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张超一如往常,在卯时准时从睡梦中醒来。彼时,天边才刚刚泛起一抹鱼肚白,空气中依旧弥漫着清晨特有的清冷气息,丝丝缕缕,沁人心脾。张超迅速翻身而起,以利落的动作简单洗漱一番后,便穿戴整齐前往校场击鼓聚兵。
虽身处于这古代,没有后世那些精准的时间计量工具,但经过这段时日的高强度训练,这些老兵们早己习惯在卯时迅速完成集结。他们仿若上紧了发条的精密机械一般,动作娴熟至极,迅速异常。粗略估摸,差不多就在一盏茶的短暂时间内,老兵们便能利落地穿戴好兵甲,迈着坚定的步伐来到校场。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双目炯炯有神,眼神中毫无保留地透露出坚定如铁的信念与果敢无畏的勇气。
不一会儿的工夫,偌大的校场上便整整齐齐地站满了一列列的队伍。依照张超所给定的训练方法,老兵们有条不紊地开始报数整队,认真仔细地检查各自的装备,一切准备工作完毕,前后所用的时间确实能够精准地控制在一刻钟左右。他们的队列整齐划一,张超走到队伍面前昂首挺胸,庄严的向他们行了一个自己设计的军礼并口呼‘忠勇’,两百名老兵声音洪亮且充满力量回复‘忠勇’,并动作整齐得如同一个人一样郑重还礼。在以这昂扬的姿态向他们的大人,他们心中的明主豪迈地宣告他们的忠诚与勇气。
随后,张超大手一挥,口喊:出发,把《广陵军纪歌》也唱起来!他们就如同往日一样,再度出发,毅然开启每天那艰苦卓绝的训练之旅,这支两百人的队伍唱着《广陵军纪歌》步伐整齐的跑出营房,张超骑在高大的骏马之上,目光灼灼地看着那步伐整齐的队伍己初现雏形,心中不禁如潮水般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之情。这些老兵们在他的引领之下,正在逐渐地脱胎换骨,一步步成为一支初步掌握了现代军事训练方法的精锐之师。
张超在心中默默思索着,虽然目前只是开展了突击训练,但他坚信不疑,十天之内,他们不仅可以完全熟稔地掌握这现代的基础练兵之法,对于广陵军的军纪也会牢牢记在心里。以前曾听闻七天就能够养成一个习惯,而这些老兵们在最终考核之前将训练整整二十日。相信等到最终考核的那一天,他们定然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军事素养,未来必定能够成为自己合格的教练团,为未来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奠定无比坚实的基础。
带队绕城一周,返回后继续在朝食前组织他们巩固三个问题和《广陵军纪歌》。在朝食后,张超马不停蹄地赶往郡府。清晨的阳光洒在街道上,为这座古老的城池增添了一抹生机。
昨日张超便己通知臧洪准备好陈县令的相关资料,他相信以臧洪的办事能力,其他中下层官员的详细资料应该也准备得差不多了。这段时间以来,老兵训练团的训练己初见成效,队伍的纪律性,战斗力和精神面貌都有了显著提升。看着那些精神抖擞的老兵,张超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然而,他也清楚地意识到,光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不够的。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文官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他们可以治理地方、出谋划策,为自己的事业提供坚实的后盾。所以,下一步张超决定寻找一些可用的文士贤才,充实一下自己的手下文官和幕僚力量。
来到郡府,臧洪早己等候多时。他将一叠整理好的资料递给张超,说道:“大人,这是陈县令及其他中下层官员的详细资料,请您过目。”张超接过资料,仔细翻阅起来。他一边看,一边听着臧洪的介绍。
陈登,字元龙,乃是声名显赫的豪族下邳陈氏嫡长子,陈登的叔祖父陈球,曾担任司空、太尉之职,两次位列三公之位。陈球的长子陈瑀,也就是陈登的堂叔,当下在洛阳朝廷出任议郎。陈登的父亲陈珪,曾任沛国相,在徐州的士族当中极具威望和深远的影响力。陈登于去年年初被举荐为孝廉,而后经由州牧陶大人推荐担任东阳县令。到任之后,他大力兴修水利,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关心民生福祉,其政绩在广陵郡治下的各县相较而言,显得尤为突出。虽是出身豪族官宦之家,但也是颇具真才实学,绝非纨绔之辈。
张超坐在桌前,继续翻阅桌上其他中下级官吏的资料。忽然,又一个熟悉的名字跃入眼帘——吕岱。
张超的思绪瞬间飘回到穿越前。他清楚地记得,历史上三国时期有一位东吴重臣、将领也叫吕岱。那人原为郡县吏,因避乱而南渡,年近近西十投奔东吴,后深受孙权赏识,八十岁还能领兵平叛,骑马仍是一跃而上。戎马一生,身经百战,陆逊去世后有一部分重任就是落到了他身上,至少相当于半个陆逊的水平。最后官至东吴大将军、大司马,是个能军政两手抓的人才,此人清明廉洁,忠诚勤奋还品德高尚,最为人惊叹的是,他最终活到了九十六岁高龄,在那个动荡的三国时期,实属难得的长寿之人。
张超心中不禁疑惑,此吕岱究竟是不是彼吕岱呢?若真是同一人,那可真是太奇妙了。他边仔细研究起这份关于吕岱的资料。边让臧洪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吕岱,臧洪介绍说:吕岱字定公,广陵郡海陵县人,其父曾是县里一小吏。吕岱目前任海陵县尉,为人勤勉有志向,虽身材魁梧,颇具武勇,但谦逊有礼且慷慨好义,任县尉以来处事果断,执法有度,做事井井有条,海陵县百姓和同僚对他评价颇高。
此前张超还在猜测,此吕岱究竟是不是彼吕岱呢?经臧洪这么一介绍张超心中越发肯定,这个吕岱十有八九就是三国时期的那位东吴重臣。他决定得找个机会与吕岱面谈一下,看看这个大器晚成的名人在他年轻时究竟有着怎样的抱负和才能。
一圈翻看下来,在其他的官员名单中未能再发现熟悉的名字,张超便对臧洪说到:我对这个东阳县令陈登和海陵县尉吕岱颇感兴趣,你以你的名义安排人通知他二人尽快安排好手中政务,然后来郡守府一趟向你述职,告知其述职之事,关乎政务之考校,须将所治之地诸事,诸如户籍、赋税、治安、邢狱、农桑诸事,详实准备,不得有疏漏。
臧洪拱手道:“谨遵府君之令,我这就安排人去传令。郡府距离东阳县约一百五十里,差不多两日能通知到,距离海陵县约两百里,差不多得三日就能通知到。使者即刻出发,快马加鞭,务必将大人的命令准确传达。而此时,东阳县与海陵县的陈登和吕岱二人尚不知即将到来的这场述职之约,将会改变他们的仕途乃至命运,他们仍在各自的辖地尽职的忙碌着。”
张超微微点头,对身旁的臧洪问道:“子源,聚贤庄及招募贤才的工作进展如何了?”
