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高明远带着俘虏和满腹心事离开后,石桥村终于迎来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恢复期。虽然笼罩在头顶的阴影并未散去,反而因为窥见了更高层级的恶意而变得更加沉重,但生活的齿轮,终究还是要继续向前转动。
当务之急,是救治伤员,安抚亡灵,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在林家父女的妙手仁心和柳家商号及时送达的充足药材支持下,祠堂医疗点的救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部分伤员的伤情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治疗。虽然有几个伤势过重的村民最终还是没能挺过来,但相比于那场惨烈的战斗,伤亡率己经被控制在了最低!
林老爹和林疏影父女俩,也因为他们在此次危机中展现出的高超医术和无私奉献,赢得了石桥村所有百姓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他们甚至被村民们尊称为“在世华佗”和“菩萨仙子”!
对于那些在战斗中牺牲的英雄,沈墨则主持了一场简单而隆重的集体葬礼。他亲自为每一位牺牲者撰写了悼词(由李秀才润色),并且宣布,他们的家人将由“村集体”负责赡养,他们的孩子将优先免费进入学堂读书!这个决定,让那些沉浸在悲痛中的家属们,感受到了巨大的慰藉和温暖,也让所有活着的村民们,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和归属感!
生产恢复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虽然经历了一场浩劫,但石桥村的根基并未被动摇。储备充足的粮仓保证了所有人的口粮;完善的水利设施保证了来年农业生产的基础;红薯粉条加工作坊也很快重新开工,继续为村庄带来稳定的经济收入。
沈墨知道,仅仅恢复到以前的水平是不够的。经历了这次血的教训,他深刻地认识到,仅仅依靠农业和手工业带来的“小富”,是远远无法应对来自更高层级敌人的打击的!石桥村必须拥有更强的“硬实力”!
这“硬实力”,不仅仅是指更强的防御能力和武装力量(这方面赵大虎正在加紧训练护村队),更包括……更先进的生产力!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了那位“技术盟友”——孙铁匠!
上次因为备战匆忙,许多关于工具改良和简单机械的构想,都只停留在图纸和初步试验阶段。现在,终于有时间将其付诸实践了!
沈墨再次将孙铁匠请到了石桥村(孙铁匠在之前的守卫战中也帮了大忙,对石桥村感情很深,几乎是随叫随到)。两人一头扎进了那个秘密的地下室,开始了新一轮的“技术攻关”!
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水力机械!
石桥村虽然地处山区,河流不大,但村边那条经过初步整治的溪流,以及新建成的小型水库,却能提供稳定而持续的水流动力!若是能将其利用起来,无疑将是一场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沈墨首先提出的,是……水力舂米碓!
这个时代,舂米主要依靠人力或者畜力,效率低下,极其辛苦。若是能利用水流带动水轮,再通过杠杆原理驱动石碓自动舂米,那将大大解放劳动力!
这个构想,对于孙铁匠来说,简首是闻所未闻!但他对沈墨的“奇思妙想”早己是深信不疑!两人立刻开始动手!
沈墨负责绘制图纸,设计水轮的样式、大小、叶片角度,计算齿轮传动比,确定曲轴连杆的结构……他将自己前世模糊的记忆和理工科的基础知识,与这个时代的材料、工艺水平相结合,力求设计出最简洁、最高效、也最容易制造的方案。
孙铁匠则发挥他精湛的锻造和木工技艺,将沈墨图纸上的构想,一点点地变为现实!他精心打造着水轮的轴承、齿轮,用坚硬的木料制作水轮的叶片和碓杆,用花岗岩打磨出沉重的碓头……
经过了十多天的反复试验、修改、失败、再尝试……
终于!
在石桥村的溪流旁边,一架巨大的木制水轮,缓缓地转动了起来!水流冲击着叶片,带动着粗壮的轮轴旋转,通过一套巧妙的齿轮和连杆机构,驱动着岸边几个沉重的石碓,一起一落地,富有节奏地舂击着石臼里的稻谷!
“动了!动了!真的动了!”
“老天爷!水……水自己会舂米了!”
围观的村民们爆发出震天的欢呼!他们简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这简首是神仙手段啊!
水力舂米碓的研制成功,意义极其重大!它不仅大大提高了舂米的效率(一台水碓能顶十几个壮劳力!),更重要的是,它向所有村民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可能——利用自然的力量,来代替人力畜力,进行生产!
这如同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沈墨趁热打铁,立刻组织人手,在溪流沿岸,修建了更多的水力舂米碓!并且宣布,这些水碓归村集体所有,所有村民都可以按照规定,排队免费使用!
石桥村,彻底告别了千百年来依靠人力畜力舂米的落后历史!
水力舂米碓的成功,大大激励了沈墨和孙铁匠!他们立刻将目光投向了下一个目标——水力磨坊!
用同样的水力驱动原理,带动石磨旋转,用来磨制面粉、豆浆、甚至……红薯淀粉!其效率,同样将是人力畜力的数十倍!
有了之前的经验,水力磨坊的研制相对顺利了不少。又经过了半个多月的努力,石桥村第一座由水力驱动的磨坊,也成功落成!
从此,石桥村的粮食加工,彻底进入了“水力时代”!
这两项“黑科技”的诞生,不仅大大解放了村里的劳动力(让更多的人可以投入到其他生产或建设中去),更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效率和附加值!为石桥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沈墨的声望,也因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他不仅是带领大家打退强敌、走向富裕的“沈童生”、“大里正”,更成为了村民们眼中无所不能、点石成金的“神仙子弟”!
在忙于“科技**兴**村”的同时,沈墨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主业”——备战府试!
他知道,石桥村的发展,离不开一个稳定、安全的外部环境。而要获得这种环境,自己就必须尽快提升地位,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科举,依旧是那条必经之路!
他白天处理村务,指导生产,晚上则继续青灯黄卷,苦读不辍。
有了县学的藏书和高层级的策论范文作为补充,他的学识水平突飞猛进!对于儒家经典的理解更加深刻,对于八股文的写作也日渐娴熟,甚至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既遵循格式,又不失锐气;既引经据典,又暗藏实学!
他还时常与李秀才探讨学问。李秀才虽然功名不高,但治学严谨,基础扎实,对于经义的理解和八股文的格律,往往能给出一些切中要害的指点,让沈墨受益匪浅。两人亦师亦友,教学相长。
时间,就在这种忙碌而充实的节奏中,悄然流逝。
距离府试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沈墨知道,自己即将再次踏上征程,前往那座更加繁华、也更加凶险的青州府城!
在那里,他将面对更强的对手,更复杂的局面,以及……来自更高层级的、更加难以预测的危机!
但他的心中,却充满了自信和……期待!
石桥村,己经成为了他最坚实的后盾!
他手中,也掌握了更多的底牌和筹码!
他己经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只能被动应对的少年!
他,己经磨砺好了自己的爪牙,准备好……去迎接更大的挑战了!
府城,我沈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