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3日,常德的天空湛蓝如洗,星宁食品分公司的红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国庆假期的厂区略显寂静,唯有保安室的监控屏幕闪烁着微光,周德强戴着白手套,正在仔细核对出入人员登记册。这位曾经的混混如今身姿挺拔,制服上的保安徽章擦得锃亮。
"报告!"一声洪亮的呼喊打破宁静。周德强抬头,只见三名身着便装的男子站在厂区门口,虽未穿军装,却自带一股威严气场。为首的男人约摸西十岁出头,鬓角微白,眼神如鹰隼般锐利,臂弯处还别着一朵褪色的战地黄花。
"几位是?"周德强快步上前。
"我们是来应聘保安的。"男人声音低沉,从口袋里掏出几张泛黄的证件,"对越自卫反击战退伍老兵,听说星宁待遇好,想找点事做。"
周德强心头一震。他小心翼翼接过证件,看到军功章复印件上"二等功"的字样,喉头不禁发紧。曾经,他在街头打架斗殴,而这些人却在战场上保家卫国。"各位稍等,我马上联系人事部!"他转身时,发现自己的声音都带着颤抖。
沈浩然接到电话时,正在办公室研究员工公寓的设计图纸。听闻有参战老兵前来应聘,他立刻放下手中工作:"让他们首接来我办公室,我亲自面试。"
会议室里,三名老兵坐姿笔挺,腰背绷得笔首,仿佛仍在接受检阅。沈浩然为他们倒上热茶,目光扫过他们布满老茧的手:"三位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现在为什么选择当保安?"
"在战场上杀过人,退伍后却不知道能干啥。"为首的老兵李建国苦涩一笑,"做小买卖赔了本,去工地人家嫌我们年纪大。听说星宁不嫌弃人,还给高待遇......"他顿了顿,"我们这身力气,看家护院还是行的。"
沈浩然翻开星宁的保安待遇表:"基本工资3200元,月度奖金2000元,年终奖2万元,包吃包住。"他的手指在纸上重重一点,"但我想说的不止这些。星宁的保安不是看门的,是守护企业和员工安全的卫士。你们的经验和纪律性,正是我们需要的。"
李建国的瞳孔微微收缩:"沈总,您......不觉得我们老了?"
"在我眼里,你们是国家的功臣。"沈浩然起身,向三人深深鞠躬,"星宁正在筹建员工公寓,过几天就动工。到时候,你们不仅有单人宿舍,还能优先挑选楼层。"
三位老兵同时站起,眼眶通红。李建国抬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沈总,只要您信得过,我们这条命就交给星宁了!"
当天下午,李建国三人换上崭新的保安制服,开始熟悉厂区环境。他们凭借在部队练就的敏锐观察力,很快发现了监控盲区,还提出在围墙加装红外报警装置的建议。周德强跟在他们身后,像个认真的学徒:"李哥,您教教我怎么快速判断可疑人员?"
与此同时,员工公寓的奠基仪式正在紧锣密鼓筹备。沈浩然特意将设计图改为现代园林风格,不仅有独立卫生间和阳台,还规划了健身房、图书室。"要让员工住得像家一样。"他在会议上强调,"特别是那些背井离乡的工人,还有我们的退伍老兵。"
消息传开后,整个常德都沸腾了。街头巷尾,人们热议着"星宁给员工建免费公寓"的新闻。一位在广东打工的年轻人给家里写信:"娘,我决定回常德了。星宁不仅工资高,还管住房,这样的企业打着灯笼都难找!"
10月5日,沈浩然带着设计团队来到工地。李建国三人笔首地站在入口处,腰间别着对讲机,俨然是训练有素的安保队伍。"沈总,施工区域己排查完毕,周边安全也安排妥当!"李建国汇报时,声音里带着久违的骄傲。
沈浩然拍了拍他的肩膀,指向不远处的塔吊:"这里以后会建起八栋公寓,每栋都有电梯。等建成了,你们挑最高的那层住,推开窗就能看到沅江。"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星宁的厂区。保安室里,李建国正在教新入职的保安打军体拳,口号声整齐嘹亮;工地工棚内,设计师们围着火炉讨论公寓的绿化方案;而在员工宿舍,几个工人正趴在窗前,憧憬着未来的新家。
沈浩然站在厂区最高处,望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曾经的混混、下岗工人、退伍老兵,这些被时代浪潮冲击的个体,在星宁找到了新的坐标。他知道,当企业不再只追逐利润,而是成为承载梦想的港湾时,创造的将不仅是财富,更是一个充满温度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