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18日,杭城三中的蝉鸣声格外刺耳。班主任李老师攥着刚收上来的暑假社会实践表,目光死死盯着高二(3)班林昊的表格,呼吸都变得急促——表上赫然写着"星芒肉饼店暑期工,两个月总收入16000元"。
"胡闹!这怎么可能?"李老师"啪"地拍案而起,教案上的粉笔灰簌簌掉落。作为教龄二十年的老教师,他见过学生摆摊卖冰棍、帮人发传单,但从未听过哪个高中生能在两个月内挣到如此天文数字。联想到近期校园里热议的"星芒神话",他决定亲自去一探究竟。
与此同时,隔壁班的教室炸开了锅。王小雨举着存折在过道里奔跑,红色封皮在阳光下翻飞:"我妈说这些钱够交三年学费了!"她的同桌陈磊凑过来,眼睛瞪得像铜铃:"你居然真的在星芒当上了储备店长?每天就管管账、设计促销方案?"
"是啊!"王小雨翻开手机里的工作照,照片里她穿着熨烫笔挺的制服,站在店铺收银台后神采飞扬,"沈知意学姐亲自培训我们,还教了好多商业知识。你看,这是我做的'七夕情侣套餐'策划案,帮分店多赚了五万块!"
消息像长了翅膀般传遍校园。原本计划去工地搬砖的赵强后悔得首拍大腿:"早知道就跟你们一起去星芒了!我在工地干两个月,才挣了1800!"而家境优渥的张雅婷则若有所思:"原来赚钱不一定要靠家里,自己也能闯出一片天......"
正当校园热议不断时,李老师带着教导主任匆匆赶到星芒肉饼店总部。玻璃门推开的瞬间,冷气裹挟着肉饼的香气扑面而来,前台的电子屏实时跳动着各分店的销售数据。看到身着校服、正在接待客户的林昊,李老师差点怀疑自己眼花——那个曾经在课堂上打瞌睡的男生,此刻正条理清晰地介绍着加盟政策。
"李老师?您怎么来了?"林昊有些慌乱地摘下工作牌。
"我倒要问你!"李老师掏出社会实践表,"这上面的收入是真的?你们才高中生,怎么可能......"
"是真的。"沈知意从办公室走出,十二岁的她己褪去稚气,西装革履间透着沉稳,"我们采用阶梯式薪酬,基础工资6000元,表现优异的员工有额外奖金和分红。"她示意林昊展示工作成果,少年立刻调出电脑里的销售报表,"林昊设计的'学生专属折扣卡',让周边三家分店客流量提升了30%。"
教导主任扶了扶眼镜,看着满墙的"优秀员工"照片,突然注意到其中一张熟悉的面孔:"这不是高一(2)班的贫困生周雪?听说她父亲重病......"
"周雪现在是我们的财务助理。"沈知意翻开档案,"她不仅用工资支付了父亲的手术费,还主动申请帮扶其他困难员工。"她的目光扫过展示柜里陈列的"星芒助学金"感谢信,"我们希望通过工作,让学生们获得的不仅是收入,更是改变命运的能力。"
李老师沉默了。他想起班上那些为学费发愁的学生,想起家长会上无奈叹息的父母。当沈知意递上《星芒校园实践手册》时,他的手有些颤抖——手册里详细记录着商业课程、安全培训、职业规划等内容,完全颠覆了他对"打工"的认知。
"老师,我以前总觉得读书没用。"林昊突然开口,声音带着哽咽,"但在星芒,我学会了用数学知识分析销售数据,用语文功底写营销文案。原来课本上的知识,真的能变成改变生活的力量。"
返校那天,李老师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他在班会上播放了星芒肉饼店的纪录片,当屏幕上出现学生们穿着工装、自信演讲的画面时,教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从今天起,我们班成立'商业实践小组'。"他推了推眼镜,"我会联系星芒,为大家争取实践机会。但丑话说在前头——"他目光扫过兴奋的学生,"只有成绩达标、品德优良的同学,才有资格参加。"
校园公告栏前,报名表格很快被填得密密麻麻。原本沉迷游戏的孙阳撕掉了游戏卡带,开始恶补数学;内向的吴敏主动报名参加演讲社团,希望提升沟通能力。家长们也纷纷打来电话,有的感谢星芒给孩子带来的改变,有的则迫切询问下一期招聘信息。
一个月后,杭城三中的礼堂座无虚席。沈知意作为特邀嘉宾登台,身后的大屏幕上,林昊、王小雨等学生的成长故事不断切换。"有人问我,为什么要雇佣这么多学生?"她的声音清澈而坚定,"因为我相信,每一个年轻人都值得被看见、被培养。当他们通过双手创造价值时,改变的不仅是个人命运,更是整个社会的未来。"
掌声雷动中,李老师望着台下闪闪发光的学生,眼眶了。他终于明白,教育不该是闭门造车的灌输,而应是打开一扇窗,让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而星芒肉饼店,正是那束照亮无数年轻生命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