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8月1日,南洋新加坡的热浪裹挟着咸涩的海风,却丝毫掩盖不住星光影视公司总部的热闹氛围。玻璃幕墙外,数十辆豪华轿车整齐排列,车门打开,身着华服的明星们踩着红毯鱼贯而入,钻石项链与定制礼服在阳光下折射出璀璨光芒。公司大厅内,巨大的电子屏实时滚动着"薪资发放日"的字样,金色的数字跳动间,是一场令人咋舌的财富盛宴。
"沈总,首批签约艺人的薪资己核算完毕。"财务总监擦着额头的汗,将烫金报表递上,"李小龙先生的片酬加奖金共计400万新币,其他一线明星均在200万至350万区间。"他咽了咽口水,"这可是传统影视公司全年预算的数倍。"
沈知意翻看着报表,指尖在李小龙的名字上停顿片刻。此刻的她身着黑色刺绣旗袍,盘发间点缀着一枚翡翠发簪,整个人散发着不怒自威的气场。"按计划发放,"她合上文件夹,"另外,给每位艺人赠送沈氏珠宝定制的纪念胸针,成本算在公司品牌推广费里。"
消息很快传遍全球娱乐圈。在好莱坞,某老牌影星看着报纸上星光影视的薪资新闻,将咖啡杯重重砸在桌上:"200万新币?折合成美元都快130万了!这让我们怎么竞争?"而在东京,刚拿到300万新币片酬的日本女星对着镜头落泪:"这笔钱,足够我在家乡建一所学校。"
与此同时,沈氏金融公司的交易大厅内,操盘手们紧盯着汇率屏幕。100美元兑换150新币的汇率曲线如同被钉死般稳定,而新币对越南盾的汇率更是强势——100新币可兑换5000越南盾。这种近乎"霸权"的货币地位,正是沈知意多年布局的成果。
"沈小姐,A国财政部发来抗议函。"秘书递上蓝色信封,"他们指责我们操纵汇率,破坏国际金融秩序。"
沈知意冷笑一声,将信函扔进碎纸机:"告诉他们,新币的稳定源于强大的实体经济支撑。"她调出电子沙盘,上面闪烁的光点代表着沈氏集团在全球的产业布局——从半导体工厂到航运码头,从影视制作到粮食储备,每一个环节都在为新币的价值背书。
当天下午,沈知意召开紧急会议。星宁集团的高管们围坐在全息投影前,看着东南亚各国货币的波动数据。"越南盾最近持续贬值,"沈宁推了推眼镜,"我们在胡志明市的投资项目,是否需要......"
"不仅不撤资,"沈知意打断她,"反而要加大投入。用新币收购当地优质资产,同时推出'新币结算优惠计划',让越南的进出口企业都离不开我们。"她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与我们的货币深度绑定,所谓的汇率战争,我们就己经赢了一半。"
夜幕降临,星光影视公司的庆功宴在滨海湾金沙酒店举行。舞台上,刚拿到400万新币奖金的李小龙表演了一段即兴双节棍,金属器械划破空气的声响与宾客们的欢呼声交织。沈知意站在贵宾席,看着举杯欢庆的众人,心中却在盘算着更大的棋局。
老式电报机突然发出急促的"滴滴"声。沈知意接过密电,上面写着:"A国准备联合欧洲各国对新币发起狙击。"她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对着无线电下令:"启动'海啸计划',在国际期货市场抛售A国国债,同时放出沈氏集团将发行新币债券的消息。"
当庆功宴的烟火在夜空中绽放时,沈知意独自走向酒店顶层的观景台。脚下的新加坡灯火辉煌,远处的星宁集团大厦如同永不熄灭的灯塔。她知道,这场关于货币霸权与娱乐帝国的双重战争才刚刚开始,而她手中的筹码,足以让任何对手胆寒。新币的传奇,正随着星光影视的崛起,书写着属于东方的金融与艺术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