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寒假书斋藏锋锐
1990年1月13日,深大寒假的第一天,童浩林独自坐在书房的真皮转椅上。窗外寒风呼啸,屋内却暖意融融,檀香混着油墨气息在空气中氤氲。他面前的书桌上,《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与岛国经济学著作堆叠如山,泛黄的书页间夹满便签,标注着密密麻麻的批注。
“叮——”电脑提示音打破寂静,王丽娜从杭城发来加密邮件:“《哲思商道》销量突破三百万册,合作出版社净利润超千万,部分书商己实现财富自由。”童浩林摘下眼镜擦拭,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知识带来的不仅是思想的传播,更是撬动商业版图的杠杆。
他翻开《孙子兵法·虚实篇》,指尖重重划过“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的字句。目光转向岛国股市实时数据,电子屏上跳动的曲线看似平稳,却暗藏玄机。“大三课程进度50%又如何?”他喃喃自语,“真正的战场,从不在课堂之上。”
二、暗度陈仓布奇局
童浩林拨通星盛金融东京分部的专线,电话那头传来负责人急促的汇报:“童总,岛国房地产泡沫己现颓势,但股市依旧虚高,民众疯狂追涨......”
“时机到了。”童浩林转动手中的钢笔,在纸上画出岛国经济产业链图谱,“立刻通过离岸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大量购入建筑、地产类股票,制造繁荣假象。记住,动作要慢,分批建仓。”他顿了顿,补充道,“同时联系媒体,散布‘岛国经济将引领全球’的利好消息。”
挂断电话后,他又召来技术团队。马华腾戴着圆框眼镜匆匆赶来,手中抱着笔记本电脑:“浩林,你要的股市模拟系统己经完成。”屏幕上,复杂的算法模型正在推演不同策略下的市场反应。
童浩林调出岛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文件:“用这个系统,模拟当股市下跌15%时,他们可能采取的救市措施。我们要提前预判,才能实施‘金蝉脱壳’。”他的目光扫过墙上的世界地图,最终落在岛国版图上——那里即将成为他商业谋略的新战场。
三、舆论迷雾惑敌心
接下来的半个月,岛国财经媒体突然掀起一股“经济腾飞”的热潮。《日经新闻》头版刊登专家言论:“东京房价将持续暴涨,股市万点指日可待”;电视财经节目中,分析师们争相推荐建筑、地产类股票。而这些报道的背后,都有着童浩林团队精心策划的影子。
与此同时,星唐投资旗下的海外基金开始悄然抛售岛国国债。当岛国投资者还沉浸在股市狂欢中时,童浩林己通过十五家离岸公司,完成了对目标股票的高位套现。
“童总,我们的持仓己清空80%!”王丽娜的声音带着兴奋,“岛国散户接盘踊跃,完全没察觉异常!”
童浩林却神色冷峻,翻开《三十六计·金蝉脱壳》:“真正的好戏才刚开始。通知所有合作媒体,明天同时发布‘岛国建筑公司财务造假’的独家新闻。”
西、雪崩之势摧敌营
1990年2月1日清晨,岛国股市开盘即暴跌。一则关于某知名建筑企业虚报营收的消息,如巨石投入深潭,激起千层浪。恐慌情绪迅速蔓延,投资者争相抛售股票,股市大盘在三小时内狂泻12%。
岛国央行紧急召开会议,宣布注入万亿日元救市。但童浩林早有预判,他指挥星盛金融在期货市场大量做空,同时通过海外媒体散布“岛国经济即将崩溃”的言论。市场信心彻底崩塌,股市最终以15.3%的跌幅收盘,数百亿日元财富蒸发。
而此时的童浩林,正坐在深圳的书房里,悠闲地品着龙井。他看着电脑屏幕上岛国股市的惨状,拨通了小舅舅童远洋的电话:“澳洲那边准备好接手岛国廉价资产了吗?‘金蝉脱壳’之后,该是‘趁火打劫’的时候了。”
五、商战余波显锋芒
这场无声的商战震惊了全球。岛国经济陷入长期衰退,而童氏商业帝国却通过精准的布局,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声名大噪。深大校园里,同学们谈论着“神秘华商做空岛国股市”的传奇,却不知主角正是他们身边低调的童浩林。
当夜幕再次降临,童浩林合上《孙子兵法》,目光投向窗外灯火通明的深圳。他知道,这次胜利只是开始。90年代的商海,将是属于华人企业家的舞台,而他手中的谋略与智慧,将成为披荆斩棘的利刃,在世界商业史上刻下深深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