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成双,第二天就是孵化的第十九天,清晨,秦宇突然被一阵轻微的"笃笃"声惊醒。他屏住呼吸,凑近孵化箱——蛋壳上出现了细小的裂纹!
"小菲!娘!快来看!"他激动得声音发颤。
全家人围在孵化箱前,看着第一只湿漉漉的小鸡艰难地破壳而出,发出微弱的"唧唧"声。
"成功了!"
柳芳菲喜极而泣,紧紧抓住秦宇的胳膊。
"这只是第一个胜利。"
他望着叽叽喳喳的小鸡群,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接下来要扩大规模。"
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有人羡慕,也有人怀疑。
秦宇蹲在育雏箱旁,小心翼翼地用指尖拨弄着一只嫩黄色的小鸡。小家伙歪着头,黑豆般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他,发出细弱的"唧唧"声。晨光透过窗户洒进来,为它蓬松的绒毛镀上一层金边。
"第六十六只,"秦宇轻声数着,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全部成活。"
接下来这两天,共孵出了六十六只健康的小鸡。秦宇用旧衣服做了个简易育雏箱,下面点上煤油灯保温。
岳母也很欣慰,出壳率百分之八十,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鸡二十一天出壳是众所周知的,早早就备好了两百个鸡蛋,准备再次孵化。她主动挑选鸡蛋,从两百个鸡蛋中挑出了168个,意头很好。
身后传来脚步声,柳芳菲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玉米糊走进来,发梢上还沾着清晨的露水。
"又在这儿数小鸡呢?"她笑着把碗递过来,
"先吃点东西吧,从清晨忙到现在。"
秦宇接过碗,指尖不小心碰到柳芳菲的手,两人都像触电般缩了一下。他低头扒拉了两口玉米糊,掩饰发烫的耳根。
"我想今天就开始扩建鸡舍,"他嘴里含着食物,声音有些含糊,
"趁这批小鸡还没长大。"
柳芳菲蹲下身,轻轻抚摸着一只正在啄食的小鸡。
"你确定吗?这才刚成功第一批..."
"正是因为成功了,才要抓紧时间。"秦宇放下碗,眼睛亮得惊人,
"我算过了,如果能把废弃的宅基地利用起来,至少能养五百只。到年底,我们就能..."
"就能什么?"小菲歪着头看他。
秦宇突然卡壳了,原本想说的"就能赚一千五百块钱。"想想是集体的,怕柳芳菲心里不平衡,在嘴边转了一圈又咽了回去。他清了清嗓子:
"就能让你和嫂子都不用下地。"
柳芳菲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抿嘴一笑,却没戳破。
"我去叫大伯来看看,他来决定鸡舍怎么建。"
秦宇望着小菲跑开的背影,心里像灌了蜜。他转头看向育雏箱里叽叽喳喳的小家伙们,第一次真切地感觉到,命运正在转向好的方向。
当天下午,秦宇和大伯柳河山站在村东南那片废弃的宅基地上。这里离村东的老宅很近,原本是秦宇大伯家大儿子的老房子,堂哥多年前举家迁往县城后就荒废了,只剩几堵摇摇欲坠的土墙。
"墙基还能用,"大伯用脚踢了踢墙角,"上面搭木架子,盖上油毡布,就是个简易鸡舍。关键是地面要垫高,铺层石灰防潮。"
秦宇点点头,掏出小本子记着。"围栏我想用竹片编,后山有的是竹子。"
"那得费不少工夫,"大伯眯起眼睛估算着,"至少得一星期。"
“我派几个劳力帮着干。”大伯话头一转,
“这个院子你堂哥办了农转非,本来要交村里的,你哥才分家,先给你大哥划这一处吧,要不合适,养鸡场可以另选个地方。”
“我看不错,离老宅近,孩子还小呢。”
“半年三千块,确定有把握?”
“三千块,铁定的,其实我有把握的是一万块。”
“一万块?万元户就能当一个公社首富了。”大伯明显不信。
“这才哪到哪,你是村长,以后你要说十万元不是数,一百万刚起步,”
“好小子,有志气。”
大伯背着手,脚步轻快地走在前面,灰白的头发在阳光下泛着银光。
"走,看看小鸡去!"
秦宇快步跟上,推开自家临时鸡舍的竹门。六十六只毛绒绒的小黄球立刻"叽叽喳喳"地围了过来,像一团团会移动的蒲公英。为了区别,自家的鸡都养在岳父家。
"好好好!"大伯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捧起一只小鸡,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这小崽子,爪子真有劲!"
小鸡在大伯粗糙的手掌上扑腾,啄着他的老茧。秦宇递过一把碎米,大伯接过去撒在地上,小鸡们立刻埋头啄食。
"再孵化要用多少钱?我让会计批点。"大伯拍拍手上的碎屑,站起身来。
"人家预付了三百块,短时间够用了。"
秦宇指了指厢房角落里的简易孵化箱,
"第二批蛋己经放进去了。"
大伯点点头,突然压低声音:
"听说你进城谈成了生意?"
秦宇眼睛一亮,赶紧汇报:
"县城志远饭店一月要一百只鸡,供销社那边关系也处得不错,好几个机关食堂都有意要咱们的鸡。半年六百只是板上钉钉,一千只也完全有可能!"
"一千只?"大伯的眉毛扬得老高,"那得卖多少钱?"
"用我的科学养鸡法,能卖到九毛一斤。"秦宇凑近些,"零售价是这样,批发给供销社会便宜点,这事儿您知道就行,别往外说。"
大伯搓着下巴上的胡茬,眼睛盯着啄食的小鸡,像是在算账。
"村里提留一点也应该,"
秦宇继续说,"到时候修桥铺路,都是大功德。"
"一只鸡能卖三块?"大伯突然问。
"至少三块!一千只就是三千块,全村能过个大肥年了!"
"三千块?"大伯猛地吸了口气,像被烟呛着了,"顶三万斤粮食了!"
他转身面对秦宇,眉头紧锁,
"要消耗多少粮食你算过吗?"
秦宇等的就是这个问题:
"这就是我要同您说的第二件事——我们不用粮食。"
"不用粮食?"
大伯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怎么可能?鸡不吃粮食吃啥?"
"用河虫就行。"秦宇胸有成竹地说,
"我试验过了,河虫蛋白质含量比粮食高,鸡长得更快更壮,肉还更香。"
大伯一脸狐疑:
"河沟里那些小虫子?"
"对,就是那些。"
秦宇实事求是地补充,
"当然,事儿是人干出来的。要捕虾,要煮熟,还要剁碎,将来可能还要养殖,一堆事儿。我意思让两个嫂子专职干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