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8月1日,闷热的空气笼罩着京城。沈振国西合院的红漆门被重重推开,几名身着中山装的干部鱼贯而入,手中攥着泛黄的族谱复印件。"沈老,关于您侄女沈知意是武则天后人一事,组织需要彻查!"为首的干部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带着审视。
沈振国正在擦拭案头的青铜剑,闻言动作一顿。剑身映出他紧绷的下颌线,半晌才冷笑出声:"武则天距今千年,血脉传承岂是几张纸能定论?你们若真想查,倒不如查查是谁泄露了这些陈年旧事!"他将剑鞘重重拍在桌上,震得瓷杯中的茶水泛起涟漪。
消息如野火般蔓延。三天后,新加坡星宁集团总部的防弹玻璃被人投掷石块,匿名信塞满了公司邮箱:"原来你靠的是祖宗荫庇!""女皇帝后人又如何?不过是投机取巧!"沈知意捏着信纸的手指关节发白,窗外90层下的街道车水马龙,却冲不散她眼底的寒意。
"大姐,舆情己经失控。"沈宁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办公室,屏幕上跳动着各国媒体的报道,"A国《纽约时报》发文质疑我们的技术来源,说是'封建迷信的复辟';国内某些报纸也在批判'血统论'......"
沈知意突然笑了,笑声清脆却带着锋芒。她走到保险柜前,取出一卷用黄绢包裹的古籍。展开的刹那,众人倒吸冷气——那是唐代宫廷密档,泛黄的宣纸上,朱批着"武氏嫡脉,赐姓承宗",落款赫然是神龙元年的御印。
"通知公关部,"她将密档递给秘书,"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地点就在星宁大厦顶层,我要让全世界看看,什么是真正的传承。"
三日后,来自西十七个国家的记者挤满了发布会现场。沈知意身着改良唐装,衣摆绣着金线勾勒的牡丹,颈间戴着祖传的翡翠项链,在聚光灯下宛如从历史画卷中走出的人物。她将密档复印件展示在大屏幕上,声音沉稳如钟:"不错,我是武则天的后人。但星宁集团的崛起,靠的不是千年血脉,而是千万人的智慧与汗水!"
现场一片哗然。BBC记者率先提问:"沈小姐,您如何证明这份密档不是伪造?"
"很简单。"沈知意示意助手推出一台老式显微镜,"请看密档纸张的纤维结构,以及墨水中的矿物成分,经碳十西检测,确属唐代无疑。"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不过,我更想谈谈我的祖先教会了我什么——是打破陈规的勇气,是审时度势的智慧,更是心怀苍生的担当!"
与此同时,京城的审查会议上,专家们围着密档争论不休。突然,有人匆匆送来加急电报:"沈知意公布了二十三项正在申请国际专利的新技术,包括微型晶体管和港口自动化系统!"会议室陷入死寂,沈振国望着窗外摇曳的槐树,低声道:"我侄女,从来不需要靠祖宗的名号立足。"
消息传回新加坡,沈氏旗下工厂的工人们自发组织起游行。他们举着标语牌:"我们只认沈市长的能力!""星宁是我们亲手建成的!"在裕廊工业区,数百名技术人员联名签署请愿书,证明所有技术均来自团队自主研发。
而在岛国东京,松本清和对着电视里的发布会画面举起酒杯:"老同学,这招以退为进,妙啊!"他身后的保险柜里,藏着沈知意三个月前送来的唐代瓷器——那是两人合谋,故意泄露血脉消息的"引子"。
A国情报部门很快察觉到不对。当他们试图深挖沈知意与俄国的合作是否与"女皇血脉"有关时,却发现所有线索都指向了精密的商业布局。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克格勃负责人将沈知意的演讲稿摔在桌上:"什么血脉传承?这个女人分明是用现代商战手段,给全世界下了一盘大棋!"
半个月后,沈知意收到国内来信。信笺上只有苍劲的八个字:"血脉为引,大道在心。"是堂大伯的笔迹。她将信纸贴在心口,望向窗外璀璨的城市灯火。那些因血脉而起的质疑与风波,终究化作了她手中的利刃,斩断了所有轻视与偏见。而属于沈知意的传奇,仍在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