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春,武陵城的夯土声与伐木声交织成激昂的乐章。沈浩然立于新建的瞭望塔上,俯瞰着这片日新月异的土地。二十平方公里的新城池如巨幅画卷般铺展,十层高楼与二层民居错落有致,采用矿石与特制木材混合构筑的墙体泛着古朴光泽。最高处的武陵酒店巍然耸立,飞檐斗拱间悬挂着鎏金匾额,十层楼阁不仅能容纳西方宾客,顶层更设有观景台,可将沅江风光尽收眼底。
"董事长,新一批民居己验收完毕!"沈舒头戴墨家特制的护目镜,手持图纸匆匆赶来。她指着城外成片的建筑,眼中满是自豪,"这次采用了'三明治'结构,外层矿石防火防盗,中层填充保暖棉絮,内层则是雕花木板。每栋民居都配备了墨家最新研制的'自流井'装置,转动铜环就能取水!"
沈浩然点头,目光扫过正在挂牌的"惠民新村"。一排排九十平的小房子整齐排列,白墙黛瓦间点缀着翠绿的藤蔓。公告栏前挤满了村民,一位白发老者颤颤巍巍地念出告示:"凡六十岁以上村民,每月可领六百文养老金;入住新村者,还可分得菜地与家禽..."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有农妇当场跪地叩谢,泪水滴落在新铺的青石板路上。
与此同时,洛阳城内,"曹氏地产集团"的青铜牌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沈浩然端坐主位,望着堂下分列而站的众人。"叔伯坐镇中枢,统筹北漠、鲜卑、羌郡三地事务;沈逸任副总,主管商贸与军事调配;沈舒与墨家大师共掌建筑部,负责城池扩建与工坊改良。"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如今我大魏疆土日广,地产、商贸、民生需协同发展。"
北漠郡传来急报,新设立的商贸司正与西域商队洽谈丝绸贸易。沈逸展开羊皮地图,指尖划过标注着商路的红点:"侄儿己命人在边境修建'互市城',用我们的精铁、瓷器换取汗血宝马与夜光琉璃。待商路畅通,财力必将更上一层楼!"他身后的沙盘上,机关模型演示着互市城的运作:青铜闸门自动升降,货栈内的机械手臂有条不紊地搬运货物。
鲜卑郡的工地上,墨家老师指挥着弟子调试新式建筑器械。巨大的"叠楼机"缓缓升起,将预制好的墙体精准拼接。"此机一日可建三层楼,"墨家老师兴奋地介绍,"且误差不超过半寸!"旁边的民居内,新上任的官员正在分发农具,鲜卑牧民们抚摸着铁犁,眼中满是新奇——这些由洛阳地产集团下属冶铁工坊打造的农具,比他们以往用的骨器、木器锋利百倍。
羌郡的"惠民钱庄"内,掌柜正教百姓使用存折。"存银生息,随取随用。"掌柜展示着特制的羊皮存折,"若是要汇款至洛阳,只需盖上印章,三日必达!"柜台后的墨家机关发出轻微的运转声,自动记录着每一笔交易。一位羌人汉子将沉甸甸的钱袋推上前:"我要存五百文,给娃娃攒学费!"
武陵城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沈舒带领团队在城郊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分水龙"系统将沅江水引入田间,既灌溉农田,又为城区提供水源。商业街人来人往,酒楼、布庄、铁匠铺鳞次栉比。武陵酒店的十层客房每日客满,来自江东、巴蜀的商贾们惊叹于房间内的机关设施:能自动调节温度的火墙、暗藏储物格的雕花床榻、轻轻一拉就能升降的帷幔。
沈浩然站在铜雀台上,望着洛阳与武陵的方向。春风拂过他的衣袍,带来阵阵泥土与花香的气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他转身对身后的谋士们道,"我们以地产为基,以商贸为翼,以民生为本,何愁大业不成?"
夜幕降临,武陵城的灯火与沅江的波光交相辉映,北漠郡的商队在驼铃声中缓缓前行,鲜卑、羌郡的工坊里依然亮着加班的灯火。曹氏地产集团的旗帜在各地飘扬,如同点点星火,正汇聚成照亮乱世的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