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仵作的夫人秦氏就是其中一员。
当年她不过十四五岁年纪,心诚却胆小,不敢白天到运河边上放灯,怕被巡逻的官兵抓住,只敢夜里偷偷去放。
这一去就出了事,她刚走近运河边,就踩到一块滑冰,刺溜一声摔进了运河里。
每到冬夜,运河长街上的摊子总是早早收摊,此处少有人至,再加上正值元宵,运船也都停运,码头上没有工人,无人发现秦氏落进了河里。
偏偏秦氏不识水性,掉里水里就慌了神,只顾着乱扑腾,可惜她的扑腾毫无章法,怎么也未能上岸,反而还呛了水,眼瞅着就要沉下去。
正在这危急时刻,刚结束义诊的杨仵作准备回家,正巧从河边经过,听到有人呼救,发现了已经快放弃挣扎的秦氏。
他想也没想就跳了下去,将人连拖带拽地送上岸。
只是那时候他年纪不大,身形瘦小,救了秦氏上岸后就没了力气,要不是秦氏在岸上扒拉着他死活不肯松手,怕是早就出了意外。
幸得后来有人经过,一番折腾,终是将他成功救了上来。
只是他在冬夜的河水里泡了几乎半宿,从此落下了病根。
秦氏当日违反禁令去河边放灯,是为了给病重的母亲祈福,虽出了意外,她的母亲身体却渐渐康复,秦氏认为这一切都归功杨仵作对她的搭救。
如若不然,她要是在河里丧生,她的母亲伤心之下,病情更会加重,杨仵作这算是救了她们母女二人两条性命。
秦氏对杨仵作感激不已,见他因此生病,主动前来照顾他,并时常到杨仵作家送些小吃食,待杨仵作病愈之后,还跟着一同到流明巷出义诊。
一来二去,两人相处非常愉快,秦氏更是敬佩杨仵作为人,对他心生爱意,和母亲商量之后,请了媒人前来提亲,愿意嫁给杨仵作。
本以为是板上钉钉的事,杨仵作却拒绝了。
理由也很给秦氏面子,八字不和。
秦氏不信,自己找大师和了,明明是天作之合,大吉大利,这显然是杨仵作的借口。
秦氏以为杨仵作看不上她,伤心欲绝,人也茶饭不思,日渐消瘦。
杨仵作看得心痛不已,终是告诉她实情。
原来秦氏长得娇小柔美,性情温顺,人又能干,家境不算富裕,却也是京城良民。
而杨仵作自知自己职业不好,遭人嫌弃,容貌也并不出众,再加上此次受寒落了病,自觉配不上秦氏。
秦氏若嫁给他,只会被他连累,跟着他吃苦,她那样好的人,值得更好的人相伴终老一生。
秦氏知道真相,大哭一场,追到杨仵作家放下话,此生非杨仵作不嫁,若杨仵作不娶,她就孤老一生。
杨仵作被她的真情打动,放下心结,两人成了亲,盘下这处小院成家立户。
成亲后,他们夫唱妇随,琴瑟和鸣,感情非常好,令人十分羡慕。
那段时间,刑部不少未成亲的捕快都在玩笑说,没事要多到护城河边逛逛,没准也能捡个媳妇回来。
后来两人生育一儿一女,其中儿子年方八岁,聪明异常,被教导得非常懂事,现在在书院上学。
先生曾放言,此子只要勤加学习,前途不可限量。
杨仵作夫妻视他若珍宝,每每提起,都以他为荣。
这样美好的家庭,可惜现在却家破人亡,怎不令人唏嘘。
“如此说来,倒基本能知晓缘由了。”柳希月理了理衣袖,“秦氏当晚也在河水中浸泡过,上岸后又吹了寒风,身体恐怕也多少受了影响,状况估计不会比杨仵作好到哪里去。”
“你是说秦氏也?”谢天云吸一口凉气,“杨仵作那儿子......若他们都因病离世,他可怎么办?”
“这正是此中关键。”柳希月手指敲了敲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