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为了活命我编造神话
历史直播:为了活命我编造神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历史直播:为了活命我编造神话 > 第81章 你是一朵花

第81章 你是一朵花

加入书架
书名:
历史直播:为了活命我编造神话
作者:
汤卟哩啵啵
本章字数:
10536
更新时间:
2024-11-30

【李承乾听完,感慨道:“怪不得我刚出现时,阿忆说,有一部分锚点认为我是怎样的人,我就会是怎样的性格——而不一定和真正的李承乾本人相同。”

刘据道:“那么假如……假如此刻阿忆你召唤出朱祁镇,又或者宋徽宗、宋钦宗……他们很可能也不是真实的他们自已模样,而是后世人认为的模样。就算正史中朱祁镇没有叫门,召唤出来的朱祁镇也会是个软弱小人?”

赵忆道:“这种评价极端的人物,我会刻意避免。如秦始皇,千百年来,一直都将他称为暴君,可时代变化,后世又渐渐认为他是千古一帝。隋炀帝二世而亡,后世却也有人认为他雄才大略,只可惜急功近利……”】

正因为后世天子事迹如此混乱炸裂,而与群臣愕然相顾秦始皇:?

这后世……可真是礼崩乐坏啊!

看吧!记载太多有何用?就该全部焚毁,只留一个声音,统一思想,百姓才不会混乱迷茫!

他们想那么多有什么用?听官府的、听天子的,不就好了?

隋文帝:?

等一下,他是不是听见他们隋朝什么二世而亡闪过去了……?

【刘据眉头紧皱道:“那么如何判断世间正误?如何分辨人世正邪?如何确定万物正法?”

“文字记录可以篡改,若有实物,便可相互印证了。”

朱厚照一愣:“实物?比如说?”

“后世曾经发掘过一座秦墓。墓的主人是秦朝一位小吏,名为喜。他此前从未在史书上留下过名字,可因为墓穴中满是记录着秦律的竹简,瞬间天下闻名。

古时一直流传秦律严苛的记载,有了这些竹简,大家便可自行判断,秦朝律法是真的严苛,还是后世抹黑。”】

始皇帝一愣:嗯?竟然如此!

喜迟疑愕然半晌,有些恍惚茫然:是……我?还是?同名同姓之人呢?

但无论是不是自已,喜都下定决心,既然神女说这些竹简如此重要,他今后一定要带上很多竹简下葬!

秦朝其他地方的官吏们,也暗暗下定了决心——没听神女说么?这可能是他们这种小人物名留青史的唯一办法!

只要后世挖出来……于自已、于大秦、于后世,都有大功!

【“除此之外,《史书》记载胡亥上位后,将自已的兄弟姐妹们屠戮一空,这是事实还是抹黑呢?后世就在秦陵东侧发掘出一组陪葬墓群,墓中有两枚私印,一枚写着‘荣禄’,一枚写着‘阳滋’或者‘阴嫚’。经过考据,这些非正常死亡的尸骨,可能就是被胡亥所杀的秦始皇子女们。”】

始皇帝:……

扶苏:……

群臣:……哇哦,震撼的真相,总在根本没做好心理准备的时刻突然出现!

【赵忆道:“你瞧,史书上甚至根本不会一一记载始皇帝的儿女姓名,后世人却能在数千年后得知,至少始皇帝有个儿子叫做荣禄,有个女儿叫做阳滋。”】

荣禄:这怎么不算是一种青史留名呢?我该感到荣幸吗?……胡亥!!!

阳滋震惊而不可置信:……胡亥!?怎么是胡亥?!

他年纪小,上头有不少哥哥,就算不是扶苏,也从没有人想过他会继位啊?!

其余皇子公主们暗下决心:胡亥不行!绝对不能是胡亥上位!

另外……他们以后一定寸步不离的戴着私印!免得多年后尸骨被发掘出来,竟连个名字都留不下!

【刘据道:“我们汉朝也有吗?”

