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风云五万亿帝国的好姐妹掌舵
沈氏风云五万亿帝国的好姐妹掌舵
当前位置:首页 > > 沈氏风云五万亿帝国的好姐妹掌舵 > 第二十章 潮涌宝岛:商脉铸魂启新程

第二十章 潮涌宝岛:商脉铸魂启新程

加入书架
书名:
沈氏风云五万亿帝国的好姐妹掌舵
作者:
穿越神探夏洛克
本章字数:
3344
更新时间:
2025-05-05

1949年8月1日,宝岛高雄港的烈日炙烤着码头,起重机吊起的集装箱碰撞出清脆声响。沈知意身着亚麻白裙,脚踏凉鞋立在甲板上,望着远处绵延的海岸线。海风裹挟着咸涩气息掠过发梢,她手中握着的投资计划书被吹得哗哗作响——这份总额30亿新币的协议,即将在这片土地上掀起一场产业变革。

"沈小姐,李总统的车队己经到港口了!"沈舒攥着遮阳伞匆匆跑来,防晒袖套下的手臂晒得通红,"他还带了二十多家本地企业的代表!"沈知意点点头,指尖划过计划书封面上烫金的"沈氏食品工业集团"字样。三个月前与李铭远的那场谈判,此刻终于迎来实质性进展。

码头红毯尽头,李铭远身着浅色西装快步走来,身后跟着拎着公文包的幕僚。"沈小姐,宝岛百姓可盼着这一天呢!"他伸手接过沈知意递来的安全帽,目光扫过不远处堆放的机械设备,"30亿新币,换算成台币足以建起十座现代化工厂,这手笔......"

"李总统,沈氏不仅要建厂,更要造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沈知意示意沈宁展开巨型沙盘,上面微型工厂、农场、冷链运输线路星罗棋布,"从台南的凤梨田到台北的食品加工厂,从冷链物流到海外销售,沈氏会把在南洋积累的经验全盘复制过来。"她指向沙盘边缘标注的"出口航线","首批凤梨罐头将销往欧洲,预计能为宝岛带来百亿产值。"

次日,沈知意的车队驶入台南乡间。颠簸的土路上,农人赶着牛车避让,浑浊的眼神里满是戒备。当车队停在一片荒芜的凤梨田旁时,沈知意踩着泥泞走向正在劳作的老农:"阿伯,以后这片地归沈氏和你们合作社共同经营,每亩保底收购价翻三倍。"她从挎包里掏出样品罐头,"您尝尝,这是用你们种的凤梨做的。"

老农颤巍巍接过罐头,撬开盖子的瞬间,甜香西溢。"这......这真能卖去国外?"他抹了把脸上的汗水,"以前收成不好,凤梨都喂猪了......"沈知意蹲下身,指着田埂边的水渠:"沈氏会出资修灌溉系统,还会派技术员教你们改良品种。等工厂建好,你们首接把凤梨送来,不用再担心销路。"

消息像长了翅膀般传遍乡村。三日后,沈氏在台南设立的农业合作社挤满了签约的农户。一位拄着拐杖的老者颤声说道:"我活了七十岁,头一回见有商人愿意带着咱农民一起发财!"沈知意握着老人粗糙的手,想起杭城祖宅祠堂里"义利兼济"的匾额——八百年商道传承,此刻终于在宝岛落地生根。

然而,建设并非一帆风顺。A国得知消息后,暗中指使部分本地势力阻挠施工。某天深夜,食品工厂的地基被人恶意破坏,钢筋在暴雨中。沈知意连夜赶到现场,看着工人们沮丧的神情,突然想起《三十六计》中的"借尸还魂"。

"沈舒,联系南洋大学的考古队。"她在泥泞中踱步,"就说我们在工地发现了清代开垦遗址,需要暂停施工配合研究。"次日,戴着草帽的考古学家们进驻现场,实则暗中加强安保。与此同时,沈氏通过媒体大肆宣扬"保护文化遗产"的理念,舆论风向瞬间逆转。那些企图捣乱的势力,反而成了破坏历史文物的罪人。

1950年元旦,第一座沈氏食品工厂正式投产。流水线旁,工人们穿着崭新的工装调试设备。当第一罐印着"宝岛风味"字样的凤梨罐头下线时,整个车间爆发出欢呼。李铭远举起罐头,对着镜头激动地说:"这不仅是一罐凤梨,更是宝岛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投产庆典上,沈知意收到周先生从北京发来的贺电。电报纸上的字迹苍劲有力:"知意,你在宝岛的创举,为两岸融合开了先河。"她将电报贴在心口,望向厂区外一望无际的凤梨田——曾经荒芜的土地,如今己成为希望的绿洲。

夜幕降临,沈知意站在高雄港的栈桥上。远处,装载着沈氏产品的货轮正鸣笛启航,船身的灯光在海面拖曳出金色的光带。她摸出怀中小巧的收音机,里面正播放着台南农民自编的歌谣:"沈氏船,载凤梨,漂洋过海换黄金;农工商,一条心,宝岛处处是春景......"

海风送来咸涩的潮气,沈知意的思绪飘向南洋。沈氏集团总部的财务报表显示,宝岛项目己带动周边产业实现87%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曾经对立的两岸商脉,正通过这条"凤梨之路"悄然联结。她握紧栏杆,望着漫天星辰——八百年商道,终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出属于新时代的传奇。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