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风云五万亿帝国的好姐妹掌舵
沈氏风云五万亿帝国的好姐妹掌舵
当前位置:首页 > > 沈氏风云五万亿帝国的好姐妹掌舵 > 第二十二章 烽火燃邻:南洋商脉系家国

第二十二章 烽火燃邻:南洋商脉系家国

加入书架
书名:
沈氏风云五万亿帝国的好姐妹掌舵
作者:
穿越神探夏洛克
本章字数:
3250
更新时间:
2025-05-05

1950年11月1日,新加坡沈氏企业总部顶层,老式收音机的电流声混着窗外的暴雨声。沈知意握着黄铜听筒,听着广播里关于A国扶持棒子国挑起战争冲突的报道,指节在檀木办公桌边缘压出青白痕迹。红木墙上悬挂的郑和宝船画像在闪电中忽明忽暗,恍若百年前那场穿越惊涛骇浪的征途。

"姐!"沈舒抱着加密电报撞开办公室的门,发丝黏在汗湿的脸颊上,"周先生发来急电,前线急需医疗物资和防寒装备!A国的机械化部队推进太快,战士们还穿着单衣......"她话音未落,沈宁己将最新的贸易航线图铺在桌面,地图上标注的红色箭头正朝着半岛方向逼近。

沈知意的目光扫过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想起三日前霍家老爷子霍启山从港城发来的亲笔信。泛黄的宣纸上,力透纸背的字迹诉说着半个世纪前的生死之交——抗战时期,沈知意的祖父曾冒死将救命药械藏在丝绸货箱里,穿越日军封锁线送给霍家;如今霍家己成为港城商界巨擘,却始终记得这份过命的交情。

"联系霍伯伯,启动'山海计划'。"沈知意摘下珍珠耳坠,露出耳垂上被金属压出的红痕,"沈氏在南洋的橡胶厂连夜生产防雨布,霍家在港城筹备棉衣和药品。我们双管齐下,务必在七日内凑齐首批物资。"她转向沈宁,"让舰队做好护航准备,A国在公海的军舰最近活动频繁。"

三日后,港城维多利亚港的夜色被探照灯割裂。霍启山拄着檀木拐杖站在码头,看着沈氏货轮与霍家商船缓缓靠拢。这位银发老者紧紧握住沈知意的手:"丫头,当年你爷爷把最后一支盘尼西林塞进我怀里,自己却染上疟疾。如今该是霍家报恩的时候了!"他身后,工人们正将成箱的盘尼西林、羊毛毯搬上货轮,箱子侧面印着醒目的"沈霍合璧"标记。

然而,A国很快察觉了这条秘密补给线。当船队行至黄海海域时,三艘A国军舰突然出现,探照灯的强光扫过船舷。沈知意站在旗舰"永昌号"的指挥室,看着雷达屏幕上不断逼近的光点,想起《三十六计》中的"金蝉脱壳"。"沈舒,播放预先录制的戏曲。"她下令,"把船舱里的假目标气球全部释放!"

夜幕中,数百个印着沈氏家徽的气球冉冉升起,船载扩音器里传来京剧《穆桂英挂帅》的唱段。A国军舰果然被迷惑,调转炮口朝着气球群开火。而真正的物资船队,则借着夜色掩护,沿着郑和古航线的暗礁区悄然前行。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时,满载物资的货轮己安全抵达丹东港。

前线传来的战报让沈知意彻夜未眠。战士们穿着霍家捐赠的棉衣、用着沈氏提供的急救包,在长津湖的冰天雪地中发起反击。她想起留学时在图书馆读到的历史,此刻竟能用自己的力量改写某些注定的结局。"沈宁,统计南洋华侨的捐款明细。"她在台灯下奋笔疾书,"我们要在港城设立'海外华人援战基金',就用霍伯伯的名义牵头。"

消息传开后,南洋各地的华人社团纷纷响应。在马来西亚,老华侨们变卖祖传金饰;在印尼,华商们将整船的粮食无偿捐赠;港城的霍家更是倾尽全力,不仅捐出半数库存物资,还组织船队参与运输。霍启山在捐赠仪式上振臂高呼:"我们身在海外,但血管里流的是华夏的血!"

随着战局胶着,A国开始对参与援助的华人企业施压。沈氏在A国的子公司突然遭遇税务稽查,霍家在欧洲的贸易渠道也被恶意阻断。沈知意却早有准备,她通过留学时的同窗关系,将部分资金转移至中立国账户;同时发动全球华商联合声明,谴责A国的霸权行径。这招"合纵连横",让A国投鼠忌器,不得不暂缓打压。

1950年除夕,沈知意收到前线战士寄来的感谢信。泛黄的信纸上,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沈姐姐,谢谢您的棉衣,我们穿着它打退了敌人三次进攻!"信纸里还夹着一片染血的枫叶,在新年的烛光下,红得像团永不熄灭的火焰。她望向窗外,新加坡的夜空绽放着华人社团燃放的烟花,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千里之外,战士们在战壕里坚守的身影。

这场跨越重洋的援助行动,不仅是沈氏与霍家两代人的情义延续,更是全体海外华人用热血书写的爱国篇章。当商道与家国情怀交织,那些在战火中传递的物资、在暗夜里闪烁的灯塔,终将汇聚成照亮历史长河的璀璨光芒。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