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的花
缤纷的花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缤纷的花 > 第57章 敢叫日月换新天

第57章 敢叫日月换新天

加入书架
书名:
缤纷的花
作者:
沐辉之荣光
本章字数:
5466
更新时间:
2025-04-05

敢教日月换新天

我最后一次见到红星钢厂的高炉喷火,是在1997年深秋的那个傍晚。通红的铁水顺着出钢槽奔涌而下,将整个车间染成血色,陈卫东站在三号高炉的操作台上,工装后背洇出一片深色汗渍。控制面板的铜质旋钮被磨得锃亮,上面还留着1979年苏联专家撤离时用俄文标注的刻度。

"老陈!"安全员老张的破锣嗓子穿透机器轰鸣,"厂长喊你去会议室!"他手里的铝皮饭盒还在冒热气,半个韭菜馅包子卡在牙缝里。陈卫东的手指在操作台按钮上停顿三秒,把温度控制权交给徒弟小刘。穿过堆满钢坯的车间时,他习惯性摸向裤兜里的蓝色工装——那是他1983年当上劳模时发的,袖口磨得发白,左胸口袋上"红星钢铁"西个金字还泛着微光。

会议室里飘着呛人的红梅烟味。七位车间主任挤在褪色的红绒布沙发上,墙上的生产进度表还停留在上月25号。厂长周国强的秃顶在日光灯下泛着油光,他抖了抖手里的文件:"市里要求年底前完成改制,咱们厂......"话没说完就被踹门声打断。

"凭什么让我们下岗!"锅炉房王师傅举着铁钎冲进来,工作服上沾满煤灰,"我在这干了二十年!"人群像开闸的钢水般涌进会议室,陈卫东看见财务科小赵被挤到墙角,眼镜歪在鼻梁上。有人把1992年的先进班组锦旗扯下来当抹布,金线绣的"战天斗地"西个字在灰尘里打滚。

周厂长抓起茶杯重重一摔,瓷片在水泥地上炸开:"闹什么闹!这是市场经济!"王师傅的铁钎"当啷"掉在地上,陈卫东注意到他右手少了根小指——那是八年前抢修锅炉时被卷进传送带的。当时厂医院简陋的处置室里,王师傅咬着毛巾说:"没事,正好省得掏耳朵。"

那天深夜,陈卫东蹲在厂区东头的废料堆旁。月光给生锈的钢锭镀上银边,他摸出工装铺在膝盖上,突然听见窸窣声。十八岁的女儿雨晴从阴影里钻出来,马尾辫上沾着苍耳,"爸,我在网吧查到深圳有家钢厂招人......"

"啪!"陈卫东的巴掌先于意识甩出去。雨晴左脸迅速浮起红印,却梗着脖子:"你们守着破高炉等死吧!"她转身跑向厂区大门,运动鞋踩过满地大字报,那些"誓与钢厂共存亡"的墨字在月光下像干涸的血迹。陈卫东摸到裤袋里硬邦邦的劳模奖章,边缘的珐琅涂层己经剥落。

2003年除夕夜,陈卫东在新建的钢材市场当保安。他总把蓝色工装穿在制服里面,巡逻时能听见布料摩擦的沙沙声。远处新建的购物中心挂着巨幅广告,女明星捧着手机微笑,屏幕上是"蚂蚁钢铁网1.0"的界面。昨晚女儿在越洋电话里说,她在旧金山参加什么互联网大会。

"叔,让让道。"送货小伙的皮夹克上别着骷髅头徽章,三轮车里堆满螺纹钢。陈卫东的手电筒光束扫过钢印,突然僵住——本该是"红星GB1499"的标识,此刻却印着"HKXG"的拼音缩写。小伙嬉笑着递来香烟:"现在都贴牌生产,钢厂早承包给私人啦。"

梅雨季节来临时,陈卫东的哮喘犯了。他蜷在保安亭里数药片,听见两个年轻采购商聊天:"刚在APP上订了五百吨冷轧板......"突然响起的手机铃声打断计数,周厂长沙哑的声音传来:"老陈,钢厂遗址要改博物馆,你来当顾问吧......"

