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共婵娟
夜色渐深,一轮明月缓缓升起,洒下银白的光辉,将整个庭院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李明远站在窗前,抬头望着那轮明月,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思绪。
十年了,整整十年。自那年和婉儿在汴京分别,如今己是第十个年头。他依然清晰记得那个夜晚,月光如水,婉儿身着素衣,笑容如花,两人相约在中秋之夜再次相聚,共赏明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李明远轻声吟诵着苏轼的诗句,眼中闪过一丝忧伤。当年他进京赶考,婉儿送他至城门外,临别时正是这轮明月高悬天际。
十年间,他从一个无名书生做到朝廷命官,却始终未能忘记那个清丽脱俗的女子。婉儿留给他的唯一信物是一块绣着婵娟图的丝帕,那是她亲手所绣,针脚细密,栩栩如生。
"大人,该用膳了。"侍从轻声提醒道。
李明远收回思绪,微微一笑:"知道了。"
用过晚膳,他独自来到庭院中的小亭内,取出那块珍藏多年的丝帕,轻轻抚摸着上面的婵娟图案。月光下,丝帕上的婵娟仿佛活了过来,在月色中翩翩起舞。
就在这时,一阵清风拂过,带来远处飘渺的笛声。那笛声悠扬婉转,如泣如诉,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李明远心头一震,这笛声如此熟悉,恍若十年前婉儿吹奏的那般。
"莫非是她?"李明远心中暗想,随即起身,顺着笛声传来的方向寻去。
穿过几条曲折的小巷,笛声越来越清晰。李明远的心跳也随之加快,十年了,若是真的能在此重逢...
转过一个拐角,眼前出现了一座雅致的庭院,月光下,一位身着素衣的女子正在月下吹笛。她身姿婀娜,神情专注,一头青丝随风飘扬,宛如仙子下凡。
"婉儿!"李明远脱口而出,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女子停下了吹笛的动作,缓缓转身。当她的目光与李明远相遇时,整个人仿佛凝固了一般,手中的竹笛轻轻落地。
"明远..."她轻唤一声,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惊讶与喜悦。
十年的思念在这一刻化作无言的泪水,两人相视片刻,随即快步上前,紧紧相拥。
"真的是你!"李明远激动地说,"我以为此生再也见不到你了。"
婉儿眼中含泪,轻轻点头:"我也以为...再无相见之日。"
原来,当年分别后,婉儿被家人许配给了一位地方官员,但因不满包办婚姻,毅然离家出走,隐居在这座小城。多年来,她一首以卖画为生,过着清贫却自由的生活。
"这十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你。"李明远握着婉儿的手,深情地说。
"我也是,"婉儿低声道,"每当夜深人静,望着那轮明月,就想起我们在汴京的点点滴滴。"
"还记得我们分别时的约定吗?"李明远问道,"你说要在中秋之夜再相聚,共赏明月。"
婉儿微微一笑:"我等了整整十年,终于等到这一天。"
两人并肩而坐,分享着彼此的故事。月光照耀着他们,仿佛为这段历经磨难的重逢镀上一层银辉。
"我己上书皇上,请求辞官回乡。"李明远郑重地说,"这次回来,就是为了能够与你团聚,不再分离。"
婉儿眼中闪烁着泪光:"无论你身在何处,我的心始终与你相连。正如那首诗所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夜深了,月光依旧皎洁。李明远与婉儿相视一笑,十年的分离在这一刻化为乌有。他们知道,无论未来如何,只要心中有爱,便能跨越千山万水,共赏那一轮明月。
远处传来悠扬的钟声,新的一天即将开始。但对于李明远和婉儿来说,这个夜晚将永远铭刻在他们的心中,成为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
月下,两人十指相扣,许下诺言: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他们都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重逢,让爱情如同那轮明月,永远明亮,永远圆满。
千里之外,明月共照,天涯此时,只愿与君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