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她的爷爷为人老实豪爽,村里家家户户有事找他他去,不好意思张口的人家,他也主动过去帮忙,一来二去村里人也都接纳了他们,并帮他们把绝户老刘头土坯房重新翻修了一下,土坯房西边老刘头荒芜了几年的3分自留地也让他们种了起来,这样他们也算在这安了家。
他们家挨着一条小河和村西头运来家仅有一河之隔,河中间用青砖砌了一座拱形桥。桥面上破旧的窟窿用几块木板随意的垫着,每次人马车过都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自己悲惨的命运。
运来家在桥东他们家在桥西,如果以桥为界他们家不属于我们这个村庄,只不过他们家再往西就只有田地了,附近三里以内没有别的村庄。时间久了村里人也都默认了。因为运来救了他们,而她爷爷也是知恩图报的人,自留地里长出来的红薯和麦子和玉米第一时间就先给运来家送过去一斗。时间久了两家最要好,两个老头也投脾气,过几年她爷爷和运来拜了把子,像亲兄弟一样两家人相互帮衬着过着日子。
运来虽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但年轻时候也学会了打土坯的手艺,每当西邻八庄需要打土坯房子时候,也带着她爷爷一起去,边学边干,挣点钱补贴家用。
运来的儿媳妇孙氏是他儿子“抓斗”17岁那年娶的我们村向东十五里,孙大庄村孙西海的女儿。
孙氏是个勤快人,嫁过来后,不仅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帮着运来和抓斗一起打土坯。她的手艺也不差,尤其是和泥、抹墙的活儿,干得比男人还利索。孙氏性格温和,待人热情,对她爷爷也像自家人一样。她常常带着自家种的蔬菜、腌的咸菜去她爷爷家串门,两家人也经常坐在一起吃饭,日子也过得其乐融融。
她爷爷虽然没能给她父亲娶上媳妇,但心里一首惦记着这件事。他总觉得,自己家虽然不算富裕,但也不能让儿子打一辈子光棍。于是,他更加勤快地种地、打土坯,想着多攒些钱,将来给儿子娶个媳妇。
运来也知道她爷爷的心思,常常劝他别太着急,说:“老哥,咱们两家现在就像一家人一样,抓斗也大了,将来咱们一起帮衬着,总能给你家小子找个好媳妇。”
抓斗和她父亲年纪相仿,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很好。抓斗性格活泼,喜欢开玩笑,常常逗得她父亲哈哈大笑。两人一起跟着运来和她爷爷学打土坯,手艺也越来越好。村里谁家要盖房子,都会找他们帮忙。渐渐地,她父亲和抓斗在村里也有了点名气,大家都说这两个小伙子踏实肯干,将来肯定能成家立业。
时间一天天过去,她爷爷和运来两家的日子虽然不算富裕,但也过得安稳。村里人也都习惯了他们的存在,甚至忘了她爷爷家原本不是这个村的人。两家人互相帮衬,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她爷爷常常感慨,说:“要不是当年运来救了咱们,咱们哪能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
后来,我们村往西五里地,三里弯村,有个寡妇看中了她父亲的踏实肯干,托人来说媒。她爷爷高兴得合不拢嘴,赶紧张罗着准备婚事。运来和孙氏也帮着忙前忙后,抓斗更是拍着胸脯说:“叔,你放心,我一定帮你把婚事办得热热闹闹的!
然而,她的父亲却是个犟脾气的人,对于娶一个寡妇过日子这件事,他坚决表示反对,甚至可以说是毫不妥协。无论别人如何劝说,他都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肯改变主意。
就这样,双方僵持不下,一来二去,原本有可能成就的一段姻缘,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更糟糕的是,因为这件事,她的爷爷对她父亲大为光火。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爷爷终于忍无可忍,狠狠地给了她父亲一个耳光,以表达自己对他的不满和愤怒。
“我们本是外乡人,能娶个媳妇就不错了,我们老孙家不能断了香火阿。”
她爷爷叹了口气说道
“要是你大哥在,看他打不打你……”
说到这她爷爷停住了,尘封己久的记忆又冒了出来。他不再说了下去,弯下腰蹲在破旧的门框边,从腰后面掏出了别在裤子系带上的旱烟。在吧嗒了两口之后,伴随着几声剧烈的咳嗽声,之后沉默了一会。
“唉,你自己看着办吧”
说完扛着锄头出了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