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个竹器就到朝中当官了
买个竹器就到朝中当官了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买个竹器就到朝中当官了 > 第9章 竹香飘进县城

第9章 竹香飘进县城

加入书架
书名:
买个竹器就到朝中当官了
作者:
云游无敌
本章字数:
6830
更新时间:
2025-05-14

盛夏的清晨,王临站在工坊门口,看着二十多个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心里涌起一股成就感。水力破竹机"咔嗒咔嗒"地运转,女工们灵巧的手指翻飞间,一件件精致的竹器逐渐成型。三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如今却成了青林村最热闹的地方。

"小东家!"张铁柱小跑过来,黝黑的脸上挂着汗珠,"赵掌柜派人来催货了,说府城的老爷们等不及了。"

王临点点头:"今天能完工的最后检查一遍,明天一早就发车。"他踮起脚尖,拍了拍张铁柱的胳膊,"铁柱哥,这次你带队送货。"

"我?"张铁柱瞪大眼睛,"我不行啊!我连县城都没去过几次..."

"所以才要锻炼。"王临老气横秋地说,"你总不能一辈子窝在村里吧?"

张铁柱挠挠头,憨厚地笑了:"那...那行吧。不过你得教我怎么说场面话。"

王临刚要开口,一阵清脆的铃铛声从村口传来。两人转头望去,只见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缓缓驶来,车前挂着"福隆"字样的灯笼。

"赵掌柜亲自来了?"王临有些意外,赶紧整理了一下衣冠迎上去。

马车在工坊门前停下,下来的却不是赵掌柜,而是一个十五六岁的锦衣少年。少年眉清目秀,腰间挂着一块上好的玉佩,一看就是富贵人家的公子哥。

"这位就是青林竹器坊的小东家?"少年打量着还没他腰高的王临,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王临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礼:"正是在下。不知公子是..."

"我是赵家三少爷,赵明轩。"少年微微颔首,"父亲常提起你,说你是少有的神童,今日一见,果然..."

他的话突然停住了,目光被工坊里运转的水力机械吸引。王临顺着他的视线看去,只见破竹机正将一根粗竹均匀地分成八片,效率之高让少年目瞪口呆。

"这...这是何物?"赵明轩快步走向机器,完全忘记了礼节。

王临嘴角微扬:"水力破竹机,是在下的一点小发明。"

赵明轩绕着机器转了三圈,越看越震惊:"这齿轮传动...这分片设计...妙啊!"他突然转身,热切地看着王临,"小东家,这机器可否卖与我?价钱好商量!"

王临摇摇头:"抱歉,这是工坊的根本,恕不外售。"

赵明轩露出失望的神色,但很快又振作起来:"那...能否让我观摩学习几日?我自幼酷爱机关之术..."

王临心中一动。这赵三少爷看起来是个技术宅,若能结交,对日后发展大有裨益。他故作沉思状:"这个嘛...倒也不是不行。不过..."

"不过什么?"

"得加钱。"王临露出狡黠的笑容,"每日一两银子,包吃包住。"

张铁柱在一旁听得首瞪眼。一两银子!那可是普通农户半个月的收入!

赵明轩却爽快地掏出钱袋:"成交!这是十两定金,我先住十天!"

就这样,赵家三少爷在青林村住了下来。王临特意让张铁柱收拾出一间干净的厢房,还嘱咐王氏准备些精致吃食。他自己则每天抽空陪赵明轩研究各种机械原理,两人相谈甚欢。

第三天傍晚,王临正在教赵明轩绘制齿轮图纸,突然灵光一闪:"赵兄,你有没有想过,这种传动装置不仅能用于破竹,还能用在磨坊、纺车上?"

赵明轩眼睛一亮:"对啊!若是改良水磨,效率至少能提高三倍!"

两人越说越兴奋,连夜设计出了一套新型水磨图纸。赵明轩拍着胸脯保证,回去就让自家磨坊先试用。

第十天清晨,赵明轩依依不舍地告别时,己经和王临称兄道弟了:"临弟,下个月我父亲要在县城举办品鉴会,你一定要来!"

"品鉴会?"

"就是邀请各路商贾鉴赏新货的聚会。"赵明轩解释道,"今年轮到我家主办,正好把你的新式竹器推广出去。"

王临心中大喜,这正是打开更广阔市场的绝佳机会!但他表面不露声色:"多谢赵兄美意,我一定准时赴约。"

送走赵明轩,王临立刻召集工坊骨干开会。他把品鉴会的消息一说,众人既兴奋又忐忑。

"这可是大场面啊!"李婶搓着手说,"听说去的都是穿绸缎的老爷们..."

张大膀子则忧心忡忡:"临小子,县城不比村里,规矩多着呢。你一个娃娃去,能行吗?"

"所以我们要做足准备。"王临胸有成竹,"从今天起,工坊全力生产一批精品,要拿出我们最好的手艺!"

