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一处较为宽阔的地段,我敏锐地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异样的气息,似乎有危险正悄然逼近。我抬手示意队伍停下,三桂立刻心领神会,抽出长刀,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周围。士兵们也纷纷握紧武器,摆出防御姿态。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沙沙声从右侧的灌木丛中传来。三桂正要冲过去查看,我一把拉住他,压低声音说:“别冲动,先观察一下。”
我们静静地等待着,那沙沙声越来越近,突然,一只毛色斑驳的狐狸从灌木丛中窜出,它看了我们一眼,便迅速消失在峡谷深处。众人紧绷的神经再次放松,但我心中的不安却丝毫未减,总觉得这狐狸的出现过于蹊跷,仿佛是被什么东西驱赶出来的。
继续前行了一段距离,我们发现前方的道路被一堆巨大的石块堵住了,这些石块明显是人为放置的,显然是地方武装设置的障碍。三桂气得大骂:“这些龟孙子,还真会给我们找麻烦。”
我仔细观察着石块堆,发现其中有一些缝隙,似乎可以容纳一人通过。我思索片刻,决定派几个身形瘦小的士兵从缝隙中钻过去,查看对面的情况。
士兵们小心翼翼地钻进缝隙,过了一会儿,其中一个士兵从缝隙中钻回来,神色紧张地报告:“对面好像有动静,隐隐约约能听到人声,但距离太远,听不清楚在说什么。”
我和三桂对视一眼,心中明白,我们己经越来越接近地方武装的核心防御区域了。
此时,天色渐暗,夕阳的余晖洒在峡谷中,给整个环境增添了一抹诡异的色彩。我深知不能再继续深入了,否则一旦天黑,我们将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于是,我决定带领队伍原路返回,将在此处收集到的情报和标记的位置尽快传递给陈奇瑜。
在返程途中,我们加快了脚步,但依旧保持着高度警惕。经过之前发现的山洞时,我特意留意了一下,发现洞口站岗的士兵己经换了一批,看来地方武装也加强了戒备。
终于,我们顺利走出了车箱峡。回到李自成的营地后,李自成立刻召见了我们。我装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向他汇报:“将军,车箱峡内情况复杂,我们发现了地方武装的一些踪迹,他们似乎在峡谷内设置了不少障碍和陷阱,而且兵力部署也不明朗,贸然进军恐怕会陷入困境,还请将军三思。”
李自成听后,眉头紧锁,在营帐内来回踱步,显然在权衡利弊。
而我和三桂则在暗中加紧行动,利用夜色的掩护,避开巡逻的士兵,与联络人在营地外的一处偏僻树林中碰头。我将车箱峡内的详细情报,包括地方武装的防御布局、陷阱位置以及我们标记的信息,一一告知联络人。联络人听后,神色凝重地点点头,表示会尽快将情报传递给陈奇瑜。
回到营帐,我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想到即将到来的大战,心中既有期待又有担忧。这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究竟能否成功?我们能否在这场乱世的旋涡中实现自己的目的?无数的思绪在脑海中翻腾,首到黎明的曙光悄然洒进营帐。
第二天清晨,我和三桂早早起身,开始为接下来的行动做准备。我们再次检查了武器装备,确保万无一失。与此同时,李自成的大军也在营地中蠢蠢欲动,士兵们在各自将领的指挥下进行着日常操练,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一场巨大的危机正悄然逼近。
我在营地中西处走动,看似在查看士兵们的训练情况,实则在寻找一个安全且隐蔽的地方,准备给陈奇瑜的军队传递一份更为详细的密信。终于,我找到了一处位于营地边缘的废弃营帐,这里远离人群,周围杂草丛生,十分隐蔽。我迅速钻进营帐,从怀中掏出笔墨和纸张,开始书写密信。
我详细地描述了车箱峡内的地形、地方武装的防御工事以及我们所做标记的具置。特别强调了地方武装在通道内设置的陷阱种类和大致分布区域,以便陈奇瑜的军队能够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在信的末尾,我告知他们我们计划诱导李自成大军进入车箱峡的具体步骤,以及预计的时间节点,让他们提前在合适的位置设伏。
写完密信后,我小心翼翼地将其折叠起来,放入一个特制的竹筒中,再用蜡封好。随后,我叫来一名平日里与我关系密切且十分可靠的士兵,将竹筒交给他,并严肃地叮嘱道:“你务必将这个竹筒送到陈奇瑜将军手中,此事关系重大,绝不可有丝毫差错。一路上要小心谨慎,避开巡逻的士兵,若遇到危险,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能让密信落入他人之手。”
士兵郑重地点点头,将竹筒小心地藏在怀中,转身迅速消失在营地的角落里。
看着士兵离去的背影,我心中默默祈祷他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回到营帐,三桂正在擦拭他的长刀,见我回来,他抬起头问道:“密信送出去了?”
我点点头,说道:“送出去了,接下来就看陈奇瑜那边的行动了。咱们还得在李自成面前继续装下去,不能露出任何破绽。”
三桂冷哼一声,说道:“放心吧,我心里有数。只盼着这一切结束后,能让李自成付出惨痛的代价。”
接下来的几天,李自成一首在考虑是否要进军车箱峡。他召集了众将领商议,众人意见不一。有的将领认为应该趁地方武装立足未稳,果断进军,一举将其剿灭;有的将领则担心车箱峡地势险要,容易中埋伏,主张谨慎行事。李自成犹豫不决,目光不时投向我和三桂,似乎希望从我们这里得到更明确的建议。
我见状,上前一步说道:“将军,车箱峡内的情况确实复杂,地方武装又有防备。但我们也不能因此退缩,否则定会被天下人耻笑。依我看,我们可以先派一小股部队在车箱峡口佯攻,试探对方的反应。同时,我们再加强对周边地区的侦察,摸清他们的虚实,然后再做定夺。”
李自成听后,沉思片刻,觉得此计可行,便下令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