臧洪微微一礼,恭敬地回道:“府君,经过多番筛选对比,聚贤庄己经在管家张福的配合下购置完毕,正在按照聚贤庄招纳贤才的各种需求进行规划和相应的改造设计有登记处,经登记后入住不同的宅院,文,武,医,匠各有所属,并针对性配套生活设施,在其他郡守府仆役和家兵的参与下,相信不几日将可陆续投入使用。我们招贤榜发出后,己经通过各地官府及来往行人、商贾在广陵郡治下和周边的郡县陆续的传播出去这个消息,相信不日各地将陆续有学子豪杰、能人异士赶来广陵。”
张超再次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期待的表情。“甚好,如今乱世,正是用人之际。当知有大才者必有怪癖,嘱咐相关人等须有爱才之心,容人之量,切不可以貌取人,捧高踩低,我们不看门第只看才能,要效仿古之孟尝,鸡鸣狗盗之徒亦有其用处,须知存在即合理,要不拘一格用人才!若能招揽到一些有真才实学的能人异士,我广陵郡必将更加强盛。”
臧洪亦点头称是:“明府高瞻远瞩,此次招贤之举,还有这存在即合理和不拘一格用人才,让属下耳目一新,明府大才。如今这不拘一格降人才消息再传播出去,想必那些有识之士听闻我广陵郡招贤纳之心胸士,一定会心生向往如过江之鲫。”
张超踱步沉思片刻,说道:“子源,你要密切关注聚贤庄的改造进度,务必确保一切顺利。待聚贤庄投入使用后,要做好接待的细节准备,不可有丝毫怠慢。”
“属下遵命。”臧洪拱手应道。
与此同时,广陵郡招贤的消息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般,正在从一个个点正陆续传播到了广陵全郡和周边郡县。各地的学子豪杰、能人异士都陆陆续续听闻了这个消息,开始议论纷纷。
在一座不知名小镇的客栈中,几位书生围坐在一起,谈论着广陵郡的招贤之事。
“听闻广陵郡张超大人广招贤才,不知是真是假?”一位年轻书生问道。
“此事千真万确。我有一位亲戚在广陵郡经商,他亲眼看到广陵郡张贴的招贤告示,据说张超大人求贤若渴,只重才能不重门第。”另一位书生回答道。
“若真如此,倒是我等寒门学子的一个机会。如今乱世,朝廷腐败,宦官当道,卖官鬻爵,我等虽苦读诗书却缺乏机会一展才华,若能得遇一位明主,不重门第让我等也能有一展自己的才华和胸中抱负,也不枉此生。”一位年长的书生感慨道。
在另一处,一位武艺高强的侠客正在与朋友饮酒。
“听说广陵郡在招揽能人异士,你可有兴趣去看看?”朋友问道。
侠客放下酒杯,眼中闪过一抹精光:“听闻广陵太守张超曾随朱儁将军围剿黄巾贼素有威名,其兄长更是海内严恪张孟卓,可想而知其人品贵重,若能为他效力,不枉为一桩美谈。我正想找一个施展身手的地方,待我准备一番,便前往广陵郡。”
忙完这些张超继续按郡府官员名单完成每日计划中与郡府中官员的面谈工作,每日都要坚持见上一两个,有才能的就多谈两句没才能的就少谈两句,总归是要与各级官员多多见面,多多交流,增加存在感与官员队伍的掌控力。这几日教练团在助理教官的辅助下己经按照第一版《广陵军队训练手册》对于每天的体能训练,战术训练,队列训练以及每顿饭前的三问三答和饭前唱《广陵军纪歌》各个环节按照手册要求的标准化流程进行的有条不紊,这也就让张超有了更多的时间放在与各级官员的交谈和对郡内的政务了解熟悉上。相信等到老兵最终考核前就可以对郡府所在地的所有官员进行完第一轮的规划面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