接下来的半个月,工坊灯火通明。王临亲自监督,从选料到加工一丝不苟。他不仅改进了原有的竹器,还设计了几款新品:带暗格的首饰盒、可折叠的旅行茶具、甚至还有竹制的小型写字台。

出发前一天,王临正在做最后检查,王氏拿着一套新衣走进工坊:"临儿,试试合不合身。"

这是一件靛青色的细布长衫,针脚细密,领口和袖口还绣着简单的竹叶纹样。王临换上后,整个人精神了不少,总算有了点"小东家"的气派。

"娘的手艺真好!"王临转了个圈,突然想起什么,"对了,铁柱哥的新衣准备好了吗?"

王氏笑着点头:"都备齐了。你呀,小小年纪就操这么多心..."

次日天还没亮,三辆装满竹器的马车就整装待发。王临和张铁柱坐在头车的货堆上,向送行的乡亲们挥手告别。

"路上小心!"王氏追着马车喊道,"别惹事,但也别怕事!"

"知道啦!"王临大声回应,心里既兴奋又紧张。这是他重生以来第一次出远门,也是青林竹器正式亮相的重要时刻。

马车吱吱呀呀地行驶在官道上,沿途的风景让王临目不暇接。田野、村庄、河流...这个时代的一切都那么新鲜。张铁柱更是看什么都稀奇,不停地问这问那。

"临弟,那是什么?"张铁柱突然指着远处一片建筑。

王临眯眼望去:"应该是驿站。等等..."他发现驿站旁的空地上聚集了不少人,隐约还有喝骂声传来,"好像出事了。"

马车靠近后,场面逐渐清晰:五六个衙役正围着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拳打脚踢,旁边还跪着个哭哭啼啼的小姑娘。

"住手!"王临下意识喊道,随即意识到自己现在只是个六岁孩童,赶紧补充道,"铁柱哥,问问怎么回事。"

张铁柱跳下车,上前打听。不一会儿回来报告:"说是那书生欠了驿丞的钱,还不上,要拿他妹妹抵债。"

王临皱眉。这种事在古代并不罕见,但他既然碰上了,就不能坐视不管。

"欠多少?"

"二十两。"

王临想了想,从怀里掏出钱袋:"铁柱哥,去帮他们还上。"

"啊?"张铁柱瞪大眼睛,"二十两啊!够买两头牛了!"

"救人要紧。"王临压低声音,"那书生看起来是个读书人,说不定以后有用。"

张铁柱将信将疑地去办了交涉。不一会儿,那书生牵着妹妹过来道谢。近看才发现,他虽然衣衫褴褛,但眉宇间自有一股书卷气。

"在下柳文谦,多谢小公子救命之恩。"书生深深一揖,"敢问公子尊姓大名?他日必当厚报。"

"青林村王临。"王临摆摆手,"举手之劳,不必挂怀。"

柳文谦却执意要写借据:"圣人云,人无信不立。这钱我一定会还。"

王临见他态度坚决,也不再推辞。收下借据后,他随口问道:"柳兄这是要去哪里?"

"惭愧,在下本欲进京赶考,奈何盘缠用尽..."柳文谦苦笑。

王临眼睛一亮:"我们要去县城参加品鉴会,柳兄若不嫌弃,可同行一段。"

就这样,队伍里又多了一对兄妹。路上闲聊中,王临得知柳文谦竟是举人出身,只因家道中落,才沦落至此。他妹妹柳小婉才十岁,却己经能背诵《女诫》,显是受过良好家教。

"柳兄可有功名在身?"王临试探着问。

"惭愧,只是个小小的秀才。"柳文谦谦虚道,但眼中闪过一丝傲色。在这个年代,秀才己经算是地方上的知识分子了。

王临心中暗喜。在这个文盲率高达90%的古代,一个秀才可是稀缺资源。他正愁工坊缺个能写会算的账房呢!

"柳兄,我工坊正缺个文书,月钱二两,包吃住,不知..."

柳文谦愣住了:"这...小公子莫不是开玩笑?"

"千真万确。"王临认真地说,"我们青林竹器坊虽在乡下,但生意己经做到府城了。柳兄若有抱负,不妨先安顿下来,来年再赴考也不迟。"

柳文谦看了看瘦弱的妹妹,又摸了摸空空如也的钱袋,长叹一声:"既蒙小公子不弃,柳某愿效犬马之劳。"

王临心中大喜,表面却不动声色:"太好了!等品鉴会结束,柳兄就随我们回村吧。"

正说着,前方突然出现一道巍峨的城墙——县城到了!

王临望着越来越近的城门,心跳加速。他知道,这次品鉴会将是他商业版图扩张的关键一步。而意外收获的柳秀才,更是意外之喜。

"铁柱哥,"王临低声嘱咐,"进城后机灵点,多听多看少说话。"

张铁柱郑重点头,下意识摸了摸腰间——那里藏着一把王临特制的竹制短棍,看似普通,实则暗藏机关。

马车缓缓驶入城门,王临深吸一口气。这座陌生的古城,将见证他商业帝国的又一次飞跃。而他,一个六岁的"神童",正准备在大人们的世界里,掀起一场竹制的风暴...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