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19日,杭城的春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星宁别墅的落地窗。沈浩然站在书房里,指尖划过书架上排列整齐的医学典籍,最终停留在几本烫金封面的精装书上——那是他特意从国外订购的儿童医学专著,既有最新的诊疗技术解析,也涵盖儿童心理学与营养学知识。
“哥,我来啦!”随着清脆的喊声,沈舒推门而入。23岁的她褪去了学生时代的青涩,白大褂下摆随风轻扬,马尾辫上别着小巧的蝴蝶发卡,眼神中却依然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她刚从父亲所在的医院下班,怀里还抱着几本厚厚的病历。
沈浩然转身露出笑容,将怀中的书籍递过去:“小舒,这几本是给你的。里面有关于儿童罕见病的最新研究成果,还有一套针对自闭症儿童的非药物治疗方案,你在临床应该用得上。”
沈舒眼睛一亮,小心翼翼地接过书,轻轻抚摸着封面上的英文烫字:“哥!这些书在国内根本买不到,你居然找到了!”她翻开其中一本,密密麻麻的批注和彩页插图让她惊叹,“还有标注和解析,太珍贵了!”
“知道你喜欢研究病例,特意拜托国外的朋友找的。”沈浩然给妹妹倒了杯热牛奶,“对了,你搬过来住吧,二楼收拾出了专门的房间,离医院也近。”
沈舒的笑容僵了僵,低头搅动着牛奶:“哥,其实……我想申请去山区义诊一段时间。医院最近在组织医疗支援,我报名了。”
书房里安静下来,只有雨声敲打玻璃的声音。沈浩然看着妹妹坚定的眼神,想起小时候她蹲在路边给受伤的小猫包扎的模样,心中满是欣慰:“什么时候出发?需要什么尽管说,星宁可以给医疗队提供物资支持。”
沈舒惊喜地抬头,眼眶微微泛红:“真的吗?哥!那边儿童缺医少药的情况很严重,我本来还担心药品和设备……”
“交给我。”沈浩然拍了拍妹妹的肩膀,“你只管安心治病,其他的事别操心。”他打开电脑,迅速给助理发了条消息,要求筹备儿童常用药品、医疗器械和基础检查设备。
正说着,门铃突然响起。保姆带着一位扎着马尾的年轻女孩走进来——是静姝,刚满21岁的她穿着淡蓝色连衣裙,手中捧着一束鲜花。她的父母分别是医院的副院长和主治医生,与沈家是多年世交。
“沈哥哥,沈姐姐!”静姝甜甜地打招呼,将花递给沈舒,“听说沈姐姐要去山区义诊,我特意来送花!”她转身从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笔记本,“这是我整理的儿童急救知识手册,虽然比不上专业书籍,但希望能派上用场。”
沈舒接过笔记本,感动地说:“太贴心了!正好需要这些简易易懂的资料,给当地的家长科普。”
沈浩然看着两个女孩相谈甚欢,想起静姝小时候总跟在沈舒身后当小尾巴,如今都己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青年。他提议道:“静姝,你也住过来吧。你爸妈工作忙,这里离学校近,晚上还能和小舒一起讨论功课。”
静姝有些犹豫:“这样会不会太麻烦了?”
“不麻烦!”沈舒拉着她的手,“正好有人陪我看书了!我房间的飘窗特别适合学习,晚上还能看星星。”
当晚,别墅二楼的客房亮起温暖的灯光。静姝坐在柔软的床铺上,整理着带来的行李,书桌上摆着沈舒送的医学入门书籍。隔壁房间,沈舒正在研读哥哥给的专著,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月光透过云层洒在庭院的花草上。
沈浩然站在走廊里,听着两个女孩偶尔传来的笑声,心中满是温暖。他想起白天在医院看到的患者,那些焦急的眼神和对健康的渴望,更加坚定了推动星宁医疗事业发展的决心。无论是资助妹妹的义诊行动,还是未来要打造的高端医疗体系,都是为了让更多人能被温柔以待。
夜色渐深,整座别墅陷入宁静。沈浩然轻轻推开儿女的房门,看着沈逸和沈雅思熟睡的模样,嘴角不自觉上扬。他知道,在追逐商业理想的道路上,家人的支持与传承的医者仁心,永远是他最坚实的后盾。而这份温暖与善意,也将如同春雨,滋润更多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