“有。甘肃敦煌出土过一批汉简,还有悬泉置汉简、马王堆墓汉简……不过因为气候保存问题,大部分是边塞竹简,记录了汉时的边塞生活与风貌。

有件好笑的事情,后世有一所名为‘西北政法大学’的学府——类似稷下学宫——在学校里动土,结果挖出了张汤墓,被人戏称学法的挖出了祖师爷。”】

张汤:这好笑吗?

听见自已墓被挖的张汤:神女,这并不好笑!!

汉武帝倒是一惊:后世的“稷下学宫”竟然以“政法”为名??莫非后世学子专门学“法”?后世不再用儒术,而是用法学了吗?

【李承乾:“那我们唐……?”

“唐朝最出名的,大约是上官婉儿墓了。”】

上官婉儿一惊。

她的……墓?!

【“她的墓志铭与史书相互印证,发现了许多记载不实之处。比如史书记载,上官婉儿乃是韦后一党,但墓志铭却记载她坚决反对安乐公主被立为皇太女,不惜以死相逼。”】

安乐公主冷笑一声。

【“另外,后世人还发现上官婉儿的墓穴没有被盗,但被人为毁坏过。猜测是唐玄宗与太平公主争夺皇位时,认定上官婉儿是太平公主一党所为。”

刘据不赞同道:“人死为大,毁坏墓室泄愤,也未免太过小心眼。”

李承乾还没说什么,朱厚照开口了:“他们唐朝就喜欢对死人的坟墓搞事。唐太宗以为魏征是你的人——也就是太子党,气的推倒了他的墓碑,后来鱼朝恩又挖郭子仪父亲的墓,也不知道是不是唐德宗的旨意。”

“魏征是我的人?”李承乾一副“原来如此,我今天知道了一个我的人”的表情,“因为是我的人,死了之后还要被我父亲把墓碑推了?”

他皱起了眉头:“我跟我爹关系看来不好。”】

李世民闭上了眼睛:我不想再听。

【刘据忍不住道:“你都准备造反了,你觉得你爹能怎么样?”】

李世民又睁开了眼睛:还是卫太子懂事!!

【赵忆道:“唔。其实唐太宗不一定真的推了魏征墓碑。《旧唐书》里只写了,唐太宗以为他是太子一党,原本准备将衡山公主嫁给他的长子魏淑玉,于是取消婚事,魏家就此衰落。”

李承乾道:“那推倒墓碑的又是野史?”

朱厚照气道:“放屁,朕岂会被野史所误?!”

“那就要看《新唐书》算正史算野史了。”

刘据道:“之前阿忆好像说过,《新唐书》是宋朝重修的。”

李承乾不耐烦道:“宋朝懂个屁的唐朝!加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赵忆道:“《旧唐书》记载:先许以衡山公主降其长子叔玉,于是手诏停婚,顾其家渐衰矣。

《新唐书》就记载:帝滋不悦,乃停叔玉昏,而仆所为碑,顾其家衰矣。”

刘据道:“但这就对不上了。那魏征的墓碑是否还在,乃是实物,他的碑究竟有没有被推倒?”

赵忆笑道:“所以《新唐书》后来又补了一段,说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失利,感慨:“魏征要是还在,我就不会这么做了!”,于是把他的墓碑又重新立了起来。”

李承乾皱着眉头道:“这宋到底行不行啊,怎么感觉干事这么没谱?”

刘据道:“听起来倒是和曹操那句话相似——‘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郭嘉:嗯?

等一下,他谨慎的想,明公是在什么情况下这么说的!?

【“嗯?”朱厚照也很惊讶:“你怎么知道三国的!?”

刘据:“我死之后不会自已了解么?”

李承乾道:“他现在在钻研汉朝历史呢。”

朱厚照不满道:“你倒也钻研钻研唐朝历史啊!”

他的表情看起有点恼怒,因为李承乾不记得唐朝的事情,导致所有对唐朝的攻击,对他都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李承乾感觉到了他那想攻击却怎么也中不了靶的怨气。

他笑道:“你先教我一些。那鱼朝恩和郭子仪又是谁?”

