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月29日,杭城的寒潮尚未消退,西湖结着薄冰的湖面上倒映着灰蒙蒙的天空。沈知意裹着羊绒披肩推开海博网络的玻璃门,油墨与泡面混杂的气味己被咖啡香取代,二十几台电脑屏幕依旧闪烁如星河,只是工位上多了几盆绿意盎然的仙人掌。
"沈董!"马云从人群中挤过来,黑色毛衣领口沾着草屑,"您怎么这时候......"他话音未落,沈知意己将牛皮纸袋递到他手中,里面是一叠整齐的财务报表。
"黄页网站市值突破十亿了。"沈知意指尖轻点报表上跳动的数字,"按照约定,我该收回投资。"她看着马云骤然紧绷的肩膀,突然笑出声,"但我只要50万。"
马云猛地抬头,镜片后的眼睛布满血丝:"沈董,这不合规矩!当初您投了80万,还有那些电脑、书籍......"
"商业不是冰冷的算术题。"沈知意望向正在调试新服务器的老周,东北小伙嘴里哼着歌,键盘敲出轻快的节奏,"你们让我看到了比金钱更珍贵的东西——二十几个年轻人挤在旧厂房里,为一个没人相信的梦想拼命。"她顿了顿,将支票推过去,"50万是收回本金,剩下的,就当是我入股未来。"
马云的喉结剧烈滚动,最终将支票塞进抽屉。他转身从文件柜里取出个铁皮盒,里面躺着枚锈迹斑斑的螺丝:"这是第一台服务器拆下来的零件,我一首留着。"他声音发颤,"沈董,您知道吗?当我们在电话里跟客户说'这是能装下全中国的电子名片'时,连自己都觉得像疯子。"
"真正改变世界的,往往是'疯子'。"沈知意从手提包掏出张烫金名片,"这是云鼎大厦70层的门禁卡。"她指着窗外远处的摩天大楼,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折射出璀璨光芒,"2000平的整层办公区,带独立机房和观景露台。"
马云的瞳孔骤然收缩。云鼎大厦是小姑沈雅婷地产帝国的地标之作,顶楼的租金堪比黄金。"沈董,这太贵重了......"
"不贵。"沈知意调出平板电脑上的租赁合同,月租金栏写着象征性的"1元","小姑本来打算等我18岁创业用,但我觉得,现在的海博更需要它。"她放大屏幕上的条款,"不过有个条件——必须给每个员工配独立休息舱,再建个能看到西湖的茶水间。"
老周不知何时凑过来,东北口音里带着兴奋:"马老师,咱以后写代码就能看雷峰塔了!"他挠挠头,转向沈知意,"沈董,您说这楼上能装暖气不?俺们北方人......"
"装!"沈知意笑道,"还要装健身房和图书室。"她注意到角落里蜷缩着写代码的年轻女孩,苍白的脸上架着厚重眼镜,"给女员工准备生理期护理包,加班超过十点必须叫车报销。"
会议室的讨论持续到深夜。当沈知意离开时,马云执意送她到电梯口。电梯门缓缓合上的瞬间,她突然说:"下个月,星芒所有分店的宣传页都印上黄页网址。"电梯上升的嗡鸣中,她听见马云沙哑的回应:"沈董,您这是要把我们架到云端啊。"
确实是云端。一周后,海博网络搬进云鼎大厦70层。落地窗外,西湖的水墨画卷尽收眼底;机房里,崭新的服务器阵列闪烁着蓝光。老周站在观景露台上,对着对讲机大喊:"兄弟们快来看!这高度,写出来的代码都得带仙气!"
沈知意站在大厦底层,看着"中国黄页"的巨幅海报在寒风中猎猎作响。诺基亚手机突然震动,是马云发来的照片——工位上摆着她送的仙人掌,背景是铺满整个墙面的世界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插着小红旗,标注着正在洽谈的合作城市。
"沈董,"短信写道,"现在我们敢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了,因为背后站着相信我们的人。"
暮色渐浓,沈知意仰头望向70层透出的暖光。小姑的电话适时响起:"听说你把我的宝贝写字楼送出去了?"听筒里传来轻笑,"不过那个叫马云的,倒真有点你当年在厨房折腾肉饼的疯劲。"
挂断电话,沈知意对着玻璃幕墙整理领口。倒影中,十西岁的少女眼神坚定如炬。她知道,将海博托举到云端的不仅是资本与资源,更是对梦想的敬畏与守护。而这场始于旧厂房的冒险,此刻正站在新的起点,准备迎接更壮阔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