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2月10日,距离新学期开学还有二十天,沈知意站在沈宅的厨房中,看着案板上滋滋冒油的肉饼,突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沈舒踮着脚凑过来,鼻尖还沾着面粉:"阿姐,肉饼这么好吃,要是能开个店就好了!"
这句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沈知意想起此前改造老字号的经验,又联想到海外快餐业的成功模式,一个完整的商业计划在脑海中迅速成型。当晚,她在书房里熬到深夜,借着台灯的暖光,将想法化作详细的策划书。
第二天,沈知意带着计划书找到父亲。沈父看着女儿笔下成熟的商业模式,既惊喜又欣慰:"小意,你想好了?开实体店可不比炒股,需要投入大量精力。"
"我想好了。"沈知意目光坚定,"我打算以沈舒最爱的肉饼为核心产品,打造一个全新的餐饮品牌。现在杭城还没有专门的中式快餐连锁店,这是个机会。"
在父亲的支持下,沈知意开始选址、装修、招聘员工。她亲自设计店铺风格,将传统江南元素与现代简约风相结合,还特意在店内设置了开放式厨房,让顾客能亲眼看到肉饼制作过程。沈舒自告奋勇担任"首席试吃官",每天乐此不疲地品尝新研发的口味。
沈知意给店铺取名为"星芒肉饼店",寓意着如同星辰般闪耀。她运用在商业书籍中学到的营销技巧,推出"开业前三天免费试吃"活动,还制作了精美的优惠券在杭城老街派发。开业当天,店铺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不少人都是冲着沈知意此前改造老字号的名声而来。
"这肉饼外酥里嫩,味道绝了!"
"比洋快餐好吃多了,价格还实惠!"
顾客们的好评如潮,让星芒肉饼店迅速在杭城走红。沈知意没有满足于此,她不断研发新品,推出了梅菜肉饼、鲜虾肉饼等多种口味,还搭配了特色粥品和小菜。她还借鉴海外连锁经营模式,制定了标准化的制作流程,确保每家分店的品质如一。
与此同时,沈知意的同学苏睛也找上门来。苏家经营着一家食品公司,但近年来效益不佳。苏睛捧着父亲准备的资料,眼神中满是期待:"知意,你能不能帮帮我爸?"
沈知意仔细研究了苏家食品公司的情况,发现问题出在产品单一、销售渠道狭窄。她提出了三点改革建议:一是开发新产品,推出方便携带的速食肉饼;二是拓展销售渠道,与超市、便利店合作;三是更新包装设计,采用更符合年轻人审美的风格。
苏爸爸起初对这个12岁女孩的建议将信将疑,但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还是决定试一试。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公司的销售额便开始稳步上升。到了六月份,苏家食品公司的利润达到了500万,苏爸爸激动地拉着沈知意的手说:"丫头,你简首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
星芒肉饼店的成功更是势如破竹。到了六月份,单月营业额达到了586万,远超同期入驻杭城的海外汉堡店。沈知意没有忘记当初的承诺,她向专利局申请了肉饼制作工艺的专利,还注册了商标。她还邀请班上的同学来店里打工,开出了每月八千的工资。
"知意,你疯了吧?给我们这么高的工资!"同学林浩不敢置信地看着工资单。
"你们是我的伙伴,值得这个价。"沈知意笑着说,"而且,我希望你们能把这里当成自己的事业,和我一起把星芒做大做强。"
在沈知意的带领下,同学们分工明确,各展所长。苏睛负责新品研发,林浩负责店面管理,还有同学负责营销策划。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周边开展促销活动,还制作了精美的海报和传单。
随着店铺的扩张,沈知意开始面临新的挑战。原材料供应不稳定、员工培训不到位、竞争对手的恶意抹黑...但她没有退缩,而是运用《孙子兵法》中的智慧,见招拆招。她与当地农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确保食材新鲜;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素质;面对竞争对手的抹黑,她选择用产品质量说话,邀请媒体到店内参观采访。
沈宁也在背后默默支持着姐姐。她利用数学天赋,帮助沈知意分析财务数据,制定成本控制方案。而沈舒则成了星芒肉饼店的"形象大使",她天真可爱的模样出现在店铺的宣传海报上,吸引了不少顾客。
到了暑假,星芒肉饼店己经在杭城开了五家分店,员工人数达到了上百人。沈知意没有忘记初心,她定期组织员工去敬老院、孤儿院献爱心,将部分利润捐给慈善机构。她的善举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星芒肉饼店的口碑越来越好。
一天傍晚,沈知意站在星芒肉饼店的总店门口,看着店内热闹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从一个小小的想法,到如今的餐饮品牌,这一路走来,有欢笑也有泪水。她想起卡耐基的那句话:"成功的人,总是找方法;失败的人,总是找借口。"而她,选择做一个永远寻找方法的人。
夜幕降临,杭城的灯火渐次亮起。星芒肉饼店的招牌在夜色中闪烁,如同点点星辰,照亮了沈知意前行的道路。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着她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