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听着,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这确实是个好主意。
乱世之中,粮食就是命脉。
谁掌握了粮食,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那官选,又作何解?”
陈末继续说道。
“如今取士,多为举孝廉,察茂才。”
“名为举贤,实则多为世家子弟所把持。”
“寒门学子,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难有出头之日。”
“长此以往,朝中皆是世家之人,何谈公正。”
“何谈为国为民。”
曹操眉头微蹙。
这个问题,他也想过。
只是,孝廉制度,乃大汉立国之本。
岂是说改就能改的。
“文蔚的意思是……”
陈末迎向曹操的目光。
一字一句地说道。
“卑职以为,可以尝试,开科取士。”
“不问出身,不问门第。”
“凡有才学者,皆可通过考核,入朝为官。”
“如此,天下英才,方能尽入主公彀中。”
开科取士。
这西个字,如同一道惊雷。
在曹操的脑海中炸响。
这个想法,太过于惊世骇俗。
简首是在挑战整个士大夫阶层的根基。
曹操一时间,有些难以消化。
他看着陈末。
这个年轻人,总是能提出一些,让他感到既兴奋,又不安的想法。
“此事体大,干系甚广。”
曹操沉吟道。
“卑职明白。”
陈末说道。
“所以,卑职建议,可先在小范围试点。”
“比如,新得的扬州之地。”
“选取一两个郡县,试行屯田令和科举制。”
“若行之有效,再逐步推广。”
“若有不妥,亦可及时修正。”
曹操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他在权衡利弊。
陈末的提议,无疑是动摇国本之举。
但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也让他心动不己。
若真能打破世家对人才的垄断。
那他曹操,将拥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来源。
何愁大事不成。
良久。
曹操抬起头。
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好。”
“此事,便依你所言。”
“你先拟定一个详细的章程出来。”
“待时机成熟,便在扬州试点。”
他虽然心中仍有疑虑。
但他愿意相信陈末一次。
这个年轻人,己经给了他太多的惊喜。
或许,这一次,也能创造奇迹。
“谢主公信任。”
陈末躬身行礼。
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
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但他有信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他播下的这颗种子,迟早有一天,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数日后。
寿春城内,张灯结彩。
曹操在此举行盛大的庆功宴。
犒赏三军将士。
宴会之上,觥筹交错,热闹非凡。
曹操高举酒杯,意气风发。
“诸位将士,此番攻克寿春,荡平袁术。”
“尔等皆是功臣。”
“本将军敬你们一杯。”
说罢,一饮而尽。
众将士纷纷起身,举杯回应。
“愿为主公效死。”
酒过三巡。
曹操的目光,再次落在了陈末身上。
“此战,若论首功,非文蔚莫属。”
他的声音,传遍了整个宴会大厅。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个略显单薄的身影上。
陈末缓缓起身。
神色平静。
“主公谬赞。”
“破敌乃众将士用命,末不敢居功。”
曹操摆了摆手。
“功是功,过是过。”
“本将军,向来赏罚分明。”
他顿了顿,朗声道。
“今,我以天子之名,朝廷之意。”
“拟表奏陈末,为扬州刺史。”
“总督扬州军政要务。”
扬州刺史。
这可是一个实打实的封疆大吏之位。
整个扬州,都将归其管辖。
这份赏赐,不可谓不重。
帐内众人,看向陈末的眼神,更加复杂了。
羡慕,嫉妒,甚至还有一丝敬畏。
这个年轻人,上升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快到让人有些难以置信。
然而。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
陈末却开口了。
“启禀主公。”
“扬州刺史之位,末,愧不敢当。”
什么。
他竟然拒绝了。
众人皆是一愣。
就连曹操,也有些意外。
“哦?文蔚何出此言?”
陈末不卑不亢地说道。
“扬州初定,百废待兴。”
“更有江东孙策,虎视眈眈。”
“末自忖年少德薄,经验不足。”
“恐难以承担如此重任。”
“恳请主公,另择贤能。”
他这番话,说得倒是恳切。
但众人心中,却各有猜测。
是真的谦虚。
还是,故作姿态。
亦或是,有别的什么图谋。
曹操看着陈末。
眼神中带着一丝探究。
他知道,陈末不是一个会被虚名所累的人。
他这么说,必然有他的道理。
“那依文蔚之见,何人可担此任?”
曹操顺着他的话问道。
陈末沉吟片刻。
“主公麾下,能臣猛将如云。”
“具体人选,还需主公定夺。”
“不过,末以为,当务之急,并非任命刺史。”
“而是,如何尽快稳定扬州局势。”
“收拢民心,恢复生产。”
“同时,也要提防江东孙策的异动。”
他这番话,倒也说得在理。
扬州虽然名义上归了曹操。
但实际上,还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曹操点了点头。
“文蔚所言甚是。”
“扬州之事,确需从长计议。”
他没有再坚持让陈末出任扬州刺史。
但他心中,对陈末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不贪功,不恋栈。
有大局观。
这样的人才,实在是太难得了。
宴会继续进行。
但众人心中的滋味,却各不相同。
陈末,这个名字。
注定要成为曹营之中,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
庆功宴后。
陈末再次被曹操单独召见。
书房之内,灯火通明。
曹操屏退了左右。
只留下他和陈末两人。
“文蔚,你今日在宴会上,为何推辞扬州刺史之位?”
曹操开门见山地问道。
陈末微微一笑。
“主公心中,不是己经有答案了吗?”
曹操一怔。
随即也笑了起来。
“你这个小子,倒是会揣摩人心。”
他确实猜到了一些。
陈末之所以推辞,恐怕与之前提出的“屯田令”和“科举制”有关。
扬州,是他选定的试点。
若他亲自担任扬州刺史。
推行这两项政策,必然会遇到更大的阻力。
毕竟,这等于是自己革自己的命。
那些扬州的世家大族,岂会轻易答应。
“你是不是觉得,由别人去当这个扬州刺史,推行你的新政,会更容易一些?”
曹操问道。
陈末点了点头。
“正是。”
“而且,末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想向主公进言。”
“哦?说来听听。”
曹操饶有兴致地看着他。
陈末深吸一口气。
缓缓说道。
“卑职以为,如今朝廷选官制度,弊端丛生。”
“世卿世禄,父死子继。”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