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9日清晨,魔都的薄雾尚未散尽,沈浩然己坐在书房,晨光透过百叶窗在红木书桌上切割出整齐的条纹。他盯着手机屏幕上杭城的天气预报,手指无意识地着父亲寄来的龙井茶叶罐——那是姑姑沈雅婷每年都会托人捎来的家乡味道。
手机震动,银行转账提示音响起。20万养老金与15万奖金己汇入姑姑的私人账户。这笔钱看似普通的家族馈赠,实则是沈浩然对姑姑一家多年来低调守护家族声誉的敬意。姑父李明泽任职省委书记以来,始终恪守清廉底线,即便在错综复杂的官场生态中,也从未让沈家陷入任何政治漩涡。
"叮——"微信弹出姑姑的消息:"浩然,钱收到了。别乱花钱,留着发展事业。"简短的话语,带着江南女子特有的温婉。沈浩然嘴角微扬,回复道:"姑姑,您和姑父平日里总舍不得吃穿,这些钱就当是给您换套新茶具。"
与此同时,杭城西湖畔的沈家老宅里,沈雅婷望着手机屏幕轻叹一声。身旁的李明泽正在批改文件,听见动静抬头问道:"是浩然?"
"嗯,这孩子总记挂着我们。"沈雅婷将手机放下,起身给丈夫添了杯热茶,"你也别太操劳,昨晚又忙到凌晨。"
李明泽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最近有几桩民生项目要推进,容不得半点马虎。不过......"他顿了顿,"浩然这次在东南亚的动作,牵扯不小。虽然表面上是商业打击诈骗,但背后各方势力都在观望。你得提醒他,树大招风。"
沈雅婷点头,目光望向窗外的断桥残雪。作为沈家嫁出去的女儿,她虽远离商界纷争,却始终关注着家族动向。当年父亲教导她"家族兴衰,荣辱与共"的话语,至今仍在耳畔回响。
下午三点,沈浩然的办公室迎来一位不速之客。东南亚某国驻沪领事带着两名随从,笑容满面地递上合作意向书:"沈先生此次协助打击跨国犯罪,为本国挽回巨大损失。我们希望能与星宁集团在金融监管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沈浩然接过文件,目光扫过条款,心中却警惕起来。对方来得太过急切,背后或许另有图谋。他想起《孙子兵法》中"兵者,诡道也",微笑道:"合作之事需从长计议。不过近期我们正计划在贵国投资智慧城市项目,不知贵方是否感兴趣?"
领事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随即大笑:"沈先生果然高瞻远瞩!此事我们立刻安排专人对接。"
送走客人后,沈浩然调出姑父李明泽的履历档案。作为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将,姑父对政商关系的把握堪称炉火纯青。他拨通了姑姑的电话:"姑姑,东南亚那边有人来找合作,您觉得......"
沈雅婷沉吟片刻:"明泽常说,政商合作最忌利益纠缠不清。你若真想做,不妨把项目往民生方向倾斜,既能避开敏感地带,又能赢得口碑。"
通话结束,沈浩然陷入沉思。他忽然意识到,姑父的低调与坚守,何尝不是另一种智慧?在官场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清廉自守、不结党营私,反而能为家族筑起一道无形的保护墙。
夜幕降临,沈浩然驱车前往陆家嘴金融中心。星宁集团总部大厦灯火通明,宛如一座刺破夜空的灯塔。在顶楼会议室,他召集核心团队商议东南亚项目。技术总监展示着最新研发的反洗钱系统,财务总监则分析着潜在风险。
"这次合作,我们要以退为进。"沈浩然敲了敲桌面,"主动放弃部分商业利益,将重点放在技术输出和人员培训上。同时,通过星宁文媒加大对跨国犯罪的宣传,塑造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散会后,沈浩然独自站在落地窗前。黄浦江的江风呼啸而过,对岸的外滩灯火璀璨。他想起姑姑家老宅里的雕花窗棂,想起姑父在书房伏案工作的背影。家族的每一个成员,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份传承。
此时手机震动,是姑父发来的短信:"行事当如钱塘潮,有进有退,方得始终。"短短一句话,却让沈浩然心头一震。是啊,就像钱塘江的潮水,看似汹涌澎湃,实则暗合天时地利。经商之道,又何尝不是如此?
回到别墅,马婉婷正在准备晚餐。餐桌上摆着杭帮菜的经典菜肴: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听说你今天和东南亚那边接触了?"她边盛汤边问。
沈浩然点头:"姑姑和姑父给了不少建议。其实家族里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大伯的果敢、姑父的沉稳,还有爷爷常说的'守正出奇'......"
正说着,沈舒蹦蹦跳跳地跑进来:"哥!我游戏里的朋友查到些有趣的事。东南亚那帮人虽然倒了,但他们的资金流向很奇怪,有一部分居然流向了国内。"
沈浩然眼神瞬间锐利起来。原本以为尘埃落定的案件,似乎又牵出了新的线索。他看向窗外的夜色,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看来,这场商战的棋局,才刚刚开始。而有了家族的支持,他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