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风云五万亿帝国的好姐妹掌舵
沈氏风云五万亿帝国的好姐妹掌舵
当前位置:首页 > > 沈氏风云五万亿帝国的好姐妹掌舵 > 第52章 归帆载梦越重洋

第52章 归帆载梦越重洋

加入书架
书名:
沈氏风云五万亿帝国的好姐妹掌舵
作者:
穿越神探夏洛克
本章字数:
3018
更新时间:
2025-05-05

1970年3月20日,新加坡樟宜机场的贵宾候机厅内,水晶吊灯将大厅照得如同白昼。二十余名身着西装的华商围坐在沈知意身边,行李箱里塞满的银行本票泛着冷光,每个人手中的资产都超过上亿新币。他们望着窗外即将起飞的沈氏航空客机,眼中既有衣锦还乡的激动,又夹杂着对这片土地的不舍。

“沈市长,若不是您当年收留,我们哪有今日。”杭城商人周显荣红着眼眶,从怀中掏出一块丝绸帕子,上面绣着“再造之恩”西个金字,“这十年,我从偷渡客变成跨国商人,在新加坡赚的每一分钱,都带着您的恩情。”

沈知意轻抚着丝绸帕子上细腻的针脚,十年前在牛车水绸缎庄密会的场景历历在目。她将帕子小心收好,目光扫过众人:“此去山高水长,但记住——新加坡永远是你们的第二故乡。沈氏集团在杭城的分公司己备好办公室,若有需要,随时联络。”

登机广播响起时,华商们列队鞠躬。当飞机冲上云霄,他们望着舷窗外逐渐缩小的星宁集团大厦,有人悄悄抹泪。而在机场货运区,沈知意正指挥工人装载特殊的“返乡礼”——二十吨沈氏食品旗下的特色糕点、五十台最新款沈氏电脑,以及装满技术手册的集装箱,这些将作为华商们回馈故土的见面礼。

与此同时,裕廊工业区的纺织厂内,织机声与欢笑声交织。来自杭城的纺织女工林阿巧将最后一匹丝绸布料打包,身旁的马来籍学徒阿米娜抱着她的手臂撒娇:“阿巧姐,你走了谁教我刺绣啊?”林阿巧笑着刮了刮她的鼻子:“等我在杭城开了分厂,第一个就把你调过去!”

十年前,林阿巧偷渡来新时身无分文,如今她不仅每月能拿到9800新币的高薪,还在沈氏资助下读完了夜校。此刻她的工资卡上,静静躺着刚到账的奖金——这笔钱足够她在杭城买下一套带花园的宅子。

“大家停一停!”厂长突然站到高台,“沈市长来了!”

沈知意走上前,看着工人们晒得黝黑却充满朝气的脸庞:“十年前,你们在这里种下希望;如今,是带着果实回家的时候了。但记住,”她提高音量,“无论走到哪里,沈氏永远是你们的后盾。”她身后的大屏幕突然亮起,播放着国内杭城的实时画面——沈氏集团援建的职业技术学校正在招生,新开辟的工业园区己平整好土地。

当晚,沈知意收到了周显荣的加急电报:“飞机顺利抵达,家乡父老看到我们带回的物资和技术,激动得热泪盈眶。杭城市长亲自接见,邀我们共建丝绸产业园。”她握着电报,对着窗外的灯火喃喃道:“这才是开始。”

在沈知意的暗中推动下,华商们的返乡之旅掀起了巨大波澜。他们带回的不仅是资金,更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杭城街头,第一家采用新加坡智能管理系统的商场开业,首日客流量突破十万;沈氏食品的生产线落户当地,带动了周边乡镇的农业发展;而那些曾在新加坡打工的工人,摇身一变成为技术骨干,开始培训新一代产业工人。

A国媒体对此事进行了长篇报道,酸溜溜地评论道:“新加坡正在用经济手段重塑东方格局。”但沈知意并不在意这些杂音。她在给国内联络员的密信中写道:“商业是流动的血脉,当资本带着温度返乡,才能真正激活土地的生机。”

三个月后,杭城传来捷报:由新加坡华商投资的丝绸产业园正式投产,首批订单来自欧洲;沈氏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第一批学生进入园区工作,月均收入达到4500元,是当地平均工资的三倍。更令人振奋的是,国内开始研究“新加坡模式”,探讨如何在可控范围内引入外资。

沈知意站在星宁集团大厦顶层,看着地图上杭城区域亮起的红点,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十年前埋下的种子,如今己长成参天大树。而那些曾在新加坡挥洒汗水的工人、奋力打拼的商人,正带着在这里学到的一切,为故土带来新的希望。老式电报机又一次响起,这次是周显荣发来的新计划——他要在杭城与新加坡之间,架起一座永不落幕的商业桥梁。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