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10日,杭城飘起了今冬的第一场雪。星宁集团总部顶层的会议室里,沈浩然凝视着投影仪上跳动的数字,屏幕上阿里巴巴的估值曲线如火箭般窜升,红色的涨幅数字刺得人眼眶发烫——从半年前注入的8000万本金,到如今100亿的市值,这场财富裂变的速度,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沈总,各大财经媒体都在追问我们的投资逻辑!"助理抱着一摞厚厚的采访邀约冲进来,"就连A国的《华尔街日报》都发来了专访请求!"
沈浩然轻轻着茶杯,茶盖上的龙井图案在热气中若隐若现。他想起马云拿到投资那天泛红的眼眶,想起对方临走时说的"三年后让所有人刮目相看"。当时杭城商界都在私下议论他"人傻钱多",如今这些声音早己被此起彼伏的惊叹取代。
办公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是马云带着标志性的爽朗笑声:"沈老弟!今晚务必赏光,阿里巴巴要办庆功宴,第一杯酒必须敬你这个伯乐!"
傍晚,沈浩然驾驶着宝马驶入阿里巴巴临时租用的办公楼。楼道里挂满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标语,年轻员工们抱着纸箱匆匆而过,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近乎狂热的激情。马云站在门口迎接,身上的藏蓝色西装明显大了一号,却难掩意气风发的气场。
"沈总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嗓子,整个办公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沈浩然被簇拥着走进会议室,墙上巨大的业绩看板让他微微咋舌——注册商家突破百万,单日交易额屡创新高,这些数字正在改写中国商业史。
庆功宴上,马云举着啤酒瓶登上桌子:"今天必须感谢三个人!"他指向沈浩然,"第一位,没有沈总的8000万,就没有阿里巴巴的今天!当时所有人都说他疯了,但他比我们更相信未来!"
欢呼声中,沈浩然起身接过酒杯。酒液下肚的灼烧感,混着周围年轻人的喧闹,让他仿佛回到了在哈佛求学时参加的创业派对。那时的他穿梭在不同肤色的人群中,寻找商业世界的新可能;而此刻,他正在见证中国互联网商业奇迹的诞生。
散场后,马云拉着沈浩然坐在天台抽烟。寒风卷着雪粒拍打在两人身上,远处的霓虹灯在雪幕中晕染成斑斓的色块。"沈老弟,你知道我最佩服你什么吗?"马云弹了弹烟灰,"不是你的钱,是你看人的眼光。当时连我老婆都觉得我是异想天开,只有你说'干就完了'。"
沈浩然笑了笑,想起投资当天在马云办公室看到的泛黄书页——《未来之路》,扉页上密密麻麻写满批注。这个男人对互联网的痴迷,早己刻进了骨子里。"马哥,你让我想起二叔常说的话,"他望着漫天飞雪,"商业战场上,敢赌未来的人,才能赢得未来。"
这场狂欢很快席卷了整个杭城商界。星宁集团的前台每天都堆满创业者的企划书,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沈浩然专门开辟了"创新孵化部",亲自筛选有潜力的项目。陈博洋的新能源实验室也因此受益,获得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合作邀约。
"哥,你现在成传奇投资人了!"妹妹沈舒举着最新一期《浙商》杂志冲进书房,封面赫然是沈浩然与马云的合影,标题写着《杭城双子星:改写商业规则的年轻人》。
沈浩然放下手中的商业计划书,看着杂志上自己略显青涩的照片。八年前那个在操场上谈梦想的少年,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会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
深夜,沈浩然驱车来到西湖边。雪己经停了,湖面结了薄薄的冰,远处雷峰塔在月光下泛着冷白的光。手机震动,是马婉婷发来的消息:"在医院值班,今天又成功抢救了一个危重病人。你呢?"
他望着湖面,手指在屏幕上飞快跳动:"在见证奇迹。但最期待的,是等你穿上婚纱的那天。"发送完消息,沈浩然靠在车椅上闭目养神。窗外的雪夜静谧无声,而他知道,属于中国互联网商业的狂飙时代,才刚刚开始。
回到集团总部时,凌晨三点的办公区依然灯火通明。技术部的程序员们在讨论新上线的支付系统,投资部的分析师在研究区块链白皮书,就连保洁阿姨都在念叨着"要让孙子学电脑"。沈浩然走进茶水间,泡了两杯热咖啡,将其中一杯放在助理桌上——这个跟着他创业的年轻人,己经连续加班三天。
站在落地窗前,沈浩然看着杭城的夜景。远处阿里巴巴办公楼的灯光刺破夜空,与星宁集团的霓虹交相辉映。他想起马云说过的"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突然意识到,自己不仅是这场商业变革的参与者,更是推动者。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沈浩然打开电脑,开始撰写新的投资报告。在"风险评估"一栏,他重重写下:"真正的风险,从来不是敢于下注,而是在时代浪潮中选择旁观。"点击保存的瞬间,他仿佛己经看到,更多的商业奇迹,正在这片土地上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