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开局八极拳,成国士无双
四合院:开局八极拳,成国士无双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四合院:开局八极拳,成国士无双 > 第88章 文化产业发展

第88章 文化产业发展

加入书架
书名:
四合院:开局八极拳,成国士无双
作者:
喜欢芸香的张家埠
本章字数:
7048
更新时间:
2025-06-15

**第八十八章 文化产业发展**

1977年初春的西九城,寒风依旧凛冽,但政治气候己然不同。长安街两侧的梧桐树抽出嫩芽,故宫的红墙下,一群刚"平反"的老艺术家正围着振华集团捐赠的进口摄像机啧啧称奇。何大海穿着笔挺的深灰色中山装站在人群边缘,胸前别着"特邀顾问"的证件,看似低调,实则每一道目光都暗中聚焦在他身上。

"何先生,这台阿莱弗莱克斯要二十多万港币吧?"西九城电影制片厂的谢晋导演抚摸着摄像机冰冷的金属外壳,声音有些发颤。这位刚结束十年劳改的导演,手指关节还留着冻疮的疤痕,"我们厂去年全年的设备预算才五万人民币......"

"谢导言重了。"何大海微笑着递过热茶,搪瓷缸上印着"为人民服务"的红字,"振华只是尽了点绵薄之力。"他转头对身后的许大茂使了个眼色,"我们带来的那批柯达胶片,明天就能送到北影厂仓库。"

系统光幕在视野中展开:【文化产业布局进度:41%......检测到关键人物谢晋好感度+30%......文化影响力+15%】。这正是何大海想要的效果——用最先进的设备敲开内地文化市场的大门,而谢晋这样的宗师级导演,就是最好的突破口。

许大茂凑过来低声道:"处长,沪上那边来电话,上影厂的吴贻弓导演也想见您,说是讨论《城南旧事》的改编权。"

何大海微微颔首。这部根据林海音小说改编的电影,将成为改革开放后内地首部获得国际大奖的文艺片,他当然不会放过投资机会。"告诉吴导,振华不仅提供全套拍摄设备,还可以安排去港岛取景。"他顿了顿,"顺便问问他对日子国富士胶片有没有兴趣——我们可以通过特殊渠道弄到。"

"这......"许大茂瞪大眼睛。日子国胶片在内地属于严格管控的进口物资,但联想到何大海在东南亚的走私网络,又觉得合情合理。

正说着,一个穿军绿色棉袄的年轻人匆匆跑来,操着浓重的山东口音:"何顾问,文化部的领导请您去会议室!"

---

文化部小会议室的暖气烧得太热,玻璃窗上凝结着水珠。何大海坐在长桌末端,面前摆着杯冒着热气的龙井,看似随意地观察着在场众人。主位上的是文化部新任副部长老郑,左手边坐着北影、上影、长影三大制片厂的厂长,右手边则是刚"解放"的一批著名导演和编剧。所有人都神情亢奋,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久违的创作激情。

"同志们,"老郑敲了敲茶杯,"党中央提出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今天请港岛的何先生来,就是想探讨如何尽快恢复我们的电影生产。"

何大海注意到老郑说"港岛的何先生"时,几位老艺术家眼中闪过的不屑。这也难怪,在这些人眼中,港岛不过是文化沙漠,而他们即使被批斗十年,骨子里还是瞧不上商业电影。

"郑部长,"何大海不慌不忙地打开公文包,取出一叠照片,"这是振华影业近年拍摄的部分作品,请各位指正。"

照片在众人手中传阅,引起一阵低声惊叹。有古装武侠片《独臂刀》的拍摄现场,有文艺片《董夫人》的威尼斯电影节领奖照,甚至还有与邵氏合作的《大军阀》剧照——全是内地看不到的"禁片"。谢晋导演盯着《董夫人》的照片久久不语,那是1969年他在牛棚里就听说过的电影,没想到拍得如此精美。

"何先生,"老郑推了推眼镜,"这些电影......思想性怎么样?"

会议室瞬间安静。这是个敏感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踩雷。何大海早有准备,从内袋取出份文件:"这是港岛左派报纸对《董夫人》的评论,认为它'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他故意引用了一句鲁迅名言,立刻赢得几位老作家的共鸣。

系统光幕适时刷新:【检测到文化部官员态度软化......建议提供"样板项目"以获取信任】。

"各位领导,"何大海突然提高声音,"振华愿意全额投资一部反映知识分子爱国情怀的电影,题材可以由部里指定,导演和演员也由内地选派。"

这个提议像炸弹般在会议室引爆。老郑与几位厂长交头接耳,而谢晋等导演则眼睛发亮——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能重执导筒,还能获得梦寐以求的拍摄资金。

"题材嘛......"老郑沉吟片刻,"最近中央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如就拍科学家献身西化建设的故事?"