朱厚照重重的叹了口气:“这么说吧,史书评价郭子仪:‘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二十年’,安史之乱后他率兵四处征讨,‘再造王室,勋高一代’。鱼朝恩么……你简单知道他是个宦官就行了。”】

村民连忙问道:“啥意思啥意思?天下什么安危者啥意思?”

读书人道:“就是说天下安危系于他一身二十年!天下能不能安定就靠他了!”

“哇!那是个很厉害的大忠臣哪!”

“不一定吧!”有人一副觉得自已很懂的样子:“需知功高震主哪!要不他老爹的墓怎么被太监挖了?说不定就是天子敲打他!”

【李承乾道:“你先等一下,你这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

朱厚照气道:“都这么说!”

李承乾看向赵忆:“真的?”

赵忆笑道:“差不多。《旧唐书》说‘再造王室,勋高一代’,《新唐书》说‘天子西走,唐祚若赘斿,而能辅太子,再造王室’。”

她又道:“郭子仪的侄子郭昕,唐肃宗时担任安西四镇节度使留后,‘关、陇陷,不得归。”,后世人认为他大概在唐元和三年,也就是四十多年后,吐蕃攻陷龟兹时以身殉国。”

李承乾立即道:“既然是镇守安西之将,一定是忠义之人!那郭子仪,想必也绝对是忠贞之士!!”】

郭昕忍不住乐了——往常都是人家看在叔父的功绩上,对他另眼相看,倒是难得有一次,人家看在他的面子上对他叔父另眼相看。

只是……四十多年啊……

不得归,四十多年啊。

【朱厚照有些迷茫:“你不是不知道唐朝历史吗?你怎么知道安西之事?”

刘据道:“他是不知道。但他亲自经历过一遭。”

李承乾叹了口气:“但我听得越多,便越迷茫。唐朝之事,就算只有新旧《唐书》两本,亦多有不同之处,再加上众多野史,谁能知道真相?若正史都不可信,回望过去,和一片迷雾又有什么区别?”

他道:“就算阿忆说,有实物可以佐证,但史书上那么多事迹,怎么可能每一件都有物证得以存留?”

赵忆道:“所以我说人的一生如此复杂,史书寥寥几笔又怎么能描绘完全?总会有偏差的。”

朱厚照道:“那如果有什么东西,能将咱们的一举一动记录下来,后世人看咱们的图像,听我们说话,眼见为实,耳听为实,是不是只比文字记录可信的多?”】

天幕下众人一愣——嗯?那不就是此刻天幕吗?

【赵忆不答,只道:“朱寿,笑一下。”

“啊?”

“笑一个。”

朱厚照有些莫名,但还是咧了咧嘴角。

赵忆道:“刘据、高明,他刚才笑的时候,你们能知道他在想什么吗?”

李承乾莫名道:“这我怎么知道?”

赵忆道:“图像也没有那么可信。就比如刚才你笑了一下,人们看见你笑了,却不知道你为什么笑——你是觉得恼怒而笑、愤怒而笑,还是无奈而笑?一个笑容,无数人也能解读出不同的意思。”

朱厚照皱紧了眉头:“就是说,真相永远没办法百分百的还原保留下来么?”

李承乾倚在船边,看向船下一片漆黑的海水:“总觉得……历史虽然有那么多记录,却感觉和这片海水一样,什么都看不见……一片虚无。”

刘据看他一眼:“你又对虚无有所感悟了?又要换么?”

李承乾没好气道:“我就是有感而发!你不觉得吗?”

朱厚照道:“若是记载不同,可能有错误,但若是记载差不多,就不必纠结正误了吧。比如说你,比如说郭子仪。”

李承乾:“……新旧《唐书》说我什么?”

刘据叹道:“何必问那么清楚?你谥号‘愍’,难道没有一些自知之明?想必也不是什么好话。”

李承乾道:“可恶!”

他不服气道:“就没有新旧唐书记载差不多,但给人感觉完全不同的人?”

