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我蹲在地上,正给晕倒的李家媳妇喂水。陆沉站在一旁,眉头皱成了疙瘩,死死盯着她那毫无血色的脸。供销社门口早就围了好些人,叽叽喳喳的声音像苍蝇一样在耳边乱飞。
“晓棠,她刚才说啥红衣女人?”他压低声音,凑到我耳边问。
我没吭声,把水杯递回给他,双手扶住李家媳妇,慢慢让她坐起来,“你先回去歇着,今晚别吃太油的东西。”
她轻轻点了下头,眼神还迷迷瞪瞪的,被几个相熟的人搀着走了。
王主任从柜台后面探出头,脸上全是担忧,“晓棠,这事可不简单呐。”
“是有点怪。”我顿了顿,“但现在最要紧的是稳住人心,不能让恐慌到处蔓延。”
陆沉点点头,“我去村里再查查,看看还有没有人像她这样。”
“行。”我站起身,拍了拍沾了灰的手,“那我先回去,今儿还得安排药材分发呢。”
回到村里都中午了。唐晓梅坐在院子里,正对着账本写写画画,一瞧见我回来,“噌”地一下站起来,迎了过来,“姐,你可算回来了!我刚对完这批货单,发现几个数字好像不太对。”
我接过账本,翻了几页,果然在第三页找到两处差错。
“没事,头一回干这事儿,出错正常。”我把账本还她,“下次对完再复核一遍。”
她低着头,脸有点红,“我知道了,以后一定注意。”
我笑了笑,伸手揉了揉她头发,“别紧张,慢慢来,你现在己经做得挺好了。”
那天下午,我让她试着接手些简单活儿,像核对供销社每天的货物清单,记记药膳食材的采购量和库存变化啥的。
刚开始她确实手忙脚乱,不是漏了几行数据,就是把小数点算错。但她特认真,每次发现问题,马上重新检查,首到确定没问题才罢休。
“姐,这些数据真会影响咱村的供应吗?”她一边记,一边抬眼问我。
“那肯定啊。”我手指点着其中一行,“你看,要是黄芪少算三斤,明天的安神汤可能就配不齐。村民喝不上药膳,身体咋受得了。”
她听得眼睛发亮,“那我一定把每条都核对清楚。”
过了几天,她慢慢摸到门道,效率也提高不少。有一回我发现她自己画了个小表格,把不同药材分开统计,找起来、对比起来都方便。
“这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我挺惊讶。
她不好意思地低头,轻轻点头,“我觉着这样看着清楚些。”
“真聪明。”我真心夸她,“照这速度,用不了多久你就能独立管整个供应链了。”
不过,成长哪能没挑战。
她刚适应日常事务处理,供销社就传来消息——一批重要的补气药材因为运输问题,要晚一天送到。
这下可把她急坏了。
“姐,咋办?明天订单都排满了,没货村民肯定有意见。”她握着电话,声音都变调了。
我看了眼时间,“你现在去跟供货商说说,看能不能加急送。再通知村里人,告诉他们会晚一天,给点替代方案。”
她深吸一口气,狠狠点头,“好,我这就去。”
接下来两小时,她电话打个不停,通知写了一张又一张,跑来跑去协调各方。最后,在她努力下,供货商答应提前出发,村民也接受了延迟通知。
“姐,成了!”她满头大汗冲进屋子,脸上却挂着笑,“他们答应了!”
我看着她那兴奋样,心里一阵暖流涌过。
“干得漂亮。”我笑着拍拍她肩膀,“看来你能独当一面了。”
她喘着气笑了,“谢谢姐,我会接着努力。”
第二天,我有事要去镇上,走之前把和供销社新一轮合作谈判的任务交给她。
“你真让我去谈?”她眼睛睁得老大,一脸惊讶。
“那当然。”我肯定地点头,“你己经证明自己能处理这些事,这只是个开头。”
她咬了咬嘴唇,最后还是接过任务。
等我回来,王主任坐在供销社柜台后,笑嘻嘻的,手里还拿着份合同。
“晓棠啊,你们家晓梅厉害得很呐!”他一见我就激动地说,“我们谈了好几次都没谈成的条件,她一下子就搞定了!”
我扭头看向唐晓梅,她正低头整理文件,嘴角微微上扬,眼里藏着得意。
“咋样?”我轻声问。
她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姐,我做到了。”
我笑了,“我就知道你行。”
那天晚上,我们在院子里吃饭,微风轻轻吹过,送来远处田间青草的香气。
唐晓梅夹了一筷子炒豆角放进嘴里,突然抬头问我:“姐,你说我还能干啥?”
我看她一眼,笑道:“你想干啥都行。”
她想了想,又问:“要是有一天,你不在村里了,我能一个人扛起这边的事儿不?”
我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己经在做了。”
她低下头,没说话,但嘴角的笑意更明显了。
夜色越来越深,星星一颗一颗地冒了出来。
我靠在椅背上,看着对面忙着收拾碗筷的唐晓梅,心里突然涌起一股踏实感。
她不再是那个缩在角落的小姑娘了。
她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