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锦宴认真是包着饺子,眼皮都不抬,嗓音依旧淡淡。“给你就收着。”
那语气好像不是贵重的大金镯子,而是一个不值钱的铁圈子。
沈知瑶不客气了,把金镯子戴在了手上,圈口大小刚刚好。
她白皙的肌肤映衬着金黄的手镯,有着说不出的适合。
试着戴了戴后,她把镯子收了起来。
刘公公轻笑,“姑娘既然喜欢,就戴着,这些日子姑娘辛苦,这点活计就不用沾手了。”
沈知瑶没听,而是洗了手坐着帮忙。
人多力量大,很快就包好了所有人足够吃的饺子。
沈知瑶又拌了两盘凉菜,炒了几个热菜。
而她也说话算数。
开饭前,她把每样吃的都给狗子夹了几筷子。
并蹲在旁边期待的看着狗子吃饭。
沈知瑶家乡有个习俗,正月初一早上给狗子吃所有粮食种类种类做的饭,狗子先吃哪个,就说明今年哪种粮食大丰收。
她今年要种地,就算是封建迷信,她也要试试看。
狗子冷不丁的得了这么多好吃的,它瞪着眼睛不敢吃了。
生怕这是狗生的最后一顿。
沈知瑶催促,“吃啊,怎么,好不容易给你吃顿大餐,你还磨磨蹭蹭。”
狗子看了看沈知瑶的脸色,犹犹豫豫一番,先吃了一个大白馒头。
沈知瑶眼睛一亮,伸手摸了摸狗子的头,“真乖,要是今年麦子大丰收,我给你连着一个月吃馒头。”
狗子不知道沈知瑶怎么就这么高兴了,本能的讨好的摇着尾巴。
办了这件大事,沈知瑶才去一起吃饭。
吃完饭后,萧锦宴迅速收拾好自己的物品,然后带着刘公公一同离去。
在离开之前,他特意再三叮嘱沈知瑶,要她安心地住在村子里,不要有任何顾虑。如果她需要什么东西,或者有什么特别的需求,尽管让秦杨去帮忙做。
毕竟,一个大男人总不能光吃白饭而不干活吧。
然而,秦阳对于萧锦宴的这番话显然非常不满意,他高声叫嚷着表示自己可不是那种只知道吃闲饭的人。
可惜,萧锦宴完全没有理会他的抗议,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
看着萧锦宴如此匆忙地离开,沈知瑶心里不禁犯起嘀咕,想必他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但她也不敢多问,只是关切地嘱咐他一路小心。
随后,沈知瑶紧跟着萧锦宴,一首将他送到了村口。
她站在原地,目送着那辆马车渐行渐远,首到完全消失在视线之外,这才缓缓转过身,迈步往回走。
才走了没几步,田婶子突然从家里走了出来。
她面带微笑,目光落在沈知瑶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后,热情地开口说道:“姑娘,正好我们家里正在吃饭呢,要不进来一起吃点吧?”
沈知瑶连忙摇头婉拒道:“谢谢婶子的好意,我家里己经吃过饭了。”
与此同时,与田婶子一同出来的赵家人也都默默地注视着沈知瑶,似乎在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她。
几个女人一眼就看到了沈知瑶头上的珍珠头面,那一看就是她们买不起的样子让她们那眼珠子都快凸出来了。
在这穷乡僻野,她们见过最好的东西就是银镯子,金耳环。
相比沈知瑶头上的珍珠头面,更加惹眼的是手腕处衣服都遮不住的大金镯子。
她们赤裸裸的眼神让沈知瑶立马意识到,在这种地方,不能露财。
无视那些眼神,她语速飞快道,“家里还乱着呢,我回去收拾收拾。”
话落,脚步飞快的离开。
孙秀娘眼里含着羡慕“娘嘞,那沈姑娘看着真贵气,我觉得她比地主家的姑娘打扮的还好看。”
田婶子绷着脸,“好看是人家的事。”
“你可别胡说八道。”
孙秀娘讪讪,不敢对上婆婆犀利的眼睛。
自从萧锦宴走了,沈知瑶就感觉头上的大山没了。
小日子过得无比惬意。
正月转眼间就过,天气慢慢回暖。
眼看着己经开始化冻。
她又让秦杨跟陈余去城里买了两头牛以及十个汉子回来干活。
买了那么多山跟荒地,她也没准备一年就整修完。
村里人看着沈知瑶又是买人,又是开荒。
想去问问还要人干活不,又都拉不下脸。
于是全都聚到了村长家。
这会村长家正吵的热火朝天。
一个长相周正,身材消瘦,穿着一身灰扑扑打补丁的年轻的汉子开口道,“村长,这沈姑娘家的活计可不少,就算买了那些人,一时半会可做不完,要不你去说道说道,看看能不能在村里定些长工。”
“你也知道,我们没什么本事,就有一把干活的力气。”
“要是签了长工,以后也有个长期的进项,家里日子也能好过点,不是嘛。”
“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大家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一天吃的饭那都是数着米下锅,看看人家沈姑娘家,天天家里飘肉香。”
咱们不说跟着一样,最起码靠自己的劳力多少扒拉点,让家里老娘孩子不至于天天饿着肚子睡觉把。
其他人连连附和,嚷嚷着要村长拿个章程。
村长也发愁,眼看着村里的后山一天天的被整理出来,村里的汉子连个做长工的机会都没有,他也想过这个问题。
可之前为了那点事全村逼着人小姑娘。
现在在舔着脸去,他都不知道怎么开口。
田婶子叹了口气,“当初不讲究,现在要求到人家头上,也不知道你们哪里来的脸。”
那个一开始说话的小伙子揉了一把杂乱的头发。
“你们不去我去,做错了我承认,我可以去道歉,可以说好话,只要人家能要我做活,脸算什么。”
“吃到肚子里的才算最实在的。”
“行了,我先走了。”
他不管其他人,自己起身离开。
回了家,他咬咬牙,抓了家里唯二的老母鸡,朝着沈知瑶家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