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6月13日,暮色笼罩着深湾区的高级住宅区。马华腾家的书房里,台灯将桌面照得透亮,七岁的男孩跪坐在软垫上,鼻尖几乎要贴上电脑屏幕。无线电话与手机静静摆在一旁,在柔和的灯光下泛着金属冷光,而他的注意力全被屏幕上跳动的代码占据——那是他缠着沈氏工程师要来的基础编程教程。
"华腾,该吃饭了。"母亲轻轻推开门,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云吞面。男孩头也不抬地应了声,手指却在键盘上快速敲击,首到屏幕上的字符排列成整齐的数列,才雀跃地转身:"妈妈!我让电脑数到一百了!"
父亲放下公文包,望着儿子专注的模样,既欣慰又担忧:"这些设备太过贵重,沈总如此看重你,可要好好学。但也别累坏了身子。"马华腾捧着面碗,嘴里含着馄饨含糊不清地说:"我不累!沈阿姨说,以后能用电脑做出会聊天的机器!"
此时的深湾区,关于"沈家千金赠电脑给神童"的消息不胫而走。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在工人聚集的大排档,赤膊的汉子们围坐在一起:"听说那台电脑能算账本、写信,比算盘快十倍!""还有无线电话,对着说话,千里之外都能听见,这不是神仙法宝吗?"
而在黑市交易场所,二代电脑与无线通讯设备的价格被炒到天价。一个戴着墨镜的掮客压低声音:"要货?一台电脑五万块,无线电话三万!不过得等,沈氏集团的货都优先供应政府和大企业。"角落里,一位西装革履的商人咬牙掏出支票:"给我来两台电脑,我要开贸易公司!"
沈知意坐在星宁集团总部,看着沈宁递来的市场调研报告,眉头微皱。报告显示,黑市上电子设备溢价己达300%,甚至出现暴力争抢货源的事件。"启动'普惠计划',"她对着对讲机下令,"在深湾区建三条民用生产线,专门生产简化版电脑和无线电话。价格压到普通工人两年工资能承受的水平。"
她的目光转向墙上的电子地图,深湾区的光点正在快速扩散。当得知马华腾用一周时间掌握了基础编程时,她立即安排工程师团队定期上门辅导。在一次视频通话中,看着屏幕里男孩兴奋地展示自己编写的简单游戏,沈知意微笑道:"华腾,想不想看看真正的大型计算机?"
一周后,马华腾被带进沈氏科技位于深湾的实验室。占地千平的机房里,巨大的计算机阵列发出轻微嗡鸣,工程师们穿着防尘服在设备间穿梭。当他亲手触摸到服务器冰凉的金属外壳时,眼中满是震撼:"原来电脑可以这么大!"
实验室主管李博士蹲下身,指着闪烁的指示灯:"这些机器能处理海量数据,比如......"他调出港口的实时监控画面,"帮你爸爸管理整个码头的货轮进出、货物调配。但要让它们听话,得学会更复杂的语言。"马华腾攥紧拳头:"我学!"
与此同时,沈氏集团的普惠生产线正式投产。第一批两千台"深湾1号"电脑与无线电话投放市场时,销售点前排起了长队。人们举着攒了许久的积蓄,脸上洋溢着期待。一位中学教师买到电脑后激动地说:"有了这个,我能给学生们演示几何模型,再也不用画黑板了!"
A国得知消息后坐立不安。中情局的秘密报告中写道:"沈氏集团的技术普惠政策,正在快速提升中国民间科技水平。那个叫马华腾的孩子,可能成为未来的巨大威胁。"随即,A国宣布对中国实施更严格的技术封锁,禁止尖端芯片出口。
沈知意却早有准备。她在全球发布招标公告:"沈氏集团重金悬赏,破解芯片技术难题。"消息一出,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蜂拥而至。而在深湾区,马华腾和他的少年编程团队也开始尝试拆解电脑芯片。某天深夜,男孩举着电路板冲进实验室:"李博士!我发现这个小方块能替换进口芯片!"
1978年深秋,当第一块国产替代芯片在深湾诞生时,沈知意站在庆功会上,身后的大屏幕播放着马华腾等少年科研者的身影。"科技不该是少数人的特权,"她的声音通过无线电传遍全国,"当每一个孩子都能触摸未来,我们就能创造奇迹。"
此刻的马华腾,正趴在实验室的工作台上,继续编写着新的程序。他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轨迹己彻底改变,而那些曾被视为奢侈品的电子设备,正如同星火,在神州大地上渐成燎原之势。沈知意望着远方的灯火,老式电报机传来沈宁的密报:"A国技术封锁失败,全球芯片巨头申请与我们合作。"她嘴角上扬,在回电中写道:"告诉他们,这,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