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声中一两家
流水声中一两家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流水声中一两家 > 第二章 战乱中求生

第二章 战乱中求生

加入书架
书名:
流水声中一两家
作者:
黄河摆渡人
本章字数:
2900
更新时间:
2025-03-27

1942年的5月,深夜的黑暗笼罩着大地。在这寂静的时刻,她的爷爷带着奶奶和两个儿子,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和艰险的逃难之路。

他们匆忙离开家乡,身无长物,只有对生存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恐惧。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饱受饥饿,拥挤在这逃荒大部队的人潮中。

在逃荒的途中,奶奶不幸感染了风寒。由于缺乏医疗条件和营养,她的身体逐渐衰弱,最终无法抵御病魔的侵袭,离开了人世。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让爷爷和两个孩子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而更糟糕的是,大儿子在一次混乱中被国民党军队抓走,成为了壮丁。从此,他们失去了与大儿子的联系,不知道他的生死状况。这个家庭再次遭受重创,爷爷的心情愈发沉重。

幸运的是,她的父亲年纪尚小,逃过了被抓壮丁的命运。

他们一路南逃,途中只能吃树皮、草根求生。饥饿如影随形,每走一步都似用尽全身力气。一路上,不断有人倒下,再也没能起来。她父亲饿得皮包骨头,走路都摇摇晃晃。她爷爷只能一边安慰着小儿子,一边强撑着寻找活下去的希望。

我爷爷说他们是1942年秋天逃到这里的,父子两人饿的实在走不动了,一头栽进了路边村西头的麦秸垛里,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村里的运来早起干活的时候发现的他们。

运来是个地地道道庄稼汉,看到这对父子饿得皮包骨头、奄奄一息,心中不忍,便将他们带回了家。他家里也不富裕,但总比外头风餐露宿强。运来的妻子虽然有些埋怨,但看到父子俩的惨状,也动了恻隐之心,煮了一锅稀粥给他们充饥。

父子俩在运来家住了三天,身体稍微恢复了一些,但他们知道,连年的征战和天灾让每个家庭都雪上加霜。况且运来家也不宽裕,不能长久打扰。

她爷爷心里明白,他们必须找个落脚的地方,这样的一味的逃下去也不是办法,总要有个落叶归根的地方。于是,她爷爷鼓起勇气,带着儿子去找了村长。

我们村长名叫老杨,己经五十多岁了。他那张脸总是紧绷着,给人一种很严肃的感觉,每次我见了他都不禁心生敬畏,甚至有些害怕。

别看老杨外表如此严肃,其实他的家庭背景并不显赫。他家祖祖辈辈都是穷苦人家出身,过着艰苦的生活。但正是因为这样的生活环境,造就了老杨精明能干的性格特点。

由于他为人老实能干和出色的领导能力,村里的人们对他十分信任,并推选他担任村长一职。大家都希望在他的带领下,能够共同努力,解决温饱问题,让生活变得更好。

听了她爷爷的遭遇,村长沉默良久。村里人都知道,豫西那边闹饥荒,逃难的人不少,但村里资源有限,谁也不敢轻易收留外人。她爷爷看出了村长的为难,低声说道:“我们父子俩不求别的,只求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能活命就行。我们不会给村里添麻烦。”

村长叹了口气,看了看她爷爷身边瘦弱的孩子,终于点了点头:“村西头有个破房子,是己经绝户的老头刘棍的,多年没人住了。你们要是愿意,可以暂时住在那儿。不过,村里人要是问起来,你们得说是远房亲戚,别说是逃荒来的。”

她爷爷感激涕零,连连点头道谢。父子俩跟着村长来到村西头,看到了那间破旧的土坯房。院子里面己经杂草丛生,破旧的大门掉了半截,堂屋的顶上己经漏了一个大窟窿。房子虽然破败,但好歹能遮风挡雨。她爷爷带着儿子简单收拾了一下,总算有了个安身之处。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爷爷带着儿子在村里帮人干些零活,勉强糊口。村里人虽然有些议论,但看到他们父子俩勤快老实,也就没再多说什么。

日子不紧不慢的过着,然而,她爷爷心里始终挂念着被抓壮丁的大儿子,也不知道他是否还活着。每当夜深人静时,她爷爷总会望着豫西的方向,默默祈祷,希望有一天能再见到那个失散的儿子。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