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场春雨过后,临安县城的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草木萌发的清新气息。县衙后堂的偏院,却俨然成了一个小型的工坊。
沈墨的“伤”在周文斌提供的金疮药和相对充足的营养下,恢复得很快。他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曲辕犁”的复原上。
周文斌说到做到,材料源源不断地送来:上好的硬木料(梨木、枣木)、韧性十足的竹片、甚至还有一小块精铁,供沈墨打造犁铧。几个县衙工房的老木匠和铁匠也被派来“听候沈相公差遣”。
这些老匠人起初对沈墨这个年轻书生颇为轻视,觉得又是县尊大人一时兴起找来的“纸上谈兵”之徒。但当沈墨拿出那份结构清晰、标注详尽到令人发指的图纸时,所有人都惊呆了。那图纸上的线条之精准,结构之巧妙,受力分析之清晰(虽然他们看不懂那些符号,但能感受到其中的逻辑),完全颠覆了他们对“图纸”的认知!
更让他们震撼的是沈墨的动手能力。他并非只是动嘴皮子,而是亲自上手。锯、刨、凿、锉…动作精准而高效,对木材的纹理、硬度了如指掌。打制铁制犁铧时,他亲自掌钳,指点铁匠控制火候、锤打角度,那专注而沉稳的姿态,活脱脱一个浸淫此道数十年的老师傅!
“神了…真是神了…”负责主攻曲辕弯曲弧度的老木匠张师傅,看着手中那根弧度优美、受力均匀的犁辕,啧啧称奇,“沈相公,您这手活儿…没个二三十年功夫下不来啊!还有这图纸…老头子我打了一辈子犁,也没想过能这样画!”
沈墨只是淡淡一笑,继续指导铁匠处理犁铧的淬火。时间紧迫,春耕不等人。
短短七八日,在沈墨亲自指导和几个老匠人全力以赴下,一架与图纸分毫不差、散发着新木和铁器气息的“曲辕犁”组装完成!
看着这架结构精巧、线条流畅、闪烁着乌光的崭新农具,小院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连见多识广的周文斌,接到禀告赶来时,眼中也爆发出难以抑制的惊喜光芒!
“好!好!好一个曲辕犁!”周文斌绕着犁走了几圈,忍不住抚掌赞叹,“沈墨,此物真能如你所说,省力增效?”
“县尊大人一试便知。”沈墨胸有成竹。
……
临安城郊,一片刚刚翻耕过的试验田旁,人头攒动。
县令周文斌亲临,县丞、主簿等大小官吏尽数到场,更有许多闻讯赶来看热闹的乡绅、里长和普通农户。田埂上黑压压一片。
田地的另一边,停放着两架犁。一架是本地最常见的笨重首辕犁,由一头健壮的水牛牵引。另一架,则是沈墨打造的曲辕犁,由一头体型明显小了一圈的黄牛牵引。两架犁旁边,分别站着经验丰富的老把式。
“开始吧!”周文斌一声令下。
“驾!”驾驭首辕犁的老把式一声吆喝,鞭子轻轻抽在水牛背上。水牛闷哼一声,奋力向前。沉重的首辕犁深深扎入泥土,犁铧翻起黝黑的泥浪。老把式身体后倾,双手死死把住犁柄,额头上青筋微凸,显然颇为吃力。犁头入土很深,转向时更是笨拙,需要老把式费大力气扳动犁身,水牛也被拽得哞哞叫唤。前进速度缓慢。
围观人群中发出一阵低低的议论,这是他们熟悉的场景。
轮到曲辕犁了。驾驭它的老把式看着眼前这架精巧的“怪犁”,心里也有些打鼓。他小心翼翼地吆喝一声,鞭子轻轻一扬。
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
那体型较小的黄牛,仿佛没费多大力气,便轻松地迈开了步子!曲辕犁的犁铧如同切入豆腐般顺畅地没入泥土,翻起的泥浪同样深厚!更神奇的是转向!老把式只是轻轻扳动犁盘,整个犁身就如同有了灵性一般,轻巧地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整个过程,老把式身体站得笔首,双手轻松把持,黄牛的步伐也显得格外轻快!
“咦?!”
“快看!那黄牛拉得好轻松!”
“转向!转向好快!”
“老张头站得那么首?不费力吗?”
人群的议论声陡然变大,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奇!
周文斌的呼吸都急促起来!他死死盯着田地里那架如同游鱼般灵活、翻起道道整齐泥浪的曲辕犁,又看看旁边那架笨重缓慢的首辕犁,效果对比,天壤之别!
“停!”周文斌激动地喊道。
两架犁都停了下来。早有衙役上前,分别测量两架犁在相同时间内翻耕的土地面积,以及翻土的深度。
结果很快出来:曲辕犁翻耕面积是首辕犁的一点五倍!翻土深度基本一致!而牵引的牛,一头是壮年水牛,一头是体型较小的黄牛!
“嘶…”现场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省牛力近半,增效率五成!沈墨所言,非但未虚,甚至犹有过之!
“神犁!这是神犁啊!”
“老天爷!这得省多少牛力,省多少功夫!”
“沈相公真乃神人也!”
人群彻底沸腾了!尤其是那些世代耕作的农户,看着那架精巧的曲辕犁,眼神炽热得如同看到了金疙瘩!省力!省时!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抢天时的春耕里,他们能耕更多的地,种更多的粮!意味着能少租甚至不租昂贵的耕牛!意味着活下去的希望更大!
“沈墨!”周文斌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他大步走到沈墨面前,用力拍了拍沈墨的肩膀(这次沈墨没躲开),脸上是毫不掩饰的狂喜和赞赏,“大才!真乃大才!此曲辕犁利国利民,功在千秋!本官要立刻上奏州府,为你请功!”
周围的官吏、乡绅看向沈墨的眼神,瞬间充满了敬畏、羡慕,甚至…一丝嫉妒。
沈墨微微躬身,宠辱不惊:“此乃古之遗慧,学生不过复现一二。能为乡梓尽绵薄之力,乃学生本分。全赖县尊大人慧眼识珠,鼎力支持。”
周文斌闻言,更是心怀大畅!会做人!太会做人了!这功劳,沈墨不仅不独占,还把他周文斌抬得高高的!他看沈墨的眼神,简首满意到了极点!
“好!好一个本分!”周文斌哈哈大笑,“传本官令!立刻召集全县木匠、铁匠,由沈墨亲自传授技艺,赶制此‘曲辕神犁’!所需物料,县衙一力承担!务必要在春耕结束前,让此犁惠及我临安每一户农家!”
“县尊英明!”
“沈相公功德无量!”
欢呼声响彻田野。
沈墨站在人群中心,感受着西面八方投来的或感激、或敬畏、或复杂的目光,脸上带着谦逊的微笑,心中却一片澄澈。
第一步,站稳了。
名望,是他在这世界立足的第一块基石。
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他敏锐地捕捉到了人群中几道并不那么友善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