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章:月凌紫薇天
大明新章:月凌紫薇天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新章:月凌紫薇天 > 第18章 火器考察

第18章 火器考察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新章:月凌紫薇天
作者:
月下谦痕
本章字数:
7248
更新时间:
2025-06-13

三人依次走出屋子,步伐轻快,朝着院子最深处的一间屋子走去。

不多时,三人便来到了屋前。

孙元化抬手从腰间取下一串铜钥匙,指尖在戟形钥匙上稍作停留,随即将其精准插入锁孔,‘咔哒’一声,门环上的笨重铜锁应声而开。

锁刚一打开,林海靖便像只活泼的小猴,兴奋地跳上前去,双手紧紧拉住一个门环,铆足了劲儿向外拉。

厚重的门发出“嘎吱嘎吱”的闷响,似是在不甘地抵抗着被打开的命运。

随着大门缓缓敞开,不再发出声响,林海靖的脑袋就迫不及待地往里探去。

可屋内漆黑一片,他生怕一不小心碰到里面的珍贵物件,刚要迈进去的脚便悬在了半空。

孙元化笑呵呵地走上前,从容跨进屋内。

林海晏兄弟俩则在门外驻足。正当二人准备壮着胆子往里走时,忽觉一团光芒闪进屋内,瞬间照亮了整个空间。

林海晏抬脚迈进,抬眼望去,只见对面墙上赫然新开了一扇大窗户。

“孙伯,这是怎么回事?上次来还没有呢。”林海晏疑惑地问道。

“之前屋内光线太暗,不敢点很多油灯,纸窗透光效果又不太好,所以我就拜托庭春寻了几块上等琉璃装上。

瞧瞧,现在是不是比之前亮堂多了?”

林海晏缓步至窗边,指腹轻轻抚过琉璃表面。触手温润,质感细腻,确是难得一见的上等品。

然而,细观之下,琉璃内部仍有几分模糊,并非那种极致的通透。

林海晏知道琉璃的制作工艺,更知道如何改进才能让其达到近乎完美的澄澈程度。只是诸事缠身,实在抽不出时间与精力去钻研此事。

如今既有孙元化这样专注于此的人,又有相应的资源,倒不妨一试。于是,他转过头对孙元化说道:

“孙伯,倘若有法子能让这窗户上的琉璃更为澄澈,您老可愿一试?”

孙元化闻言猛地抬头,声音如火药迸裂般,急切道:“公子所言当真?若真有此等妙法,老夫自然求之不得啊!”

林海晏肯定地点了点头,语气笃定道:“嗯!稍后我便写与您。”

说罢,他微微侧身,指着窗户上的琉璃解释道:“这琉璃之所以不够澄澈,根源在于内部含有杂质。

而去除杂质,正是制作透明琉璃的一大难点。除此之外,温度的精准控制亦是关键。”

“去除杂质的方法,我待会一并写下来给您。至于温度的控制,以目前的条件,我也只能告知您大概范围——需达到能使纯铁熔化的温度方可。”

孙元化默念一遍,随即双手作揖:“老夫受教了。”

林海晏伸手轻轻托起孙元化的双臂,温声说道:“孙伯,无需多礼。这方法还得靠您亲自去尝试,当然也包括这火器的研制。”

“您大可不必害怕失败,因为失败乃成功之母。而未经历过失败磨炼的成功,终究是脆弱的,经不起考验。”

“最终无论能否成功,咱们也算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后续的事,便可以交给后辈们去继续完成。”

孙元化目光炯炯,双手紧紧反握林海晏的手,激动地说道:“公子所言,真乃至理名言,令人茅塞顿开啊!”

林海晏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又道:

“孙伯,等局势稳定下来,您可得多收几个学生,把您毕生所学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让这些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得以延续。”

孙元化重重点头。

林海晏眼中忽然泛起激动与好奇的光芒,急忙说道:“孙伯,赶紧给我们介绍介绍这些火器吧!”

孙元化顿时喜笑颜开,眼神中闪烁着兴奋与自豪。

他领着二人走到一排摆满火器的架子前,信手取下一把火枪。刹那间,他整个人仿佛被注入了别样的精气神,瞬间展现出火器大家独有的风范。

他微微侧身,面向林海晏,语气中肯、条理清晰地介绍道:“公子,这是军中目前主要装备的火器之一,名为‘三眼铳’。它由质地坚韧的铁或者粗钢铸造而成。”

“这三眼铳的外观十分独特,乍一看,就像三根竹节形状的单铳巧妙地衔接在一起。而且,为了满足射击需求,各铳管的外壁都设有细孔。

“其精妙之处,在于三个铳管可以交替射击,能极大地提高火力输出。而它的威力大小,主要取决于其装填的火药和弹丸。装填时,需先将火药填充至铳管,接着再添加钢珠、铸铁块或者破碎的铁砂,最后将火绳从细孔导入。”

“待点燃火绳之后,便是一场力量的爆发——火药会瞬间爆破,产生强大的推力,推动弹丸疾速射出。据测试,其有效破甲杀伤射程大约在三十到五十步之间。”

“然而,面对快速冲锋的骑兵时,三眼铳的射击机会往往非常有限。”

