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1月8日,沪市交易所外的梧桐叶簌簌飘落,张康阳穿着深蓝色背带裤,手里紧紧攥着蜡笔,坐在父亲张近东的办公室飘窗上。五岁的他圆溜溜的眼睛盯着桌上摊开的《商海破晓》,歪歪扭扭的蜡笔涂鸦在书页空白处蔓延,却在"现金流管理"的段落旁突然停住——那里贴着一张泛黄的便签,用红笔写着"资金如血液,断流则亡"。
"爸爸,这个字念什么?"他奶声奶气地指着"杠杆"二字。张近东放下电话,看着儿子认真的模样笑了:"这是能让财富变大的神奇工具。"他突然想起半年前的那个下午,儿子缠着要参与家庭投资讨论,随手将这本童诗涵的著作放在儿童房当"睡前故事书"。
谁也没想到,这无心之举竟成了传奇的开端。张康阳用稚嫩的理解将书中案例拆解,在父亲的帮助下模拟股票操作。当他用虚拟资金选中的纺织股因国企改革暴涨时,张近东震惊地发现,儿子画的"投资地图"里,竟用不同颜色的蜡笔标注了政策风向与企业财报的关联。
三个月前,张康阳正式踏入真实的资本市场。他用压岁钱开设了儿童专项账户,在父亲的监督下购入星宁集团旗下金融公司的股票。当港股因回归波动时,他指着书中"危机即转机"的章节,坚持持有。如今,这个决策让账户里的资金翻了三倍,188万港币的收益数字,让整个上海滩的金融圈都为之侧目。
"阳阳又在研究投资啦?"母亲端着水果走进来,看见儿子正趴在地板上,用积木搭建"商业帝国"。红色积木代表工厂,蓝色积木是仓库,黄色积木搭成的银行前,还摆着几个塑料小人偶。"妈妈,这个是星宁集团的童阿姨,她写的书里说,要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张康阳煞有介事地解释,"我现在有股票篮子、基金篮子,还有......"
幼儿园里,张康阳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小财神"。午餐时间,他的小课桌旁总围着一群小伙伴。"我教你们赚钱!"他掏出画着简易K线图的作业本,"这是上升线,这是下降线,当这个线碰到星星标记的时候......"小朋友们似懂非懂地点头,有的甚至回家缠着父母买"会变魔法的纸(股票)"。
消息很快传到童诗涵耳中。当她看到张康阳用蜡笔绘制的"投资策略图"时,不禁莞尔——图中用太阳、乌云、彩虹来比喻市场行情,在"彩虹期"旁画了个大大的汉堡,旁边写着"像星芒汉堡一样扩张"。她立即让助理寄去一套儿童版商业启蒙绘本,扉页上亲笔写道:"愿你永远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洞察。"
某个周末,张康阳邀请好朋友章泽天来家里玩。两个孩子趴在地毯上,摆弄着电子计算器和玩具钞票。"我要用这些钱开一家超级公司!"张康阳挥舞着玩具支票,"先在上海开店,然后去香港,还要去童阿姨的星宁集团学习!"章泽天眨着大眼睛,将自己的布娃娃排成顾客队伍:"那我的奶茶店要开在你公司旁边,我们可以互相赚钱!"
夜幕降临,张近东站在门口,看着儿子房间透出的暖光。屋内,两个孩子正用积木模拟股市涨跌,兴奋的讨论声不时传来。他想起童诗涵在电话里说的话:"商业智慧不该被年龄限制,张康阳的天赋,或许能为未来中国商界带来新的可能。"
此刻,张康阳在日记本上歪歪扭扭地写下:"长大了要成为像童阿姨一样的人,用智慧让世界变得更好。"窗外,月光洒在他画满投资构想的作业本上,那些稚嫩的笔迹,仿佛己勾勒出未来商业巨擘的雏形。