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吏事本末
长安吏事本末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长安吏事本末 > 第34章 交趾星槎

第34章 交趾星槎

加入书架
书名:
长安吏事本末
作者:
用户14628180
本章字数:
3542
更新时间:
2025-04-21

元和十年六月廿,小暑后三日。

安南都护府的榕树气根垂落如帘,李焕的三獬豸玉符在湿热的空气中泛着温润的光。距江淮漕运结案己过十二日,春杏整理的漕渠星谶图在行囊中发潮,却在交州都督府的《军粮转运牒》里发现了新的暗线 —— 当荧光粉洒在 "沉香贡" 条目上,十二道星象连线竟与长安分银图的天枢星尾端完全重合。

"监丞大人远涉瘴疠之地," 交州都督李公佑的官服绣着夸张的犀牛纹,领口却用金线密织着南斗六星,"安南的沉香,连大明宫都赞 ' 星槎贡 ' 呢。" 他的目光扫过李焕腰间的三獬豸,手指无意识着犀角扳指,"何况这些贡物,是给黔中道的防秋兵备的。"

卯时初刻,李焕踩着青苔踏入都督府后库,春杏的织工放大镜突然在沉香木匣缝隙中照出反光:"木匣接缝用的是安南蚺蛇胶," 她的指尖沾着金粉,"和市署织坊封藏分银图的胶料相同,缝里嵌着..." 放大镜下,半片象牙碎屑显现,齿纹走向正是分银图的安南线。

更鼓响过西通,易卜拉欣的商团在库底暗格发现十二具象牙筒,每具筒身都刻着不同民族的图腾。"象牙筒里是金粉," 他用粟特语向通译交代,"但重量不对 ——" 撬开底层象牙板,缺角银铤的冷光映出筒壁的星象涂鸦,尾端指向交州都督府的方位。

"李都督可记得," 李焕展开《羁縻府州条制》,"诸蕃贡物需经鸿胪寺验核," 他指向库单上的 "军粮" 条目,"可这些象牙筒的重量,恰好是江淮漕运缺银的总和。" 话未说完,春杏己用梭子挑开李公佑的袖口,露出与崔主事同款的北斗刺青,刺青边缘染着与沉香木相同的赭红色。

未时三刻,安南织锦坊的俚族老匠人被带到库前,浑浊的眼睛却在看见象牙筒暗纹时突然发亮:"这是 ' 天璇星 ' 的缺口," 他举起缺指的右手,无名指与小指齐根而断,"贞元年间,我们被逼着在锦缎里织星象,每织一道,就断一根手指。" 十二名匠人依次伸出手,断指方式竟与中原匠人如出一辙。

最震撼的发现来自都督府账房,李之涣的举子团队在《岭南异物志》的夹缝中找到密蜡字:"黔中防秋兵甲经交州转运," 字迹被瘴气熏得模糊,"用俚族银匠的錾子刻分银数目,每道刻痕对应十贯..." 账册边缘的押司画押,正是十年前失踪的陇右府兵后裔。

"列位看这蜡染," 春杏突然展开从匠人手中接过的黎锦,靛青染就的星象图中,北斗尾端指向都督府后宅,"俚族的蜡染秘法,会在月光下显形 ——" 她将锦缎置于烛火上方,"看,尾端连着的,是长安的市署织作监。"

申时归署,老宦官王承恩的飞鸽传书抵达,锦盒里的安南地图用朱砂圈着十二处铜鼓藏银点,每处都标着 "丙三" 暗记:"这些铜鼓表面祭神,实则藏银," 密信末尾画着半枚犀角扳指,"李公佑的党羽,正用《蛮夷朝贡法》漏洞转移分银。"

更鼓初响时,李焕独自坐在榕树下发呆,听着远处俚族的铜鼓声。春杏正在用俚族银匠的錾子,在象牙筒上补全獬豸角尖:"他们以为用蛮夷贡物做掩护,就能把分银图埋进深山," 她的錾刀划过象牙,"可铜鼓的声音会传出去,就像匠人断指的血,会渗进每寸土地。"

易卜拉欣忽然指着榕树根惊呼,几枚嵌着金粉的铜贝顺流漂来,贝面用汉文和俚族文刻着 "星槎归"—— 那是波斯商团与俚族通婚的暗号。贝串里,十二片沉香木片被匠人用苜蓿茎串起,木片背面的星象连线,竟拼出 "交趾沉银" 西个大字。

五更天,李焕在都督府后院发现了沉香林,每株沉香树的根部都埋着碎银铤。"这是俚族匠人种下的证据," 他摸着带血的沉香木,"用自己的断指当祭神贡品,让真相像沉香结疤般,从树皮里渗出来。"

长安城的晨钟响起时,交州都督府门前的《匠籍平反榜》被俚族少女用槿叶汁染红,却更显庄重。春杏将十二名匠人断指的拓片贴在榜文两侧,易卜拉欣的商团在每座铜鼓上挂上獬豸银铃,李之涣则带着举子们,把象牙筒暗纹拓印成 "交趾星图",遍贴安南各驿。

这一日的交州都督府,李公佑的官印被正式收走,印盒里掉出片犀角片,上面用密蜡写着 "岭南市舶司五万贯"—— 这是分银案向海洋延伸的新线索。李焕望着俚族匠人重新拿起的银錾子,錾刀在黎锦上刻下的不再是星象暗纹,而是獬豸与俚族图腾结合的新纹章。

当夕阳给交趾山镀上金边,李焕的笔尖落在《安南都督弹劾状》上,末页附上的,是十二具象牙筒、十二片沉香木拓片,还有春杏用俚族蜡染技法,亲手绘制的 "交趾星槎图"。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