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4日,农历大年初一,朝阳的金辉洒在常德城郊的工地上,塔吊的钢铁巨臂划破薄雾,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鸣声与零星的鞭炮声交织成独特的新春乐章。沈浩然戴着红色安全帽,手中的平板电脑投射出星宁商场的全息模型——这座30层的商业综合体犹如一柄即将出鞘的利剑,地下室6层停车场的规划可容纳5000辆汽车,顶部的空中花园与天际泳池在虚拟光影中熠熠生辉。
"沈总,星城公寓住宅区22期的地基己经完成80%!"项目总监小跑着递上进度报告,"但木工和电工缺口还很大,现在正值春节,招工有些困难......"
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嘈杂的人声。沈浩然抬眼望去,只见数百名工人围在临时搭建的招聘台前,马婉婷正踮着脚调试扩音器,红色羊绒大衣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各位老乡!"她的声音清脆有力,"星宁集团提供免费技能培训,木工、瓦工每天补贴200元,学成后月薪保底一万五!"
人群顿时沸腾起来。一位满脸沟壑的老瓦工挤到前排:"真有这么好的事?俺们就会砌墙,能学啥新玩意儿?"
沈浩然接过话筒,身后的LED屏幕切换成智能建筑施工演示:"老师傅,我们教您用激光水平仪砌墙,误差不超过1毫米;用电控砂浆喷涂机,效率比人工高十倍。"他调出工资单投影,"这是上个月培训合格的工人收入,瓦工王建国,月薪21800元,还拿到了季度创新奖。"
人群中爆发出惊叹。25岁的塔吊司机陈昊挤到最前面,安全帽下的眼神透着渴望:"沈总,我开过普通塔吊,能学你们那种智能防碰撞的吗?"
"不仅能学,学会了首接升为技术主管!"沈浩然拍了拍他的肩膀,转头对项目总监说,"启动'星火计划',让技术骨干一对一教学,三天内完成基础培训。"
此时,一辆黑色轿车驶入工地。常德新任市长李明远走下车,身后跟着城建局、商务局的负责人。"沈总,新年大吉!"李明远握着沈浩然的手,"星宁项目被列为省级重点工程,有任何需求尽管提!"
沈浩然将众人引至规划沙盘前,激光笔扫过星宁壹号别墅群:"这里采用智能生态系统,雨水收集、太阳能供电,连草坪灌溉都是AI控制。"他调出经济效益分析图,"预计商场开业后,年客流量超2000万人次,带动周边房价上涨30%,创造2.8万个就业岗位。"
李明远频频点头:"市政府计划开通地铁3号线首达项目,教育、医疗配套也会同步落地。"他压低声音,"听说您在西北治沙的事?省领导想请您分享经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啊!"
夜幕降临时,工地亮起万盏照明灯,宛如坠落人间的星河。沈浩然站在30层楼顶,看着下方忙碌的培训现场——木工们在学习数控切割机操作,电工小组围着智能配电箱争论线路布局,瓦工们正用VR设备模拟高空作业。远处,星城公寓的楼体在夜色中节节攀升,轮廓灯勾勒出未来都市的模样。
"在想什么?"马婉婷递来热可可,睫毛上沾着细小的雪花。
"在想老祖宗说的'授人以渔'。"沈浩然望着培训区的热闹景象,"这些工人学会新技能,不仅能改变自己的生活,还能带动整个城市的产业升级。"他打开手机,展示星宁公益基金的最新数据,"常德项目每投资1亿元,就会拿出50万用于职业教育。"
突然,人群中爆发出欢呼。原来是第一批通过智能塔吊考核的工人领到了红色奖金信封。陈昊挥舞着信封大喊:"俺媳妇说,等挣够钱,就把娃接到城里读书!"
沈浩然的眼眶微微发热。他想起周洪武在沙漠种树时说的"救赎",此刻在这片工地上,另一种救赎正在发生——用资本的力量创造机会,用科技的翅膀托起梦想。
远处,星宁商场的广告屏亮起倒计时:距离开业还有365天。沈浩然握紧妻子的手,在璀璨的灯火中许下承诺:明年今日,这里必将成为一座崛起的商业之城,而那些曾在尘土中挣扎的梦想,终将绽放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