“再者,三眼铳相对较重且较长,这一特性不太适合骑兵在马上操作,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骑兵的机动性和战斗力。”

孙元化介绍完,将手中的火枪递给林海晏。

林海晏双手托住,微微用力掂了掂,切实感受到这把三眼铳有些分量,心想:恐怕在实际作战中,只有站立不动时才能保证有效射击。

林海晏仔细端详几眼后,又将三眼铳递给身旁同样满怀好奇的林海靖。

林海靖接过三眼铳,眼中满是专注,细细端详一番后,不禁开口说道:“孙伯,依我看,就算把这三眼铳改成单眼铳,恐怕还是不适合在马上射击。”

“说说理由。”林海晏鼓励道。

林海靖抬眸之际,便有条不紊地讲道:

“其一,马在奔跑过程中,骑手很难做到稳定射击;但若停住马再射击,那就和人站在地上没什么两样了,白白丧失了骑兵的机动性优势。”

“其二,这火枪第一波射击完毕后,装填弹药极为困难。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一旦进入装填阶段,它就如同烧火棍一般,失去了即时的杀伤力。而且,在激烈的战斗中,这种笨重又难操作的火枪还极易损坏和丢失。”

孙元化自然知道目前这些火器存在的缺陷,听了林海靖的分析,心中虽认可,却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当下便沉默不语,神色间更添几分忧虑与思索。

林海晏微笑着从林海靖手中接过火枪,轻轻放回架子上,和声道:“孙伯,不用太忧心,每种武器的出现,在特定的时代都有着它独特的使命。

这往后啊,必定是火器主宰战场的时代!”

“随着火器的不断发展,骑兵一定会慢慢从战场的核心位置退出来。要知道,打败骑兵的,不一定非得是骑兵——火器的崛起才是骑兵最大的挑战。”

林海晏稍作停顿,进一步阐述道:

“当火枪和火炮具备更远的射程、更快的射速、更强的杀伤力,并且能衍生出更加灵活多变的战术时,骑兵在密集的火枪射击和火炮轰击下,必然伤亡惨重,战场局势将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

言毕,林海晏又将目光投向架子上的其他火枪。

孙元化也从沉思中回过神来,伸手拿起第二把火枪,介绍道:“公子,这是鸟铳,也是如今军中主要装备的火器之一。

它与西方的火绳枪构造颇为相似,由铳管、瞄准装置、枪机、弯形铳托等部分构成。

其最大的优势在于铳管长,这使得火药在铳膛内能够充分燃烧,释放出更大的能量,从而让弹丸能够射中更远的目标。

至于杀伤力,鸟铳与三眼铳大致相当。”

林海晏接过这把比人还高的鸟铳,用力提了提,感受其重量,估摸着整体重量约七斤。

随后,他将鸟铳递给林海靖,示意他也感受一番。

林海靖提起鸟铳,细细打量起来。

这一次,他没有像刚才那般开口发表见解,而是沉浸在对鸟铳构造和细节的观察之中。

片刻之后,孙元化将鸟铳放回原位,同时取出第三把和第西把火枪,神色认真地说道:“公子,您瞧,这便是您让庭春送给我的火绳枪,也就是红毛夷火枪。

此枪外观设计简洁,线条流畅,整体长度略短于鸟铳,但其射程却超过鸟铳。”

“再看这枪管,采用熟铁铸造,质地坚韧、密度均匀,这就使得它在射程和威力上都优于鸟铳。而且,他们使用的火药威力也比我们的大。”

说到此处,孙元化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即便我们的火药成分配比与他们相同,实际使用时,威力还是达不到他们的水准。”

轻叹一声,孙元化又举起左手的火枪,继续说道:“这是我依照红毛夷火枪仿制出来的。若是装上红毛夷的火药,它的威力便能与之相当。”

林海晏静静听完,脸上神色平静,似乎对这些情况早己了然于胸。

但转念想到孙元化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仿制成功,实非易事,心中不由得生出几分赞许,脸上随即浮现出一抹真诚的笑容,赞叹道:

“孙伯果真厉害,短短几日便己仿制出来。”

孙元化语气平淡地回道:“这不算什么,可若是要大量制作,那就有点难了——尤其是这熟铁,实在是太难冶炼了。”

林海晏点头表示认可,接着满怀信心地说道:“万事开头难,好在我们己经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咱们群策群力,我相信,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就说这熟铁,是由生铁冶炼而来,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去除生铁中的杂质。”

林海晏微微顿了顿,整理了下思路,继续说道,

“我先提个大致思路,等去了鸡笼城,您安排人手多做些试验:把生铁、焦炭、石灰石一同放入高炉中冶炼,温度越高越好,这样能让杂质减少。”

“然后,将铁水分别与石碱、石灰粉搅拌混合,脱去铁水中的硫和磷。”

“不过这只是我的初步设想,不一定正确,但多尝试总归是没错的。”

“火药方面也是同理,尽量将硝、硫磺提纯,降低木炭的灰分含量。”

“总之,有了明确的目标,就大胆去尝试,不断摸索改进。”

孙元化听得全神贯注,眼神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他对林海晏所言深信不疑,将每一句话都牢牢记在心中。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