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港岛金融风暴
1981年7月的港岛,闷热的空气里弥漫着铜锈味,维多利亚港的货轮汽笛声都比平日嘶哑了几分。何大海站在振华大厦顶层,透过落地窗俯瞰中环——汇丰银行大厦前的电子屏正以每秒三次的频率刷新着恒生指数,那串跳动的数字像垂死病人的心电图,忽高忽低,最终定格在令人心惊的**1,215.67**点,较年初暴跌近30%。
"处长,恒隆银行刚刚宣布暂停提款!"许大茂撞开办公室门,领带歪斜,手里攥着还带着油墨味的《星岛日报》号外,"廖创兴、广安、永隆的门口己经排起长队,警队出动了防暴盾......"
何大海接过报纸,头版头条《银行挤兑潮蔓延 港府紧急会议》的标题下,是一张黑白照片:白发苍苍的老妇人瘫坐在永隆银行台阶上,怀里紧抱的空存折袋被风吹得哗哗作响。系统光幕在视野中展开:【检测到金融风暴全面爆发,签到奖励"金融风暴预警系统(1年)"己激活】。这比他预想的早了半个月——前世记忆中,1981年港岛金融风暴的真正高潮是在8月初。
"启动'飓风计划'。"何大海转身走向保险柜,密码盘转动的咔嗒声在死寂的办公室里格外刺耳,"第一,召回所有在外资金;第二,暂停深港项目二期拨款;第三......"他从保险柜取出一叠空白支票,龙飞凤舞签下名字,"用这些瑞士银行本票,收购恐慌抛售的蓝筹股,重点扫货长江实业、九龙仓。"
许大茂喉结滚动:"现在抄底?可分析师都说恒指会跌破一千点......"
"等他们喊'抄底'时,汤都喝不上了。"何大海冷笑。系统光幕正闪烁着只有他能看到的红字:【恒生指数关键支撑位:1,198点|建议买入点:1,150-1,180点】。他抓起西装外套,"备车,我要亲自去趟汇丰。"
**——**
汇丰银行总裁办公室的百叶窗紧闭,空调冷气却压不住桑德斯额头的汗珠。这个向来趾高气扬的港英佬此刻像只斗败的公鸡,西装皱巴巴地挂在身上,面前摊开的账本显示着触目惊心的数字——过去72小时,汇丰被提走6亿港币现金。
"何先生。"桑德斯强撑着贵族腔调,"关于您提出的收购怡和5%股权的提议,董事会需要再讨论......"
"讨论?"何大海将一沓照片甩在桌上,"不如先讨论这个?"照片里,汇丰信贷部经理正与台岛特务在澳岛葡京酒店把酒言欢,桌上赫然摆着英资企业的抵押文件。
桑德斯脸色瞬间惨白。何大海慢条斯理地添上最后一根稻草:"《泰晤士报》的财经编辑对这类新闻应该很感兴趣?"
钢笔在股权转让协议上划过的沙沙声里,港岛金融界最屈辱的一幕诞生了——百年汇丰,不得不将核心资产贱卖给华资企业。当何大海走出银行大门时,暴雨倾盆而下,他却在雨中大笑——这场金融风暴,将成为振华问鼎香江的加冕礼。
**——**
深水湾高尔夫球场的更衣室里,李嘉诚用毛巾狠狠擦着脖子上的汗:"何生好手段,连怡和洋行都敢吞。"潮汕口音里带着几分忌惮,"不过现在全港现金流枯竭,振华哪来这么多现金?"
"李生忘了我们在深港的电子厂?"何大海转动储物柜密码盘,取出份文件,"上个月出口到日子国的收音机,货款全是日元结算。"文件显示振华通过东京银行将日元兑换成美元,恰好避开港币暴跌。
系统光幕闪烁:【日元对美元汇率近期将升值15%|建议持有日元资产至1982年Q1】。这个来自未来的数据,让何大海在三个月前就开始布局日元避险。
李嘉诚的小眼睛眯成一条缝:"听说振华还在收购永隆的坏账?那些烂尾楼......"
"地段都不错。"何大海系上领带,"比如尖沙咀那块地,地铁明年就通到门口。"他没有透露的是,系统地图显示这些"烂尾楼"恰好在未来商业中心的核心区。
暴雨击打着更衣室的玻璃窗,两人各怀心思地沉默着。突然,何雨水撞开门:"二叔!监听组截获台岛密电,他们准备明天在《工商日报》发布假消息,说解放军要武力接管港岛!"
李嘉诚的毛巾掉在地上。何大海却笑了:"正好,让阿彪把秦淮茹的'精神病诊断书'寄给各大报社。"这个被台岛当作"西合院受害者"的女人,实则是振华精心安排的疯癫棋子。
**——**
次日清晨,当《工商日报》头版刊登《内地大军集结深港河》的谣言时,配图却是秦淮茹在青山医院口吐白沫的特写,标题辛辣讽刺:《台岛特务操控精神病患者散播恐慌》。港岛一片哗然,挤兑潮奇迹般缓和——比起虚无缥缈的战争威胁,市民更害怕被当成傻子戏弄。
恒生指数在1,158点止跌反弹。振华大厦的交易室里,操盘手们疯狂买入被错杀的优质资产。何大海站在电子屏前,看着振华持有的股票市值每小时增加数百万。突然,电话响起——是杨副部长从西九城打来的加密专线:
"何同志,首长很欣赏你们稳定港岛金融的举措。"背景音里有电报机的哒哒声,"有个任务,中银港岛需要借调你们的外汇专家......"
电话挂断后,何大海望向窗外放晴的天空。系统光幕显示:【任务完成:港岛金融风暴中规避风险并获取利润。金融风暴预警系统(1年)己激活,金融控制力+40%】。维多利亚港的海面上,振华的货轮正满载着从危机中收割的财富,驶向更加波澜壮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