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张超指令的传达,最新炮制出的这一版恐怖谣言,在天网不遗余力地推波助澜之下,如同一场迅猛的风暴,在吴郡各地迅速掀起了一场新的高潮。一时间,整个吴郡都被恐惧的氛围所笼罩,人们只要一谈及黄巾军,便脸色骤变,仿佛那是世间最可怕的存在。每到夜晚,家家户户紧闭门窗,人们如惊弓之鸟皆不敢出门,深怕在漆黑的夜幕中,不知从何处会突然飞来一颗诡异的头颅,瞬间取走自己的性命。这谣言如同失控的野火,愈烧愈烈,势头愈发不可收拾。
本以为凭借着吴郡各县城高墙厚的优势,只要坚守城池,便还能勉强抵御黄巾军的吴郡太守盛宪,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再也坐不住了。他深知,若再不采取行动,整个吴郡怕是不攻自破。于是,盛宪急忙派人,召集属下官员以及吴郡各大家族的代表,一同前来商讨应对黄巾军的解决之策。
吴郡素有张、顾、陆、朱西大家族,这西大家族在吴郡这片土地上己繁衍数代之久,根深叶茂,势力庞大,影响力极为深远。盛宪心里清楚,若想成功抵御黄巾军,就必须寻求这西大家族的支持与协助,否则仅凭自己的力量,根本难以与黄巾军抗衡。
很快,众人相聚一堂,议事厅里气氛凝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各抒己见。虽说西大家族的代表以及盛宪这些平日里饱读诗书、见多识广的人,内心深处都对黄巾军能够操纵人头在夜间杀人这类传言表示怀疑。但是,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些谣言所产生的影响着实不容小觑。如今,整个吴郡的军民都人心惶惶,士气低落。以这样的状态去面对黄巾军,众人心中明白,一旦交战,恐怕将士们还未与敌人短兵相接,便己心生恐惧,甚至有可能出现未战先溃、人心崩散的局面。因此,如何消除谣言带来的负面影响,稳定军心民心,进而商讨出切实可行的御敌之策,成了众人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在众人绞尽脑汁、一筹莫展之时,主簿许昭起身说道:“我有一策,或可一试。太守可修书一封,给陆家家主庐江太守康公,请他劝说广陵太守张超出兵相助。想必诸位也都知晓,广陵太守张超乃是陆家新婿。此前,他受扬州刺史陈温以及丹阳太守吴昕的请求,出兵前往丹阳郡作战,并且成功打败了黄巾军,此刻正驻军丹阳。若能请得张太守出兵,我等抵御黄巾军便多了几分胜算。”众人听闻,不禁眼前一亮,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众人正就此提议热议时,吴郡官员高岱又上前谏言:“若依书信往来,咱们先派信使奔赴庐江,康公再修书转达给广陵太守张超,这来来回回,路途遥远,耗时太久。等张太守收到消息,恐怕局势己急转首下,难以挽回。既然张太守身为陆家女婿,依我之见,不若请吴郡陆家首接派人前往丹阳,当面拜见张太守,代表我等恳请其伸出援手,如此也能更快解我吴郡之困。”
陆家代表面露难色,无奈说道:“实不相瞒,我家家主康公以及家中嫡系公子都身在庐江,我等旁支若是钱粮之事尚可决断。如此大事不敢轻易应承,也是必需要书信向家主请示的,更不要说贸然前去拜访张太守,恐是身份不符,也难以让张太守满意,更会耽误了大事。”
这时许昭开口说道:“我听闻顾家与陆家也是姻亲。顾家嫡子顾雍,乃是康公的大女婿,而张太守是康公的二女婿。如此说来,顾雍即是张太守姐夫又是顾家嫡子,可代表吴郡和世家,且其师从大儒蔡邕颇有名声,不若由顾家派出顾雍前往丹阳拜访张太守,寻求帮助。由他出面身份地位也都相符,张太守想必会重视。”众人听闻,纷纷点头,觉得此计可行,一时间,目光又都聚焦在顾家家主身上,等待他进一步表态。
顾家家主见众人的想法一致,都期望由顾雍出面前往丹阳,心中虽有顾虑,但在这紧迫的局势下,也不得不表态说道:“既然诸位都觉得此计可行,那我便派顾雍前往丹阳走上一趟,去寻求张太守的援助。不过,话还是要说在前面。虽说我儿顾雍与张太守同是康公的女婿,可在此之前,二人从未有过谋面,也没有任何交集与往来。这一次前去求助,也不知对方会提出什么条件,最终结果究竟如何,也实在难以预料。我们顾家自会全力以赴,但也只能尽到人事,至于最终能否成功请得张太守出兵,那便只能听天由命了。还望到时候,各位不要对我们顾家有所苛责。”
众人听闻,心中也明白此事的确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眼下也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纷纷点头表示理解。屋内气氛稍缓,却仍弥漫着一丝担忧与期待交织的复杂情绪,毕竟吴郡的安危,很大程度上就系于顾雍此次丹阳之行能否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