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风云五万亿帝国的好姐妹掌舵
沈氏风云五万亿帝国的好姐妹掌舵
当前位置:首页 > > 沈氏风云五万亿帝国的好姐妹掌舵 > 第68章 潮涌东方启新程

第68章 潮涌东方启新程

加入书架
书名:
沈氏风云五万亿帝国的好姐妹掌舵
作者:
穿越神探夏洛克
本章字数:
3356
更新时间:
2025-05-05

1973年4月1日,香港太平山顶的李嘉诚宅邸内,落地窗外云雾缭绕,维多利亚港的繁华尽收眼底。38岁的李嘉诚身着藏青色中山装,手中握着最新的资产报告——个人财富己达852亿港币,这个数字让他在香港商界乃至全球华人圈都如惊雷炸响。书房内,红木书架上摆放着《胡雪岩传》与沈知意亲笔签名的商业著作,泛黄的书页间夹着一张泛黄的潮州老照片,那是他魂牵梦萦的故土。

"李生,沈小姐来电。"秘书递上加密电话。

李嘉诚接过听筒,沈知意的声音带着一贯的沉稳:"恭喜李生再创佳绩。听闻你有意回归故土投资?"

"沈小姐消息灵通。"李嘉诚望向北方,目光坚定,"我祖籍广东,这些年在香港打拼,如今是时候为家乡做点实事了。只是......"他语气稍顿,"内地局势尚不明朗,不知该从何处着手。"

沈知意轻笑一声:"还记得三年前星芒汉堡与肯德基的合作吗?"她调出全息投影,展示着内地市场的潜在数据,"如今国内正逐步开放贸易,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模式,以'政企合作'为切入点。沈氏集团在广东己谈妥几块地皮,李生若感兴趣,我们可以联合开发。"

这个提议让李嘉诚眼前一亮。他深知,沈知意背后是庞大的商业帝国,从金融到科技,从地产到传媒,每一步都精准踩中时代脉搏。"沈小姐,我想先从基础设施建设开始。"他拿起笔在地图上圈出珠三角区域,"港口、公路、能源,这些是发展的根基。"

消息很快传遍商界。港英政府坐不住了,总督史密斯在议会大发雷霆:"李嘉诚这是要背叛大英帝国!必须阻止他!"然而,此时的李嘉诚早己不是当年那个任人拿捏的小商人。沈知意暗中授意沈宁,通过离岸公司增持港英政府关联企业的股票,同时放出风声:"任何试图阻挠李嘉诚投资内地的行为,都将遭到沈氏集团的经济反制。"

在广东汕头,当地政府召开紧急会议。"李嘉诚愿意投资建设深水港?"市长握着电报的手微微颤抖,"可我们拿什么合作?"

"用政策与诚意。"秘书递上沈知意发来的密电,"沈小姐建议成立'特区试验区',给予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同时开放部分行业让港商参股。"

1973年夏,李嘉诚带着考察团回到广东。当他踏上潮汕故土,听着熟悉的乡音,眼眶不禁。在汕头港的工地上,他指着荒芜的滩涂对沈知意说:"这里若建成现代化港口,必将成为连接内地与世界的枢纽。"

沈知意点头,身后的工程师展开设计图纸:"我们采用沈氏科技的智能港口系统,从货物装卸到仓储管理全自动化。不过,"她话锋一转,"李生是否考虑过配套产业?比如在港口周边建设纺织、电子工业园,形成完整产业链。"

这个建议让李嘉诚拍案叫绝。他立即联系香港的华商,说服他们共同投资。向华强的向氏集团带来了影视制作技术,霍英东的公司则在基建领域提供支持。沈知意也没闲着,她让星宁集团的半导体工厂优先供应设备,沈氏金融提供低息贷款。

随着项目推进,争议声也随之而来。A国媒体发文质疑:"华人资本大规模涌入内地,是否会引发政治风险?"沈知意通过全球媒体发声:"这不是资本掠夺,而是游子返乡建设。看看这些港商,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更是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技术。"

1973年深秋,汕头港奠基仪式隆重举行。李嘉诚与沈知意共同铲起第一抔土,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一位白发老人颤巍巍地走到李嘉诚面前,用潮汕话哽咽道:"阿诚,你给咱老李家争光了!"

当晚,李嘉诚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与沈知意促膝长谈。煤油灯下,两人讨论着未来规划。"沈小姐,我想在汕头建一所大学。"李嘉诚掏出设计草图,"就叫'汕头大学',培养家乡的人才。"

沈知意看着图纸,眼中满是赞赏:"李生高瞻远瞩。沈氏集团愿意出资一半,同时邀请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教授团队参与教学。"她顿了顿,"教育是百年大计,有了人才,何愁家乡不兴?"

这场由李嘉诚掀起的投资热潮,如星火燎原般迅速蔓延。珠三角的土地上,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曾经沉寂的小城开始焕发生机,而沈知意与李嘉诚这两位商界巨擘的联手,不仅改变了中国南方的经济版图,更让世界看到了华人资本的力量。在时代的浪潮中,他们用商业智慧与桑梓情怀,共同书写着一个关于回归与振兴的传奇。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