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1月13日,京城的夜被薄雾笼罩,童诗涵别墅书房的灯光刺破朦胧。陈丽华端着红枣银耳羹轻手轻脚走进来,这位身着素雅旗袍的保姆将托盘放在胡桃木茶几上,目光不经意扫过电脑屏幕——上面跳动的是纳斯达克科技股的实时走势。
"童小姐,这附近三栋别墅这周都租出去了。"陈丽华擦拭着书架,语气带着几分感慨,"租客都是拿着星宁集团内部推荐信的创业者,有个做互联网的小伙子说,就算睡客厅也要住进来沾沾'女巴菲特'的财气。"她从围裙口袋掏出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股票代码,"我照着您书里写的'行业周期理论',上个月投的家电股涨了27%。"
童诗涵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看着眼前这个打破常规认知的保姆。22岁的陈丽华毕业于财经大学,三年前因家庭变故应聘家政,却凭借对商业的敏锐首觉,在照顾起居之余自学投资。此刻她无名指上的钻戒闪着微光——那是用炒股收益为母亲换肾后,余下资金购置的第一件首饰。
"下个月调到投资部做助理吧。"童诗涵将最新的《金融衍生品手册》推过去,"不过丑话说在前,星宁的每个岗位都要经得起放大镜检验。"她调出别墅安保系统,监控画面里,新来的租客正抱着电脑在花园长椅上工作,"告诉物业,开放共享会议室,让这些创业者定期交流。"
与此同时,在清华图书馆古籍区,19岁的童舒正踮着脚够顶层书架上的《梦溪笔谈》。她的帆布包上挂着自制的"星芒汉堡"钥匙扣,口袋里还塞着未完成的智能咖啡机设计图。突然,一本《资本运作与风险控制》从斜上方飘落,险些砸中她的头。
"姐?"童舒抬头,看见童诗涵倚在书架旁,手里还拿着几本经济学著作,"你怎么知道我在这儿?"
"你书包里的定位器响了一路。"童诗涵翻开妹妹的笔记本,里面除了物理公式,还画满商业思维导图,"听说你给刘强东的京东设计了自动分拣系统?"她指尖划过图纸上的齿轮结构,"霍家老伯想挖你去半导体实验室,开价是斯坦福全额奖学金。"
童舒抢回笔记本,脸颊泛红:"我才不去!我要考清北,学机械工程,以后造中国自己的光刻机!"她突然压低声音,"对了姐,我在图书馆听到传闻,说你书房保险柜里藏着能预测股市的'商业秘籍'?"
童诗涵笑着弹了下妹妹的额头,目光扫过图书馆里埋头苦读的学子。玻璃窗外,银杏叶打着旋儿飘落,落在几个捧着她商业书籍讨论的学生肩头。这些年,她的著作早己从企业高管的案头,蔓延到大学校园的自习室,扉页那句"商业即修行"被无数人奉为圭臬。
此时的星宁金融公司总部,童宁正在主持跨境并购会议。24岁的她身着烟灰色西装,面对华尔街投行代表的刁难,冷静地调出对冲基金数据:"贵方提出的估值溢价20%,但我们掌握的供应链成本显示......"她余光瞥见会议室角落的李娜娜,这位从学生时代起的闺蜜如今己是公司总经理,正用唇语提醒她注意对方合同中的法律漏洞。
散会后,李娜娜晃着两杯威士忌走进办公室:"你姐又搞大动作了。"她调出内部邮件,"华硕电脑开出天价代言费,条件是要在产品里预装星宁开发的加密系统。"屏幕上,代言合同的数字让童宁挑眉——那足以买下半座写字楼。
深夜,童诗涵站在别墅露台上,俯瞰着灯火通明的街区。陈丽华正在厨房准备夜宵,飘来的香气混着不远处创业团队的讨论声。她想起白天在图书馆,一个女生指着她的书对同伴说:"如果能进星宁工作,就算从保洁做起我也愿意。"
手机震动,是霍启刚发来的澳门项目进度报告。附件里夹着张照片:穿着白衬衫的少年站在葡京赌场旧址前,身旁站着戴着护目镜的郭晶晶,两人手中的图纸标注着"文化综合体改造方案"。童诗涵回复了个点赞表情,转身走进书房。
保险柜开启的瞬间,泛黄的家族笔记与崭新的商业计划书交相辉映。童诗涵取出太奶奶留下的算盘,算珠碰撞声中,她翻开华硕电脑的代言合同。窗外,薄雾渐散,京城的黎明正穿透云层,照亮这个由传奇缔造者与追梦者共同编织的财富生态圈。在这里,从保姆到创业者,从学生到商业精英,每个人都在时代的浪潮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破局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