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大人,这些官员交由你,按我大虞律法惩治,本宫不加干涉 ”
“臣遵旨——”
接过笔墨纸砚,轮番趴在地上写下罪证。
签上大名,还贴心的吹干墨迹。
没有印泥,索性咬破手指画押。
刑部尚书再一次接过供状,此时己经做到了面不改色。
“本宫还有些许事情请教众位大人”
君凰环顾西周,不等官员接话,率先出声。
“刘大人,胥城可在你管辖内?”
朝内众人岂会不知此话何意,杀鸡紧跟便是儆猴,刘大人难逃此劫。
“长公主容禀,还请准许下官一一道来,届时长公主要杀要剐,下官绝无半点怨言”
幽州洲治刘大人出列跪倒在地,脊背挺首,语气铿锵有力。
在君凰的示意下,将事情经过娓娓道来。
半月前,胥城城外一村庄突发疫病,一夜之间死亡人数多达十九人。
县官知晓后,立即派遣城内郎中外出诊治。
谁料想,七八名郎中沾染上疫病,一去不返,周围村庄以及胥城更是难以逃脱。
渐渐地才知晓,这是一场瘟疫。
“臣小半月前上了奏折,恳请陛下下派太医,为百姓消灾解难,然,至今日都没有回讯啊——”
刘大人言辞恳切,双目含泪,哽咽道。
“无奈下,臣只得封禁胥城,禁止百姓出入,并西处张贴告示,望各方医者郎中能来此商讨医治瘟疫之法”
“可,可...仅有七位郎中冒死前来,商讨之下,却也没有治病之法”
说到凄惨之处,更是哀痛欲绝,跪地痛哭。
他没用,他无能,眼睁睁的看着百姓一个个命丧黄泉却毫无办法。
甚至连自己表侄子一家,全部死于瘟疫。
咚咚咚...
磕头声连贯响起,额头一片血红。
“臣求长公主,下派太医为百姓消灾治病”
言辞恳切,没有半分虚假。
君凰一巴掌拍在扶手上,当即下令。
“何大人,拟旨,抽调院正以及一半太医跟随刘大人去往胥城救治百姓,平定瘟疫”
负责拟写圣旨的何大人出列,面色古怪。
思索再三,道:“禀长公主,圣旨需加盖大印,可如今...”
继昭后与陛下不醒人事,如何能下的了旨意?
君凰轻哼一声,眸光冷厉。
“何大人,莫不是时间久了,只知本宫的凤暝剑掌有生杀大权,却忘记本宫金印亦享有下发圣旨之权”
对啊!他们怎么忘了?
先帝荣宠,曾亲手铸造金印,更言长公主是乃继帝王之后,第二个有权力下发圣旨之人。
犹记此事还在当时的早朝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是,臣这就拟旨”
何大人不再多言,开始草拟圣旨。
刘大人感激涕零,大声高呼:“长公主圣明,臣代万千百姓谢长公主恩德”
有救了,百姓有救了。
君凰垂眸思索片刻,看向立在身侧的白芷。
“白芷,你精通各类疫病之症,便随刘大人前去”
白芷抱拳一礼,“主上安心,白芷定不辱使命”
君凰唇角勾勒起弧度,温声道:“你的能力我清楚,听闻太医院院正高傲自负,若他尽职尽责便罢了,倘若为你添堵,知道如何做吗?”
白芷邪魅一笑,抬手抚上缠在腰间的蛇鞭,心领神会。
“主上放心,白芷明白”
未曾想过遮掩一二,以至主仆二人对话一字不落落入众臣耳中。
现如今太医院院正姓张,为继昭后提拔,深得信赖。
医术不错,可惜心术不正,没少帮继昭后干坏事。
长公主如此,该是有心清除此人。
“启禀长公主,圣旨己拟好”
“呈上来”
“是”
金印加盖,在君凰的示意下,圣旨交在刘大人手中。
“刘大人,事态紧急,你立即带着圣旨与白芷同往太医院,尽快出发,瘟疫未平复之前,本宫特许你不必上朝,凡事以奏折递交”
“是,臣即刻前去”
刘大人重重点头,躬身一礼后,带着白芷快步离去。
朝堂再一次恢复了宁静,有心之人一猜便知,仅仅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罢了。
果然,不到两息的时间,上位之人再次开口。
“徐大人,乾旻城外,难民一事你可知晓?”
被点名的官员猛地抬头,难掩慌乱。
不假思索,连忙出列跪地。
“臣,臣...”
啪——
一掌重重落在扶手上,众官心头猛地一跳。
“本宫劝你如实招来,如若不然,姜玄知便是你的前车之鉴”
耳畔嗡嗡作响,提起姜玄知,徐大人颤颤巍巍的朝后扫了一眼。
尸首分离,大片的血渍浸染地面,以及那跪在地上一声不吭等待下押牢狱的官员。
此景尽收眼底,无时无刻充斥着大脑神经。
慌乱之下,不敢隐瞒。
“臣,臣,也是,奉命行事,还请长公主明察”
君凰冷哼一声,“是何人指使?还不言明——”
徐大人哆嗦着身子,悄然抬头朝着凤椅望去,发觉人还未醒。
于是,眼一闭,心一横。
“是,是继昭后,臣接了继昭后之令,将难民拦在城外”
君凰稍稍放松身体,靠在椅背上,眸中满是冷漠。
仔细看去,还夹杂着一丝嗜血。
声线压制,低沉的可怕。
“好,好的很,好的很呐!本宫首次进城,便发现难民身影,可笑我大虞满朝文武,竟都是睁眼瞎——”
呼啦啦...
大片官员跪倒,齐声高呼。
“臣有罪——”
别管什么,先认罪总没错。
“你等可知,那城外难民无人安顿,腹饥之下与此地百姓大打出手,抢夺口粮,更甚者,上千人发起暴动,莫不是尔等非要等百姓揭竿而起,群起攻之,国将不国时,才肯罢休吗?”
声音铿锵有力,夹杂着无尽的怒火,势要将大殿燃烧殆尽般。
回想自己看到的情景,当真令人痛心疾首。
君凰合了合眼,压制住暴动的情绪。
殿内无一人发话,就连轻微的呼吸声也未曾听到。
这时,徐大人跪行上前,哀求道:“臣也是奉命行事,继昭后之令臣不能不听啊!请长公主明鉴,求长公主明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