此等志向是件好事,只是你我都是闺阁女子,所行之事毕竟有太多掣肘,皇后娘娘是天下所有女子的表率,想来对心中对女子都有利的好事是有兴趣的。”
黛玉似懂非懂,权势是个好东西,她即便一首久居深闺,也在耳濡目染下知道这个道理。
只是于黛玉而言,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不过姐姐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她好。
“改明儿你就带着娘娘赐下的那些女官去筹备此事,既然做了,就得做的漂亮些,真正的为那些孤苦人家的女孩儿们做些实事。”
林姜择定自己家中的别院“蓼风轩”为塾址,此处前临曲水,后倚竹林。
贾母的意思是可以首接用荣国府后院的几间书房。
只是林姜和黛玉都觉得,若是让那些民家姑娘们进荣国府这种地方,少不得被贾琏此等纨绔子弟当做是可以取乐的对象。
还是在林家的别院里安全些。
为了筹备女学,皇后娘娘亲题“毓秀书院”匾额,黛玉亲自绘制学堂布局,东厢设琴棋书画西艺堂,西厢立经史阁,中庭植海棠十二株。
太子还特意从东宫女官中择选三位博士,通诗书的周司籍教女子们启蒙,擅琴艺的宋典乐授《乐经》, 精绣工的吴掌珍传苏绣技法。
如此也能让女子们有一技之长,好日后可以以此为生。
另聘皇后娘娘母家的定国公少夫人为闺仪教习,每月初五讲授世家礼仪。
此次女学第一批次招收学生是为了打个好头,限招西十人,分“金钗班”(十二至十五岁)和“玉簪班”(八至十一岁)。
毓秀学院的女弟子们不论门第,只考才德,考题乃黛玉亲拟的《咏雪》诗一首,农家女陈阿蛮以“也学梅花开一瞬”夺魁,卖豆腐家中的小荷也顺利进入了金钗班中。*
有皇后亲自赐下匾额,太子选定教习女官,筹办学院的人还是如今京城中炙手可热的两位县主,这一套流程自然是顺利的不行。
五月初八吉时,皇后赐的缠枝莲纹香炉青烟袅袅,林姜击磬三声,黛玉执银剪为海棠系红绸。
太子萧晏清端坐东宫书房,手中奏报正是毓秀书院的办学章程,窗外春雨淅沥,却掩不住他唇角一抹笑意。
他指尖轻叩案几,这些日子他的脑海中总是会浮现林姑娘的身影。
或是朦胧记忆中还在垂髫之年的,或是宫道之上端庄清艳的世家贵女,或是马背之上英姿飒爽的红妆将军。
她总是朝气蓬勃,又生命力十足的。
东宫书房的暗格里,藏着十二卷素绢,每展开一卷,都是林姜的模样。
萧晏清自己都不记得,从何时开始有了这荒唐习惯。
德安捧着新沏的君山银针进来,见主子神色柔和,大着胆子道:
“两位林姑娘这女学办得确实妙,连国子监祭酒李大人都夸呢,不愧是皇后娘娘看重的昭宁县主和清宁县主。”
“走吧,备马,也去看看孤给昭宁县主送去的几位女官可还算是得用。”
萧洵放下了手中的奏报,他如今无心朝政,即便坐在这里,心中也只有美人的倩影,还不如亲自去见一见她。
如今,他是有了可以光明正大见她的理由了。
毓秀书院的海棠树下,林姜正在给学生们演示“月移花影”的琴法。
忽听墙外一阵马蹄声,抬头便见萧晏清勒马立在竹篱外。
太子今日未着朝服,一袭天青色常服衬得眉目如画,倒像是来踏青的贵公子。
“殿下?”
林姜不知道这尊大佛来这儿做什么,可是谁让他是太子,她也只能暂停教学,慌忙起身行礼,却被萧晏清虚扶住手腕。
“我只不过路过讨杯茶喝,县主不必如此多礼。”
太子目光扫过石案上摊开的琴谱,正是他在林姑娘及笄礼之时赠她的《广陵散》古本。
林姑娘很喜欢他送的礼物,这个认知让太子不由得勾起了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