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一年春,朔风依旧凛冽,但鲜卑、羌郡的草原上己泛起新绿。沈浩然策马立于高岗,俯瞰着一望无际的军阵。十万骑兵列成方阵,铁蹄踏过草地,扬起阵阵烟尘。这些骑兵胯下皆是鲜卑、羌地的良驹,经过数月驯化,与魏军骑士配合默契,他们身着沈舒改良的轻甲,腰间配着墨家打造的精钢马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主公,新式马镫己装备完毕!"沈逸纵马而来,胸前的玄铁护心镜映出天边流云。他伸手示意,几名骑兵立刻展示起来:双脚稳稳踩在挂于马鞍两侧的铁环上,即便剧烈颠簸也不曾晃动分毫。"有了这马镫,骑兵在马上作战时更稳,无论是劈砍还是骑射,威力都能大增!"
沈浩然颔首,目光扫过远处的训练场地。墨家弟子正在调试新型"连环马弩"——这是一种可固定在马鞍上的连发弩机,骑手无需停马,只需扣动扳机,便能连续射出三支弩箭。更远处,工匠们正将机关西轮车拆解重组,改装成适合山地运输的"驮行模式",每辆车的部件都能化整为零,由数名士卒背负,遇敌时又能迅速组装成作战利器。
与此同时,洛阳城内的兵工厂日夜不息。沈舒带领墨家能工巧匠,将鲜卑的精铁与中原的锻造技术结合,打造出新一代的兵器铠甲。"这种复合甲胄,外层用鲜卑铁,内层衬以巴蜀藤甲,"沈舒向沈浩然展示样品,"既轻便又坚固,箭矢难入。"她又指向一旁的巨型熔炉,"还有新研制的'灌钢法',能让兵器更加锋利!"
在得知曹操将北方草原纳入版图并大力培养骑兵后,江东孙权坐立不安。他站在建业城头,望着长江水滚滚东去,眉头紧锁:"曹操若从北方草原迂回南下,我江东水军优势将大打折扣!"他立即召集周瑜、吕蒙等将领商议对策,却始终拿不出有效的应对之法。
巴蜀之地,诸葛亮同样忧心忡忡。他夜观星象,又反复推演战局,在给刘备的密信中写道:"曹操占据鲜卑、羌郡,如虎添翼。其骑兵之利,可纵横千里,我军须加强汉中防线,同时联络孙权,共抗强敌。"然而,此时的蜀汉内部人心惶惶,不少将领暗中与魏军接触,妄图投奔更有前途的曹魏阵营。
沈浩然深知,此时正是南下的最佳时机。他在铜雀台召开誓师大会,台下十万骑兵、二十万步卒整齐列队,旌旗蔽日。"将士们!"沈浩然的声音响彻云霄,"昔日,我们踏平鲜卑、羌郡,让草原成为大魏牧场;今日,我们要挥师南下,让江东的江水、巴蜀的群山,都纳入我大魏版图!"
出征前,沈浩然做了周密部署。他命吕布率三万骑兵绕道陇西,从侧翼威胁巴蜀;沈逸带领五万水陆混合部队,沿着长江逆流而上,首逼江东;自己则亲率主力,兵分两路,一路由荆州进攻江东,一路经汉中攻打巴蜀。更绝的是,他让校事府散布假消息,称魏军将从海上进攻江东,迫使孙权分散兵力。
当魏军的铁骑踏入巴蜀边境时,蜀汉守军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不仅有训练有素的骑兵冲锋陷阵,还有机关西轮车组成的移动堡垒,车上的连弩、投石机不断发动攻击。更可怕的是,魏军骑兵使用的马镫与连环马弩,让他们在马上作战时如虎添翼,蜀汉步兵根本无法抵挡。
在江东战场,沈逸的水陆混合部队同样势如破竹。墨家打造的"铁舟战车"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战船既可以在水上航行,又能在登陆后拆解重组为战车,让魏军轻松突破了江东的长江防线。周瑜望着燃烧的战船,仰天长叹:"曹操有如此利器,江东危矣!"
随着战事推进,曹操的霸业逐渐走向巅峰。鲜卑、羌郡的草原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战马与骑兵,墨家的机关术让魏军的兵器装备领先对手,而他推行的惠民政策,更是让各地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当魏军的旗帜插上建业城头与成都城楼时,沈浩然站在高处,望着广袤的疆土,心中涌起无限豪情。他知道,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启,而他,将以曹操之名,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