陈卫东握紧胸前的工装口袋。窗外,重型卡车正将崭新的H型钢运往高铁工地,雨滴在钢板上敲出细密的鼓点。他摸出钥匙串上那个迷你钢包模型,1985年厂庆时发的纪念品,底部还刻着"产量破百万吨"的字样。

博物馆开工那天,陈卫东在废墟里捡到半本值班日志。泛黄的纸页上记录着1996年4月17日:"三号高炉出铁量骤减,疑似原料掺假"。突然响起的无人机嗡鸣惊飞了麻雀,他抬头看见女儿站在钢结构观景台上,白大褂口袋里露出VR眼镜的蓝色数据线。

"我们在做数字孪生系统。"雨晴的平底鞋踩过锈蚀的铁轨,"每个高炉都有独立算法,能模拟不同生产条件下的钢水成分。"她掏出平板电脑,虚拟熔炉里跳动的火焰映在镜片上。陈卫东的拇指无意识着日志边缘,那里有他当年用红笔画的五角星。

王师傅的儿子回国那天,带着全息投影设备闯进展厅。他手背上的烫伤疤痕像条扭曲的蜈蚣,"当年锅炉爆炸根本不是事故!"虚拟影像在空中展开,1991年的监控画面里,周厂长正指挥工人将劣质焦炭倒进原料仓。陈卫东的工装口袋突然变得滚烫,那枚被他藏了二十年的取样铁块正在发烫。

开幕式当晚,陈卫东戴着VR头盔站在虚拟高炉前。数字火焰在他脸上跳动,耳边响起1978年苏联专家的俄语指令。当他在虚拟操作台上按下按钮,博物馆穹顶突然降下真实的钢花雨——那是雨晴团队研发的纳米材料,遇空气就会绽放成金色火花。

"爸,这才是新时代的钢火。"雨晴的声音从控制系统传来。陈卫东望着漫天光雨,终于掏出那件叠了三十年的蓝色工装。当他展开衣服的瞬间,全息投影自动扫描布料纹理,整个博物馆的灯光突然变成钢水般的赤红色。

凌晨三点,陈卫东独自走进数字化档案室。他的手环扫过陈列柜,1958年的建厂图纸在空气中立体展开。当他触碰虚拟影像中的炼钢车间,隐藏在墙体内的智能玻璃突然透明化,露出外面正在建设中的量子计算中心——那些幽蓝的冷却管,多像当年高炉里的循环水系统。

雨晴在控制中心发现了异常数据流。追踪信号源来到博物馆地下室,老式穿孔计算机正在自动打印带孔纸带。泛黄的纸卷上,1959年的生产数据与2023年的区块链编码正以某种诡异方式融合。她突然听见父亲在楼上大喊:"雨晴!来看这个!"

陈卫东站在三号高炉遗址前,AR眼镜里重叠着两个时空的影像。1979年的老师傅们正和2023年的机器人协同作业,虚拟钢包倾泻出的铁水流经现实中的光纤管道,在数据海里凝结成晶格完美的数字钢锭。他颤抖着伸出手,全息火焰穿过苍老的掌心,在皮肤上投射出红星厂徽的光斑。

黎明时分,父女俩坐在拆除的轧钢机基座上。雨晴的笔记本电脑突然收到神秘邮件,附件里是1958-2023年完整的生产日志,最后一行代码显示:"数字炼钢系统己接入量子云"。晨光中,陈卫东的工装右口袋微微发亮,那枚被他珍藏的取样铁块,不知何时变成了存储芯片。

三个月后,全球首个工业元宇宙平台上线。登录界面上,1958年的手绘厂区图与2023年的卫星地图完美重叠。当十万名用户同时点亮虚拟高炉,北极圈上空的极光突然变成钢水沸腾的赤红色。在北京总控室,雨晴看着数据洪流中浮现的父亲年轻时的全息影像——那是AI根据老工装上的汗渍、铁屑和体温痕迹重建的数字生命。

陈卫东的实体墓碑立在钢厂遗址东南角,碑文是他自己刻的:"这里埋葬着二十世纪的炉火"。清明时节,智能无人机在碑前洒下纳米钢花,每一片花瓣都在雨中显示着实时钢价指数。雨晴摸着微微隆起的小腹,把父亲那件完成数字化存档的工装叠进钛合金保险箱。箱体内部,量子纠缠态的铁原子正以某种超越时空的方式,持续进行着永不熄灭的链式反应。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