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的天色,似乎在一夜之间,便从沉重的铅灰色,转为一种压抑的血红。
高俅、蔡京、朱勔三人,当夜便被禁军押解,投入大理寺天牢。
他们的党羽,在殿前司的雷霆行动下,也纷纷落马。
整个汴京城,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
百姓们从最初的震惊,到后来的窃窃私语,再到掩饰不住的喜悦。
他们口口相传着樊楼歌姬李师师,与不良帅周邦彦,夜闯禁苑,以死相谏的故事。
故事被添油加醋,传得神乎其神。
但核心的“锄奸”二字,却深深烙印在每一个百姓的心中。
次日清晨,徽宗的“血诏”便传遍了朝野。
这份写在琵琶上的诏书,以其独特的仪式感,震惊了所有官员。
徽宗一反常态的铁血手段,让朝堂上的观望者们,也开始重新审视局势。
周邦彦,被正式赐予“护民校尉”之职。
不良人被重新整合,成为首属于官家,专司查办奸佞、护卫百姓的特殊力量。
李师师,则被封为“护国夫人”。
协助周邦彦,并以其音律之才,传唱血诏,凝聚民心。
她的琵琶,那把承载着血诏的紫檀琵琶,被奉为“护国之器”。
周邦彦与李师师,在朝臣们复杂的目光中,接下了圣旨。
他们知道,这并非结束。
而是另一场更艰难战斗的开始。
朝堂上的奸佞,只是被铲除了表层。
那些盘根错节的利益链,那些渗透到骨髓里的腐败,绝非一纸诏书就能彻底清除。
周邦彦在不良井召集了所有旧部。
他们看着他,眼中充满了敬畏与激动。
他将“茶引密码”账册公之于众。
向他们解释了朱勔等人卖国求荣的滔天罪行。
“从今往后,不良人,不再是藏于阴影的暗卫。”
周邦彦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我们要将黑暗暴露于阳光之下,为百姓争一个清明!”
老卒们纷纷叩首。
“愿为周大人,赴汤蹈火!”
与此同时,李师师也在樊楼,召集了她的姐妹们。
她将自己的真实身份,以及贤妃林若薇的冤屈,告知了她们。
姐妹们震惊之余,皆表示愿意追随。
李师师抱起那把血诏琵琶。
在樊楼的大堂中,她第一次,不是为权贵献艺。
而是为天下苍生,弹奏了一曲《护民歌》。
歌声清越,琵琶声声入耳。
她将血诏的内容,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歌词之中。
“花石纲船队,载满百姓泪。茶引暗藏计,卖国贼心黑……”
歌声传遍汴京的大街小巷。
百姓们驻足倾听。
有人泪流满面,有人义愤填膺。
这份血诏,不再是冰冷的文字。
而是带着温度的歌声。
首接敲击着每一个大宋子民的心。
然而,新的危机,也在暗中滋生。
高俅、蔡京、朱勔虽被下狱,但他们的余党,仍在蠢蠢欲动。
他们不会坐以待毙。
尤其是那份西夏文鱼鳔,其中隐藏的秘密,远超想象。
周邦彦深知,要彻底肃清朝纲,护卫大宋江山,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和李师师,这对乱世中的搭档,将要面对的,是更加复杂和凶险的挑战。
但此刻,他们的心,前所未有的坚定。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身后,是千万大宋百姓的期盼。
和那些无辜冤魂的血泪。
汴京的天,终于放晴。
但空气中,仍弥漫着一股血腥与变革的气息。
高俅、蔡京、朱勔的倒台,在朝野掀起了滔天巨浪。
大理寺和刑部人满为患。
应奉局被查封。
昔日门庭若市的权贵府邸,如今门可罗雀。
周邦彦与李师师,成为了风口浪尖的人物。
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无数人的目光。
周邦彦开始着手整合不良人。
他亲自审问那些被捕的应奉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