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吏事本末
长安吏事本末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长安吏事本末 > 第67章 丹墀宗室劫

第67章 丹墀宗室劫

加入书架
书名:
长安吏事本末
作者:
用户14628180
本章字数:
3398
更新时间:
2025-04-24

元和十三年五月初三,辰时。含元殿的鎏金鸱吻上凝结着朝露,李焕的二十獬豸玉符在丹墀青砖上投下细长的影子。他望着空荡荡的宗室席位,掌心微微沁汗 —— 昨夜梦见父亲被断指血册淹没的场景,此刻竟与眼前的空席重叠。

"李爱卿," 宪宗的声音从龙椅传来,十二獬豸玉穗在晨风中轻颤,"宗室无一人列席,你可知为何?"

喉间突然发紧,十年前父亲查案时被谤 "谤讪宗室" 的奏疏在记忆里翻涌。李焕深吸一口气,触到袖中春杏塞的苜蓿香囊 —— 那是平纹社匠人连夜赶制的 "触邪香"。"陛下," 他展开《宗室钩沉诏》,声音比想象中更沉稳,"或许是旧疾突发,或许是......"

"或许是抗旨。" 宪宗的朱笔重重落在御案上,惊飞檐下白鸽。李焕这才注意到皇帝眼下的青黑,显然彻夜未眠。"昨夜崇明坊走水," 宪宗的声音里带着克制的怒意,"范阳王的私兵试图劫狱。"

殿内哗然。李焕的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 果然如王承业所言,分银案的根须己缠上皇室血脉。他望向杜佑明,对方微微点头,御史台的暗桩果然探出了动静。

"陛下!" 户部侍郎余党突然出列,"宗室乃国之磐石," 他的官服绣着过时的瑞兽纹,"岂可因捕风捉影之事,便削爵勾检?"

"捕风捉影?" 李焕的玉符划过诏书,内心却想起王承业七窍流血的惨状,"范阳邸密道连通翰林院," 他的声音混着怒意,"分银密卷上的每滴墨," 指尖停在 "宗室岁赐" 条目,"都是匠人断指研成的血墨!"

那官员还要反驳,却被杜佑明截断:"我御史台查获范阳王手书," 他展开染火的密信,"' 锻模需三万,断指不足虑 '—— 此等狂言,岂是 ' 磐石 ' 所为?"

李焕望着金銮殿的獬豸藻井,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攥着的北斗碎纸。如果当年父亲能有今日的证据,能有陛下的信任,或许断指案不会拖延十年。"诸位大人," 他的目光扫过噤声的旧吏,"当宗室私蓄锻模时,当他们用断指血换银铤时," 内心的痛愤化作冷冽的语气,"便己自绝于天家法理!"

宪宗忽然起身,龙袍下摆扫过丹墀。"传朕旨意:" 他的手指划过李焕的诏书,"宗室抗旨者," 声音里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然,"一律按《唐律?职制律》处置 —— 李卿," 目光落在二十獬豸玉符上,"你可敢担此重责?"

掌心的苜蓿香囊硌得生疼,那是匠人用断指血绣的纹样。李焕单膝跪地,玉符与青砖相击:"臣敢!但望陛下准臣调用平纹社匠人," 内心闪过春杏熬夜改绣工牌的模样,"他们熟知断指暗记,可助御史台清查宗室私产。"

"准奏。" 宪宗将十二獬豸玉穗系在李焕腰间,"即日起," 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只有近臣可闻,"宗室邸第的一砖一瓦,都要查得清清楚楚 —— 包括......" 皇帝忽然顿住,转身望向殿外的獬豸雕像。

退朝时,易卜拉欣在檐下等候,护身符上系着新得的匠人血书:"节度使大人," 波斯商人的语气罕见地沉重,"碎叶城传来消息," 他压低声音,"流亡贵族的船队己逼近广州,船上载着......"

"载着刻着宗室纹的锻模。" 李焕接过血书,内心却想起王承业的临终遗言。原来分银案的终极阴谋,竟是用宗室特权作盾,借流亡势力为刀,在大唐的籍册上重新刻下断指的血纹。

"他们想逼陛下在法理与天家之间抉择。" 杜佑明不知何时站在身后,皂色官服上还沾着昨夜火场的灰烬,"但我们有匠人,有商团,有《唐律》......"

"还有陛下。" 李焕摸向腰间重叠的獬豸玉符,二十只角尖在阳光下连成首线,"当年太宗皇帝能容谏臣,今日陛下便能容法理 —— 这才是真正的天家公心。"

李焕带着春杏的平纹社、易卜拉欣的商团,还有杜佑明的御史台,分三路驰向宗室邸第。他知道,推开那些朱漆大门后,看到的可能是堆满断指的锻模库,可能是篡改的匠籍密档,甚至可能是......

但此刻,掌心的苜蓿香囊散发着清苦的香,那是匠人用十年血泪熬成的触邪香。他抬头望向含元殿的飞檐,獬豸雕像的角尖正指向范阳邸方向 —— 那里曾是分银案的暗巢,今日将成为法理的试金石。

"走。" 他对身后的队伍下令,声音里带着破釜沉舟的决意,"让天家的砖缝里," 内心默念着春杏写的獬豸碑铭文,"也长出公平的野草。"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