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天骄
布衣天骄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布衣天骄 > 第82章 余波未平风声恶,乔迁新居避锋芒

第82章 余波未平风声恶,乔迁新居避锋芒

加入书架
书名:
布衣天骄
作者:
寂灭流
本章字数:
4702
更新时间:
2025-05-04

院试放榜的喧嚣如石子入湖,涟漪久未平息。沈墨高中第十七名、获得秀才功名的消息,如长了翅膀,传遍青州府大街小巷。

这次的反应比府试夺魁时更复杂、更诡异。

对普通百姓和敬佩沈墨“实学”才能的人来说,这是天大喜讯!虽名次不算顶尖,但在考场风波与“悍匪”血袭后,沈墨能金榜题名,本身就是奇迹!更证明他命格强硬、才华出众!一时间,“沈秀才”的美名再次被传颂!

但在嫉妒或敌视沈墨的人眼中,这结果如鱼刺卡喉,不上不下,难受至极!

他们以为沈墨在考场舞弊(虽被压下,风声己传开)与夜袭后,定会名落孙山,身败名裂!却不想他竟考中了!虽只是第十七名,但终究是秀才,是正儿八经的“士”,拥有官府承认的功名与特权!

这让他们如何甘心?!

尤其陈子昂!得知沈墨不仅未死于黑蛇帮刺杀(虽不知战况,只知行动失败),还考中秀才,他整个人几近疯魔!耗费巨资,动用关系,甚至买凶杀人,竟未能阻止这贱民崛起?!

“废物!一群废物!”陈子昂在府邸歇斯底里咆哮,将能砸的东西砸了个稀巴烂!“五百两银子!连个穷秀才都杀不了!黑蛇帮这帮饭桶!该死!都该死!”

管家与仆从噤若寒蝉,大气不敢出!

发泄完怒火,陈子昂眼中闪过更阴狠与恐惧的光芒!

他知道,沈墨考中秀才,意味着多了“功名”护身符,更可首接向官府甚至更高层级告状!若沈墨将买凶杀人的事捅出,后果……

陈子昂不敢再想!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必须尽快想办法!要么彻底封住沈墨的嘴!要么抢先一步,将沈墨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他立刻秘密联络父亲在官场的心腹,以及同样看不惯沈墨的官员与读书人,酝酿更大风暴!

……

身处风暴中心的沈墨,对外界暗流涌动有所察觉。

秀才功名虽让他暂时获得安全保障(官员不可随意用刑或剥夺功名),但他知这不意味着高枕无忧!

陈子昂的疯狂报复随时可能再临!

高明远县令暧昧不明的态度如悬顶利剑!

远在京城的高文远,更如蛰伏巨兽,不知何时亮出獠牙!

他目前居住的柳家别院虽清静,却因夜袭暴露在敌人视线,继续留驻风险太大!

必须尽快转移!找一个更安全、隐蔽、能掌控命运的地方!

“墨哥儿,咱们还住这儿吗?”沈二牛也意识到危险,担忧问道。他如今草木皆兵,夜不敢熟睡。

“不住了。”沈墨摇头,眼中闪过决绝,“这里不安全了。我们必须立刻搬家!”

“搬家?搬哪儿去?”沈二牛愣住。府城虽大,但人生地不熟,客栈太贵,民房不安全……

“我自有安排。”沈墨神秘一笑。

他未投靠柳家(显得过于依赖),也未租住偏僻民房(同样不安全),而是选择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地方——安顺县会馆!

“会馆”是同乡、同业或同门在异地建立的互助团体与固定场所,供歇脚、聚会、交流信息,维护乡谊、排解纠纷,甚至集体维权。

安顺县作为青州府下辖县,在府城设有“安顺会馆”。因安顺贫困,在府城做官、经商、求学的人少,会馆规模小,位置偏僻,平日门庭冷落,几无存在感。

但沈墨敏锐意识到,这不起眼的会馆正是目前最理想的落脚点!

首先,会馆有一定“官方”背景,是同乡之谊象征。他作为安顺县新晋唯一的秀才,入住名正言顺,可获同乡庇护(虽有限)。

其次,会馆虽偏僻,却有基本院落与房间,提供独立安静的居住与学习环境。

最重要的是,入住会馆可联络团结在府城的安顺同乡!如做小买卖的商人、求学未出人头地的寒门学子、甚至在府衙当低级胥吏的同乡!

这些人地位虽低,能量有限,却可能成为他未来发展的重要助力,甚至组建成最初的“班底”!

沈墨要的不仅是安全住处,更要借机编织人脉网络!

主意己定,他立刻行动!

他先派沈二牛持“秀才”名帖(考中秀才后官府发放凭证)拜访会馆。

会馆管事是个曾在县衙当差的老吏,得知“沈案首”要屈尊入住破败会馆,受宠若惊!立刻收拾出最好两间上房,供沈墨主仆居住,连租金都不肯收(沈墨坚持留下“香火钱”)。

搞定住处,沈墨秘密“搬家”!

他先放出风声,称因遇袭心有余悸,准备回石桥村静养。

然后,在一个月黑风高夜,他带沈二牛及几本秘密账册与重要细软,悄无声息离开柳家别院,如人间蒸发,住进安顺会馆!

只有极少数核心之人(如柳若曦心腹、赵大虎暗哨)知他去向。

这招“金蝉脱壳”果然生效!

陈子昂闻沈墨“离开”府城,虽意外,却暗松口气,暂不用担心沈墨拿“把柄”找麻烦,将刺杀重心转向石桥村“老巢”(村子如铁桶,他未必得逞)。

高明远闻沈墨“回乡静养”,眉头微皱,未多言。或许他认为沈墨暂离是非之地,躲避风头,未尝不是好事?至少给他时间思考如何处理这“烫手山芋”。

沈墨巧妙利用“搬家”,跳出府城明枪暗箭漩涡,为自己赢得潜心发展、积蓄力量的宝贵时间!

入住会馆后,沈墨的生活进入新阶段。

白天,他刻苦攻读,为乡试做准备。有了府试经验与徐长青点拨,他对科举之道更深理解,学习得心应手。

同时,他有意识接触联络寄住或常来会馆的安顺同乡。

他未急于表露“招揽”意图,而是以“后学末进”的谦逊姿态,向年长同乡请教府城风土人情、官场规则;与寒门学子交流学问、分享心得;甚至拿出石桥村“土特产”(如红薯干、伤药)分享……

他渊博学识(虽隐藏大部分超越时代的东西)、谦和态度、偶尔流露的对时弊的深刻见解,很快赢得会馆同乡好感与尊重!

当他们得知这位沈案首不仅才华横溢,还带领石桥村在不到一年从贫困村变为“富裕村”、“模范村”,敬佩与隐隐自豪油然而生!

渐渐地,以沈墨为中心,一个松散但充满潜力的“安顺同乡会”雏形,在会馆悄然形成!

沈墨知这只是第一步。他要将散落在府城的“同乡之力”凝聚,拧成一股绳!将来或许成为他在府城立足、发展、对抗强敌的第一支援军!

乔迁新居,看似躲避风头,实则潜龙在渊,蓄势待发!沈墨的目光,己投向更远的未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