朱厚照笑道:“真是强人所难!哪有这种?”

赵忆道:“有一个或许符合要求。”

李承乾眼睛一亮:“谁?”

“安乐公主。”】

李裹儿的眼睛,先是一亮,却又有些闪烁不定起来——天幕提起她,究竟是好是坏呢?

若是坏事,只怕她处境要糟。

若是好事,或许可为她劝服天子父亲的助力。

没错,之前天幕已经说过了,之后是唐玄宗李隆基上位,可那又如何?天幕亦说了,李隆基导致的安史之乱,大唐由盛转衰!

她为何就要放弃?

【“新旧唐书都说她野心勃勃,贪婪不法,奢侈享乐,都记载了她想当太子,霍乱朝政。可能是因为当时人们觉得一个女人不守妇道,不像个‘女人’是最大的骂名,因此两边都记载的差不多。”

刘据道:“当时人们?后世人不觉得么?”

赵忆道:“后世人自然不觉得有什么不行。西方早有女性为王治理国家,不少都有赫赫威名。”

李承乾不关心那个:“既然记载差不多,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她的结局。”赵忆道:“《新唐书》记载,她被杀前正在画眉。《旧唐书》记载,她与驸马在内宅与士兵格斗良久。”

刘据微微点头:“原来如此。生死关头,最见人性。若是画眉而死,不过是一无知妇人,若是格斗而死,可称刚烈。”

李承乾嫌弃道:“这《新唐书》究竟行不行?宋朝人到底是怎么编的史?”

赵忆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朱厚照道:“那么,我现在如此真实的存在过……但千百年后,人们却根本触碰不到我吗?”

他抬起手来,摸了摸自已的脸,又摸了摸黑珍珠号,”我此刻站在这里,我看着大海、看着天空、感受着月光……后世人也绝不会知晓了?”

刘据道:“也许就是一句‘帝幸海上’吧。”

朱厚照有些迷茫:“我所做的一切都可能被抹去,我没做的事情却可能被扭曲栽赃,他们喜欢的或许不是真的我,憎恶的或许也不是真的我。那么我究竟存不存在?‘我’又究竟是什么?任人粉饰打扮的傀儡吗?”

这个问题没人回答。

他们四个站在船边,一起默默看着船下的海浪。

过了片刻,朱厚照自已轻轻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刘据看向他:“这话说的,倒颇有哲理。”】

王阳明一怔。

因为朱厚照所说之话,出自《传习录》。那是他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行举止所整理编纂的书籍。

陛下居然……也看过吗?

【李承乾道:“所以你想明白了,发现自已其实是一朵花?”

朱厚照没好气的白他一眼。

赵忆道:“别沮丧。至少,你们都还有许多篇幅记载,后世那么多人,都知道你们,还会为你们翻遍史章,考据真相。”

朱厚照皱眉道:“我不是沮丧,只是有些无力。”

赵忆道:“你若真想让后世人依然认得你,不如学学清朝天子雍正。”

“雍正?”朱厚照不解道:“他做了什么?”

“他自已记录自已的经历,名为《大义觉迷录》,很受后世人欢迎。许多人都觉得清朝就他一个皇帝不错。他还有许多御笔亲批的奏折流传后世,从他的言语中,人们能感受到他鲜活的性格,大约就因此感觉更为亲近吧。”】

雍正一喜:好啊!朕就说澄清是有用的!

乾隆眼前一黑。

这书还流传到后世去了?!

他不是都禁了吗?!

【赵忆笑道:“利玛窦也说过,百世之后人,现在还没有出生,我不知道他是什么人,但若我的文字流传,万世之后,我的想法就能与他们同世而存。

而在百世之前,先人已经逝去,后人也能因为他们留下的书籍文字,感觉自已仍然能听见他们说话、看见他们的神情,与和他们一同生活过没有差别。”

但见朱厚照还是有些提不起精神,李承乾道:“行了,你不是一直想要出海吗?好不容易出来了,打起精神来。我唱歌给你听?”】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