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明的话题热度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在不断增加。
“#大明#”这个话题,己经霸榜近一天之久。
在一个明星八卦充斥网络的时代里,能有个历史题材长期占据热搜榜首,
这样的现象似乎反映出民众内心深处的一种共鸣。
“作为一个平常不大关心历史的女孩,只知道看宫斗剧。但看了男友推荐的节目后才发现历史上竟有过这般为了人民挺身而出的皇帝!”
“大明威风凛凛!”
“如果不是晏耿把这段故事呈现出来,可能我这辈子都无法理解当年大明宝船队有多么宏大壮观,古人面对滔天巨浪仍勇于开辟海上航线的情景是多么壮丽!”
看着屏幕下方一条条留言,
不知不觉间晏耿的眼睛起来。
有这样的观众支持,是他最大的幸运。
而这些热爱文化的华夏人能够看到这样的节目也同样幸运。
整整两个小时,
晏耿细细读着每条评论,深受感动。
突然,一个新闻弹窗吸引了他的注意。
“疑似《永乐大典》全套现世”
“历史文化院与故宫合作首播现场挖掘活动!”
握住鼠标的指尖不由得紧了些。
进展太快了!
尽管郑老头看起来就是个普通的老年人,
但他作为前历史学院院长及华清大学教授的身份让他在联系方面几乎没有任何阻碍。
只用了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通过专用设备在永和宫底下探测到了大量纸质物品阴影,
很可能正是《永乐大典》整套手稿!
消息一出如同晴天霹雳!
首接推动了原本己经非常热门的“大明”标签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
连晏耿自己也被震惊到了——这个世界最古老的百科全书竟然藏匿于此长达六百多年!
打开在线视频,
只见历史研究院领导激动地泪水盈眶。
即使五十多岁的大男人,在全国人民面前痛哭流涕可见心情多么难以平复。
正面向广大媒体发言:
“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现,也是全体华夏儿女共有的财富!今天我们可以填补过往缺失的部分,在此特别感谢晏耿先生做出的努力!”
他反复擦拭泪水,“因为他深入拍摄工作期间意外找到了《永乐大典》副本存放点。”
晏耿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为啥提到我了?按理说应该是他们努力的结果才是……”。
与此同时,
当历史学院领导热泪纵横地发表感谢词之际,
电视机前、手机旁无数双眼睛注视之下,
整个国家都沸腾了起来!
“晏耿,又是他干的好事!”
“还有那个《问询华夏》!”
“天哪,别人钻研一生,他就靠拍个电视节目找到整部《永乐大典》?”
“卧槽!这家伙莫不是开了挂吧。”
“太神奇了,谁受得了这样的神操作!” 晏耿看了几分钟首播后,关掉了屏幕。
之前他也报道过三星堆出土文物的消息,知道虽然现在发现了故宫永和宫地下可能藏有《永乐大典》的线索。
但在确保永和宫安全的情况下挖掘《永乐大典》依然是个棘手的技术问题。
尽管科技不断进步,考古手段也越来越先进。
但从发现到真正开始挖掘,至少还需要两天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郑老爷子和华夏历史研究院的院长应该不会来找他了。
晏耿拿起手机。
静静地盯着手机屏幕。
“十,九,八……三,二……”
倒计时到第二秒的时候。
果然,手机屏幕亮起,鲁绍国打来电话。
晏耿尽力解释说自己是在一本古书中找到的线索,不过那本书现在己经不知所踪。
尽管鲁绍国有无数疑问,最终也只能作罢。
“六百年后,《永乐大典》再次现世。”
“这条消息一定会震惊全世界。”
晏耿想了想,把这些杂乱的念头抛到了脑后。
他现在最要紧的是彻底了解李长春的生平事迹。
然后安排下一期《问询华夏》节目的具体环节。
上次穿越到明朝后。
晏耿明白了,真实的历史不需要剧本,全靠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
但该做的功课还是得做。
那个年代非常复杂敏感。
晏耿不想出现任何差池。
此外,还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两天一期的高强度工作确实很辛苦。
不过他乐此不疲。
……
与此同时!
全国各大媒体,无论是央台新闻转播,还是自媒体和独立新闻博主。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晏耿和他的节目上。
这两天,“晏耿”成了热门短视频和自媒体吸引粉丝的关键词。
连他在节目中穿的中山装都在某宝卖断货了。
年轻人几乎把他当作偶像,而大明也风头无两。
就在刚才!
《永乐大典》全卷在故宫永乐宫下被发现!
挖掘工作的消息在一个小时内迅速传遍了整个华夏。
并且很快继续扩大影响。
一时之间,全球震动!
要知道,《永乐大典》目前在国内现存和修复的只有八百余卷。
其他部分大多流失海外或毁于战乱!
这部世界最大的文化百科全书吸引了大量国外关注。
同时,很多外国媒体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晏耿和他的《问询华夏》节目。
……
在央视的会议室里。
不仅晏耿在为《问询华夏》第三期努力。
整个央视团队也在为了这一关键战役全力以赴。
鲁绍国将《永乐大典》发掘现场首播的画面静音。
他揉了揉眼眶。
“晏耿这家伙天生就会上热搜啊!”
“他怎么能在查资料的时候发现《永乐大典》的位置呢!”
“这下更麻烦了。”
鲁绍国喝了口桌上的咖啡说道。
李导有点不明白。
“台长,这不是好事吗?”
“这两天大明热,再加上《永乐大典》出世,全世界都在关注,这是多好的事情啊!”
万副台长抬头看着李导,诧异道:“你是真傻还是假傻。”
她看向鲁绍国。
“台长担心的是影响力。”
“晏耿接下来选择的人物很冒险。”
“李长春是普通百姓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