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7月20日,杭城的暑气蒸腾如沸,星芒肉饼店总部却流转着一股与热浪截然不同的冷静气息。沈知意站在巨大的城市分布图前,用红色油性笔重重圈下阿宁、衢州、丽水、温州西座城市——这是星芒即将征服的新战场。
"这次分店店长全部启用学生。"她将烫金聘书推到会议桌中央,十二岁的脸庞上带着超越年龄的果决,"林浩负责阿宁店,苏睛去温州,衢州交给三班的数学课代表,丽水由隔壁中学的学生会主席坐镇。"
会议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在座的成年管理者们面面相觑,毕竟让十多岁的孩子执掌一方店面,这在商界闻所未闻。沈知意却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候选学生的特长分析:"他们或许经验不足,但敢想敢做,而且熟悉同龄消费者的喜好。"她目光扫过人群,"别忘了,星芒就是从我们几个学生手里做起来的。"
沈宁推了推黑框眼镜,将财务报表铺展开来:"我己经制定好阶梯式奖金制度,基础工资八千,营业额每超目标10%,奖金翻倍。"她特意用彩色笔标注关键数据,"这样既能激发潜力,又能控制成本。"
新店长们上任的第一天,阿宁分店门口排起了百米长队。十五岁的林浩穿着熨烫笔挺的制服,指挥员工有条不紊地应对客流。他将在星芒培训课上学到的"五分钟出餐法"运用得炉火纯青,还别出心裁地推出"学生暗号"活动——只要背诵出指定的诗词,就能获得肉饼折扣。
温州分店的苏睛则把店铺打造成了打卡圣地。她找来美术生在墙壁绘制巨型壁画,将肉饼元素与温州地标结合;又推出"方言点餐送小吃"的活动,迅速拉近与本地顾客的距离。当得知有位老匠人掌握着失传的鱼饼工艺,她带着团队三顾茅庐,成功将鱼饼肉饼推向市场。
与此同时,沈舒在杭城总店迎来了专属荣耀时刻。沈知意当着全体员工的面,将定制的巨型礼盒推到妹妹面前。粉色丝绒礼盒打开的瞬间,沈舒瞪大了眼睛——里面整齐码放着二十种不同口味的肉饼,最上方还躺着一枚纯金打造的迷你肉饼徽章。
"这是给我们星芒首席试吃官的特别奖励。"沈知意将徽章别在沈舒胸前,"每开发一款新口味,就加一枚勋章。"
沈舒摸着徽章上凸起的纹路,眼眶突然红了:"阿姐,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厉害。"
暑假接近尾声时,返乡的学生工们成了当地最耀眼的存在。丽水的周明远背着崭新的行李箱回到村子,里面不仅装着一万多元的工资和奖金,还有全套的商业管理教材。他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支起小桌,给乡亲们展示在星芒学到的营销技巧:"我们可以把香菇做成预制菜,像星芒的肉饼一样卖到城里!"
在安徽农村,收到星芒工作邀请的女孩李梅看着存折上的数字,终于凑齐了弟弟的手术费。她连夜给沈知意写感谢信,信纸被泪水晕开字迹:"是星芒给了我改变命运的机会。"
沈宁在财务室里处理着最后一批报表,电脑屏幕的蓝光映照着她认真的侧脸。自从接手财务部门,她不仅优化了资金流转流程,还建立了风险预警系统。当看到分店盈利数据突破预期时,她轻轻吐出一口气,将精心准备的财务分析报告放在了沈知意桌上。
深夜的沈宅,沈知意倚在飘窗边翻看各地分店的日报。阿宁店创新的文化营销、温州店火爆的联名产品、衢州店与农户的合作计划......每一份报告都让她感到欣慰。远处传来零星的蝉鸣,她转头看向熟睡的两个妹妹——沈舒抱着肉饼抱枕,沈宁的枕边还放着未读完的财务书籍。
"我们的路才刚刚开始。"沈知意合上笔记本,窗外的月光为星芒的logo镀上一层银边。这个十二岁的少女知道,当少年们的手掌握住商业版图的那一刻,一场属于新时代的商业变革,正在悄然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