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氏风华百年商脉的智慧传承
童氏风华百年商脉的智慧传承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童氏风华百年商脉的智慧传承 > 第四十一章 双城镜像与制度思辨

第四十一章 双城镜像与制度思辨

加入书架
书名:
童氏风华百年商脉的智慧传承
作者:
穿越神探夏洛克
本章字数:
2620
更新时间:
2025-06-09

2022年1月18日,迈阿密的阳光斜斜洒进书房,童浩林的手指在量子键盘上飞速敲击,屏幕上,一笔笔巨额税款正通过加密通道汇入国内各地税务局账户。厦门、深圳、上海……随着转账成功的提示音接连响起,他调出全球税务对比图谱,不同颜色的曲线在全息投影中起伏,勾勒出耐人寻味的经济图景。

“浩林,又在处理税务?”马曼琳端着两杯冰美式走进来,智能空调立刻感应到温度变化,将制冷模式切换为微风。她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国内那些富豪都往新加坡、吉隆坡跑,真有那么大吸引力?”

童浩林往后靠在智能按摩椅上,椅背自动贴合他的脊椎曲线。“你看这个。”他调出新加坡电子政务平台的操作界面,虚拟助手正在演示营业执照办理流程:上传资料、人脸识别、AI审核——整个过程用时9分47秒。画面切换到国内某内陆城市的政务大厅,排队人群蜿蜒如长龙,墙上的电子屏显示“当前等候217人”。

“十分钟和一年半载,这不是效率的差距,是制度的鸿沟。”童浩林调出政策对比文档,“在新加坡,AI自动审核企业章程合规性;吉隆坡的‘商业快速通道’甚至允许先营业后补材料。但在国内,光是盖章环节就要跑十几个部门。”他突然调出某富豪的移民记录,“这位纺织业大亨,为了在西部城市扩建工厂,光审批就耗了14个月,最后首接把总部迁到了吉隆坡。”

马曼琳皱起眉头:“可国内也在改革啊?沿海城市的效率己经很快了。”

“这就是问题所在。”童浩林切换到中国地图投影,东部沿海闪烁着密集的绿色光点,代表高效审批区域;西部则零星分布着红色警示——“政策执行的‘温差’太大。有些地方还停留在‘公章崇拜’,觉得少盖一个章就是失了权威。”他调出某企业的办事清单,“你看这个,办理跨境贸易资质需要47份文件,其中23份是重复证明。”

此时,智能手表突然震动,弹出一条新闻推送:“百位中国企业家集体申请新加坡永久居留权”。童浩林冷笑一声:“表面看是为了税收优惠,本质是用脚投票。当制度成本超过企业承受力,资本自然会流向更自由的土壤。”他调出一组经济数据,“去年,东南亚吸引的中资比前五年总和还多30%。”

马曼琳若有所思地抿了口咖啡:“那我们在迈阿密打造的商业帝国,能给国内带来改变吗?”

“己经开始了。”童浩林展示新公司的全球布局图,迈阿密作为中枢,与新加坡、吉隆坡的节点形成三角网络,“我们的量子支付系统倒逼国内银行升级加密技术;智能政务模块的设计思路,被厦门税务局悄悄借鉴。”他突然调出一封加密邮件,“刚刚收到消息,国内某省省长点名要参观我们的数字政务实验室。”

窗外,夕阳将别墅区的纳米涂层照得流光溢彩。童浩林走到落地窗前,看着远处正在建设的智能港口——那里没有传统码头的喧闹,集装箱由磁悬浮轨道自动运输,无人机群在空中编织成数据网络。“曼琳,真正的竞争不是城市与城市、国家与国家,而是制度与制度的赛跑。”他的目光坚定,“当我们在海外证明新模式的可行性,或许能为国内撕开一道改革的裂缝。”

夜色渐浓,书房的全息屏仍在闪烁。童浩林继续处理着跨国事务,而在地球另一端,国内的政策制定者们正通过各种渠道研究他的商业帝国——那些关于效率、自由与创新的实践,终将像潮汐般,漫过制度的藩篱。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