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烟云录
大汉帝国烟云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汉帝国烟云录 > 第6章 汉中王:蛰伏与反击

第6章 汉中王:蛰伏与反击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汉帝国烟云录
作者:
骨潇
本章字数:
3378
更新时间:
2025-06-16

公元前206年的汉中盆地,寒风裹挟着秦岭的雪粒呼啸而过。刘邦望着地图上被群山环绕的巴蜀之地,手中的竹简“啪”地摔在案几上:“项羽这是把我当囚犯流放!”张良默默捡起竹简,指着地图上蜿蜒的栈道说:“大王,巴蜀虽偏,却有‘天府之国’之称。当年秦灭六国,这里可是重要粮仓。”刘邦冷哼一声:“粮仓再好,出不去也是白搭!”

1. 绝境中的蛰伏:从王霸之气到“躺平”哲学

被封为汉王的刘邦,带着三万人马穿越秦岭天险,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栈道在身后被烧毁,切断了退路,也断了军心。士兵们望着西周高耸的山脉,私下议论:“跟着刘大王,怕是要老死在这山沟沟里。”逃兵像瘟疫般蔓延,连刘邦的心腹将领也陆续离开。

就在刘邦一筹莫展时,萧何却在暗中布局。他整顿吏治,推行“轻徭薄赋”政策,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又派人修缮都江堰,恢复巴蜀的灌溉系统。短短数月,荒芜的田野重新长出绿油油的稻苗,粮仓渐渐充实起来。刘邦见状,突然顿悟:“与其抱怨被困,不如把这里经营成根据地!”他脱下华丽的王袍,换上粗布衣裳,亲自下地劳作,还时不时给百姓讲讲沛县的故事,很快赢得了当地人的支持。

2. 月下追韩信:一场改变历史的“深夜狂飙”

此时,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年轻人正在军中徘徊——韩信。这位曾在项羽帐下做执戟郎中的奇才,因多次献策不被重视,转投刘邦麾下也只得到一个管理粮饷的小官。某天夜里,韩信心灰意冷,跨上战马准备离开。

萧何听闻消息,连鞋子都来不及穿,骑着快马冲进夜色。月光下,他望着韩信的背影大喊:“韩将军留步!大王若想争天下,非你不可!”韩信勒住缰绳,眼中闪过一丝犹豫:“萧大人,我在汉王麾下不过是个小卒……”萧何打断他:“明日我便引荐你面见大王,若不拜你为大将,我萧何愿与你一同离开!”

次日清晨,刘邦看着萧何带回的年轻人,皱起眉头:“就他?一个管粮草的?”萧何却神色郑重:“大王若只想偏安巴蜀,自然用不上韩信;但若想东出关中,此人乃天选之人!”刘邦沉默良久,最终下令:“筑坛拜将!”

3.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教科书级的战略欺骗

公元前206年八月,汉军突然开始大张旗鼓地修复烧毁的栈道。消息传到关中,雍王章邯哈哈大笑:“刘邦这是痴人说梦!修复栈道至少要数年,就算修好,我军以逸待劳,他也休想越雷池一步!”然而,章邯不知道的是,韩信早己制定了一个惊天计划。

深夜,韩信亲自率领三万精锐,沿着子午谷的隐秘小道悄然北进。这条被当地人称为“死亡之路”的山谷,毒蛇猛兽横行,道路崎岖难行。士兵们背着干粮,攀着藤蔓,在黑暗中艰难前行。当他们出现在陈仓城下时,守将还在营帐中饮酒作乐。汉军如天降神兵,瞬间攻破城池,章邯仓促率军救援,却在陈仓道上遭遇埋伏,节节败退。

4. 战略复盘:一场精心设计的“阳谋”

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堪称古代军事史上的经典案例。表面上修复栈道,吸引敌军主力,实则从侧翼发动奇袭,这种“声东击西”的战术看似简单,实则暗藏三重算计:

- 心理战:故意暴露修复栈道的行动,让敌军放松警惕,认为汉军短期内无法出关;

- 地理优势:选择陈仓作为突破口,这里是关中平原的西大门,地势险要,一旦突破,可首捣咸阳;

- 情报封锁:利用巴蜀与外界的隔绝,成功隐藏了子午谷奇袭的计划,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

当刘邦的军队重新踏上关中大地时,项羽正在齐地平叛,根本无暇西顾。汉军势如破竹,接连击败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位秦朝降将,关中地区尽数落入刘邦手中。这场胜利,不仅打破了项羽的封锁,更让天下诸侯看到:那个被赶到巴蜀的汉王,从来就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本章结尾悬念)

刘邦站在咸阳城头,望着东方的天际线,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但他知道,真正的对手还未登场。此时的项羽,正带着楚军在齐地陷入泥潭,而一场更大的风暴——彭城之战,即将在中原大地上演。韩信望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突然对刘邦说:“大王,彭城虽固若金汤,但我军若能……”话未说完,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名斥候飞驰而来:“报!项羽己得知关中失守,正率大军回援!”刘邦与韩信对视一眼,握紧了腰间的佩剑:“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