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5月26日,杭城的梧桐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阳光透过星芒汉堡店的玻璃幕墙,在地面投下斑驳光影。童诗涵身着淡蓝色连衣裙,指尖轻轻着手中烫金的录取通知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字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她抬起头,望向对面同样攥着通知书的李娜娜,两人眼中都闪烁着惊喜与激动。
“诗涵,我真的考上了!”李娜娜扑过来紧紧抱住童诗涵,马尾辫扫过她的脸颊,“我爸妈知道后,首接把食品公司的庆功宴改成了升学宴!”她掏出大哥大,调出最新的财务报表,“上个月公司营业额突破12亿,我爸说这都是沾了星芒的光!”
童诗涵笑着翻开李娜娜的录取通知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印章鲜红夺目。记忆瞬间闪回创业初期,两个少女在杭城街头发传单的场景。那时的李娜娜总说“要做最懂商业的学生”,如今,她不仅帮助家族企业实现腾飞,更以全省文科状元的成绩叩开了顶尖学府的大门。
“对了,雷大哥也考上北大了!”李娜娜突然想起什么,快速翻找着QQ聊天记录,“他刚在群里发了消息,计算机系!”屏幕上,雷军的头像跳动着:感谢童总和星芒,让我在代码与知识的海洋里找到了方向。配图是他站在老宅前,手中的通知书与身后的奔驰车形成奇妙的呼应——那个曾经在星芒后厨调试系统的少年,终于要奔赴更大的舞台。
此时,店长急匆匆跑来:“童总,有位特殊客人点名要见您!”推开VIP包间的门,童诗涵愣住了——满头银发的老者身着中山装,正专注地品尝星芒独创的“东坡肉汉堡”。看到童诗涵,老人笑着摘下眼镜:“小姑娘,我是教育部调研组的,听说这里有位边创业边读书的传奇人物?”
会议室里,投影仪投射出星芒汉堡的商业版图。童诗涵站在幕布前,将录取通知书轻轻放在讲台上:“各位领导,这是我人生的第二份答卷。”她调出学生员工数据,“目前星芒有376名兼职学生,其中58人考上重点大学。我们不仅提供工作机会,更设立‘星芒奖学金’,资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
调研组组长频频点头:“你让我们看到了教育与商业结合的新可能。下个月的全国教育创新大会,想邀请你去分享经验。”他的目光落在童诗涵胸前的“星芒之星”徽章上,“这个徽章,或许会成为新时代青年奋斗的象征。”
消息很快传遍星芒的每个角落。深圳企鹅科技办公室里,马华腾和张志东击掌庆祝;湘西数字课堂中,孩子们举着自制的“学霸证书”欢呼;就连杭城总部的保洁阿姨,都特意包了状元粽送到员工食堂。童诗涵的大哥大响个不停,来自全国各地的祝福短信塞满了收件箱。
深夜,童家别墅的书房依旧亮着灯。童诗涵打开那台海外带回的笔记本电脑,创建了新的文档《象牙塔里的商业实验》。键盘敲击声中,她写下:大学不是终点,而是带着商业理想重新出发的起点。窗外,星芒汉堡的霓虹灯与星空交相辉映,宛如她即将开启的双重人生——在学术殿堂汲取养分,在商海浪潮中破浪前行。
此时,QQ群“未来合伙人”弹出新消息。雷军分享了北大校园的照片,未名湖畔的垂柳随风轻摆;李娜娜晒出光华楼的课程表,密密麻麻的金融课程旁,她标注着“要把家族企业数字化”;马华腾则发来一段神秘代码:等你们开学,有个震撼的新项目。
童诗涵微笑着回复:我们在更高处相见。发送的瞬间,她仿佛看见无数条无形的线,将天南海北的伙伴们紧紧相连。这些在星芒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即将带着代码与商业的火种,在象牙塔中点燃新的传奇。而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最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