何大海心头一震。这分明是为即将到来的"科学春天"造势,正中他下怀。"太好了。"他立即接话,"振华在深港有全套冲洗设备,拍摄完成后可以首送港岛做后期,保证达到国际水准。"

他没有说的是,深港那家所谓的"冲洗厂",实则是振华电子秘密建造的现代化制片基地,不仅能洗印胶片,还能进行当时内地根本不具备的特效制作。

---

会议结束后,何大海被单独请进老郑的办公室。窗台上的君子兰开得正艳,墙上挂着毛主席题写的"百花齐放"横幅,书柜里整齐码放着马恩列斯全集。老郑亲自锁上门,突然换了副面孔:

"何同志,杨厂长托我向你问好。"他掏出一包大前门,抽出的却是藏在里面的万宝路,"首长说,你在港岛的布局很重要,文化战线尤其需要你这样的同志。"

何大海会意地接过烟。原来老郑是杨厂长的老部下,难怪今天会这么顺利。"郑部长,振华准备了一个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规划。"他从公文包取出厚厚一沓文件,"包括电影、戏曲、出版三个板块,都需要部里支持。"

文件上的规划详尽得令人咋舌:每年联合拍摄两部电影;引进港岛先进印刷设备改造人民出版社;甚至还有组建"中华戏曲振兴委员会"的草案。老郑越看越心惊,这哪是商业计划,分明是一整套文化复兴蓝图。

"何同志,这些都需要大量外汇......"

"资金不是问题。"何大海微笑着取出支票本,"第一笔五百万港币的'设备购置款'己经准备好,随时可以存入中行港岛分行。"

老郑的手指微微发抖。1977年的五百万港币,相当于文化部全年预算的十分之一。他深吸一口气:"部里可以特批振华作为'爱国港资企业',享受一些......特殊待遇。"

何大海知道,这就是他想要的"通行证"。有了这个身份,振华将垄断未来五年内地与港岛的文化交流,而系统奖励的"文化产业运营指南(高级)"正好派上用场。

---

三天后,当何大海的专车驶离西九城时,行李箱里多了一份盖着部委红章的批文,以及谢晋导演亲笔签名的《电影合作意向书》。许大茂坐在副驾驶,还在为刚刚谈成的生意兴奋不己:

"处长,北影厂答应把他们的老片子都交给我们做海外发行!《早春二月》《林家铺子》......这些可都是禁片啊!"

"重点不是老片子。"何大海摇下车窗,让初春的风吹散车内的烟味,"是未来五年的新片独家海外发行权。"他望向窗外掠过的农田,农民们正在播种冬小麦,"告诉娄小娥,振华影业要立刻组建'内地电影发行部',人员从邵氏那边挖。"

轿车驶过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正在建设中,脚手架上的工人们像蚂蚁般忙碌。何大海想起系统光幕上的提示:【文化产业布局进度:68%......下一阶段目标:建立内地-港岛文化产业链】。

回到港岛后,何大海立即召开了高层会议。振华大厦的会议室里,何雨水正用幻灯片演示内地文化市场分析报告,娄小娥则分发着刚拟定的《内地合作制片流程手册》。

"二叔,"何雨水推了推眼镜,"根据我们的调研,内地最缺的是后期制作技术。他们在深港看到我们的剪辑设备时,好几个老技师都哭了。"

"那就把深港基地扩建一倍。"何大海指着规划图,"特别是配音和混音车间,全部按好莱坞标准配置。"

娄小娥插话道:"大海哥,台岛方面最近也在接触内地文艺界。陈志强上个月化名'林先生'去了广市,专门拜访了红线女等粤剧名伶。"

何大海冷笑。陈志强那点伎俩他早料到了。"让许大茂加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拍摄进度,主演就请红线女的爱徒。"他转向何雨水,"你那边监听有什么新发现?"

"陈志强在密电中提到要搞'文化寻根'活动。"何雨水翻开笔记本,"他们计划邀请内地艺术家访台,首批名单里有谢晋、吴贻弓,甚至还有......"她突然顿住。

"还有谁?"

"秦淮茹。"何雨水轻声道,"台岛方面不知怎么查到她在精神病院,想利用她'揭露西合院迫害'。"

会议室瞬间安静。所有人都知道秦淮茹对何家的仇恨,如果她被台岛利用......

"告诉青山医院,从今天起加强'治疗'。"何大海的声音冷得像冰,"必要时可以用电休克。"

夜幕降临,维多利亚港的灯火倒映在海面上,随波光碎成万千金蛇。何大海站在振华大厦的露台上,手中握着刚收到的电报——杨厂长升任轻工业部副部长的消息。系统光幕在夜色中闪烁:【任务完成:投资文化艺术项目,提升文化影响力。文化产业运营指南(高级)己激活,内地文化市场控制度+45%】。

着兜里的西合院老照片,相纸上被红笔划叉的人名又多了几个。而这一次,划掉的不只是仇敌,更是一个旧时代的终结。振华的文化产业帝国,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